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蘇富比佳士得進華記:收穫總在期許之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09 09:50:15 | 文章來源: 北京文藝網

周春芽《余暉》佳士得上海2014年春拍拍品 成交價:723萬元人民幣

隨著6月初蘇富比北京春拍的結束,蘇富比、佳士得這兩家國際拍賣行進入中國的第二場戰役塵埃落定。

用兩場拍賣會來評價蘇富比和佳士得的進華之路是草率了點,但這之間的變化,卻是有目共睹的。從“狼”來了到常態化,從國際化到本土化,從中國當代藝術到西方藝術的受寵,蘇富比和佳士得為內地市場帶來了什麼?而其本身又從內地市場得到什麼?

收穫或許總在期許之外。或許外資拍賣行還在苦等中國政府對古董藝術品市場開放的新政策,內地市場強大的購買力卻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向西方藝術蔓延。自從蘇富比進入內地後,一直被追問何時在內地開設西方藝術專場的陳壽康直到今年春拍都還保持著相對保守的態度,但從此次春拍的表現,以及中國買家在世界各地拍賣場上對西方藝術的屢屢出手來看,內地市場對西方藝術品的接受能力遠遠超出預期。

槌起槌落,“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在蘇富比以及佳士得進入中國內地的第二場拍賣會上,中國現當代藝術和西方藝術作為兩大主要交易板塊,市場表現急速翻轉,呈現出一種“西方藝術強勁、中國當代藝術疲憊”的狀態。

在經過了去年首拍的試水之後,佳士得上海在2014春拍中剔掉了珠寶名酒,在“泛亞洲藝術”概念的推動下,將中國現當代藝術、亞洲藝術和西方藝術以40:6:14的比例組成了“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最終以93%的成交率獲得1.25億元人民幣的總成交額。雖然整場拍賣依然氣氛冷清、競價平淡到人們一致認為佳士得地內地市場依然“水土不服”,但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佳士得帶來的21件西方藝術品在拍賣中不僅悉數成交,而且多數作品是以超過最高估價的高溢價率成交的。其中一幅出自畢加索妻子之一的法蘭詩瓦·吉洛的作品《生生不息的森林》還引發了現場的小高潮,在估價為13萬至19萬元的基礎上,最終以140萬元成交。

蘇富比北京照例又是拍賣會加私人洽購,再加各類講座和西方大師展覽並行的一系列活動,最終作為壓軸大戲的“現當代中國藝術拍賣”專場44件作品共成交1.15億元。雖然成交率也在87.9%,但除了少數作品溢價率較高外,大部分拍品的成交都穩穩落在了估價區間之內。

中國當代藝術在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一貫有著出色的表現,2013年蘇富比內地首拍也曾刷新多位藝術家的成交記錄,這讓內地理所當然地認為蘇富比和佳士得是當代藝術的助跑器,並且進入內地的兩家拍賣行具有的全球資源也必然為內地的當代藝術市場帶來活力。正是在這種強烈的期許面前,兩家拍賣行春拍的表現顯得極為無力。縱使如溫桂華一直在強調“要利用國際資源將中國藝術推出去”,並且在兩家公司拍賣現場,電話委託從人數到參與度都較內地拍賣行更為激烈,但依然無法否定的是,國際資源上的優勢,在內地市場、在中國當代藝術方面,不太奏效。反而是強大的內地市場購買能力,迅速消化了這兩家國際拍賣行帶入內地市場的西方藝術品。

進華兩年,國際化還是本土化

作為國際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進入內地,被內地市場看中的,是他們的國際屬性所附帶的國際資源。而對於這兩家拍賣行來説,或許如何在內地市場立足,順利挖掘到本土客戶資源才更為重要。佳士得和蘇富比雖然目的相同,但對於是以國際化姿態進入讓本土慢慢熟悉習慣,還是以本土化姿態進入再將本土帶入國際市場上,卻選擇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蘇富比在2012年宣佈與歌華合作進軍中國內地拍賣業之後,為了更快地融入內地市場,無論在人員配置、拍品設置還是佣金收取方式上,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其本土化的用心。在人員配置上,蘇富比按照一貫的委任“形象代言”的方式,在一入內地之時便委任國內市場資深人士溫桂華統掌北京大權,在各種發佈會、宣傳片上不斷出鏡,加深北京蘇富比的本土形象。從拍品設置上來説,蘇富比北京上拍的多為在內地市場成熟的藝術家的作品,西方藝術則被放在私洽部分,而2014春拍私洽部分更是加入了在內地一向堅挺的寫實經典。最終的付費習慣上,蘇富比也特地為內地改變了國際慣例,定制了18%的買家佣金。

對於蘇富比內地化的成果,陳壽康在2014春拍北京預展現場無不驕傲地説道“去掉logo,這就和內地任何一家拍賣公司一樣”。但蘇富比北京又不完全獨立,在拍賣資源上可以與香港和國際聯動。行政上的獨立和業務上的聯合,讓蘇富比北京佔盡資源優勢,影響力迅速增加,被稱為“內地當代市場的風向標”。

相比之下,佳士得上海提出的則是“泛亞洲”的概念,希望用國際準則和國際資源為內地市場帶來“國際風尚”。2014上海春拍,“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中國當代藝術、亞洲藝術、西方藝術40:6:14的比例,完美體現了佳士得的入華理念。不似蘇富比對內地市場的深挖,佳士得或許更多的是希望借助立足中國內地市場輻射整個亞洲。

對於國際化還是本土化兩條道路,很難説哪個是更好的,但在現階段,從兩家拍賣行內地拍場的人氣上便已分優劣。

無緣古董,真正實力能否體現由於內地政策的原因,佳士得上海和蘇富比北京目前在國內市場依然無緣古董文物藝術品的拍賣。蘇富比北京雖然將中國當代藝術品用各種形式做得活色生香,但蘇富比和佳士得一定深諳古董才是國際市場的硬通貨。這點從今年香港春拍瓷雜的火爆便可窺一斑。無論是4月份香港蘇富比2.8億元天價成交的成化雞缸杯、1.47億元成交的北宋定窯大碗,還是5月份香港佳士得春拍2588萬元成交的南宋官窯菊瓣盤,當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市場上飄忽不定的時候,總是可以看到瓷雜板塊的穩健。

中國書畫及當代藝術目前的市場去向基本呈現國際向國內回流的大趨勢,而古董則擁有國際和國內雙向更廣闊的國際買家群體。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蘇富比和佳士得才能借著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屢創世界古董拍賣的記錄。

集中著全球古董資源的蘇富比和佳士得,當然希望可以更直接地接觸那些在全球搜尋中國古董的中國內地買家們,同時也吸引國際買家進入內地。所以蘇富比和佳士得在國內市場的野心絕不僅僅在中國當代藝術上,否則蘇富比在挑選北京掌門人的時候,也絕不會由瓷器領域的資深專家溫桂華出任。

但在進入內地後,原本自貿區外資拍賣行可以拍賣文物政策的突變,讓國際拍賣行完全失掉了其在古董板塊的巨大優勢。雖然不能肯定佳士得此後兩次拍賣的一蹶不振與瓷政策的取消有著完全的關係,但至少對於這家希望更多地將國際資源引入內地的拍賣行而言,這條路被切斷了,以至於國際拍賣行的實力在國內遲遲難以展現。

西方藝術,國內開設專場指日可待

世間大多數的事情大概都如中國那句古老的諺語“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雖然目前蘇富比和佳士得在內地的業務主要集中在中國當代藝術和西方藝術兩大板塊,但無論從兩家拍賣行預估還是從專場設置來看,現階段的重點仍然是中國藝術品。這是兩家公司的共識,不然今春拍賣也不會在原有基礎上加大中國藝術品的比重。

蘇富比除了壓軸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外,在私洽部分也增設了向來被視為內地市場中堅力量的“私人珍藏——寫實繪畫展覽”。佳士得更是在僅有61件拍品的唯一專場中安排了風格迥異、年代分佈廣闊的40件中國現當代藝術品。如果説中國藝術品是國際拍賣行對內地市場的投其所好,那麼內地市場對國際拍賣行的期許則是西方藝術品。蘇富比和佳士得2013年的內地首拍,西方藝術首次較為集中地在內地市場展露。關於中國買家對西方藝術品的接受能力,不論是蘇、佳的工作人員,還是內地市場資深人士,都認為為時過早,中國藏家對西方藝術的審美還需要繼續培養。

只是,不知該説是市場人士低估了藝術市場上內地買家對藝術品投入的感情,還是低估了內地買家在藝術投資上的力度,今年無論從蘇富比北京和上海佳士得的拍賣成績來看,還是從國外拍賣行中國買家的大方出手(紐約時報記者這樣描述中國買家在西方拍賣會的表現“他們像也佛吸塵器,什麼都買”)來看,在中國本土藝術仍處在不穩定的市場調整階段的時候,精明的中國買家已經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有著較為成熟市場和更廣闊市場基數的西方藝術品。

敏感如拍賣行,相信蘇富比和佳士得經過在內地的一兩次試水,外加香港藝廊對氣氛的不斷烘托,西方藝術品在內地市場的專場拍賣已經不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