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2014春拍報告:應對調整做足功課細分拍品注重學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11 16:13:43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賈藹力《年輕的行者》 170×150cm 2010年

本月初,北京藝術品春拍進入白熱化階段,隨著蘇富比北京、保利拍賣、北京匡時、盈時拍賣、歌德拍賣等先後舉槌落槌,加上5月收官的嘉德、華辰和翰海,今年內地藝術品春拍首輪告一段落。

從目前的成交情況來看,較之去年秋拍,並無明顯的變化,依舊不溫不火。但不難看出,各大拍賣行在應對調整時期的市場時,均做足了功課,不論是細分拍品、推出特色專場,還是圍繞拍品舉辦各類學術活動,皆使得這個市場變得日漸豐富和多元。

□新板塊

拍賣多元化新專場表現不俗

目前國內的拍賣越來越多元化,各拍賣公司也正在做調整。

隨著中國拍賣行逐漸走向世界,世界藝術品市場也逐漸放眼於中國藝術品市場,國內各大拍賣行開始尋求多元化視角。在今年春拍中,中國嘉德首次推出的葡萄酒專場就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該專場248件(組)拍品最終全部成交,總成績額為1515.47萬元。對於首次推出葡萄酒專場,嘉德拍賣國際業務發展總監于大明表示,葡萄酒越來越受到市場歡迎,但以前在中國的銷售渠道以及價格較混亂,此次上拍的大部分拍品由世界頂級酒莊提供,從拍賣的現場情況可以看到藏家對葡萄酒收藏的狂熱。

此外,諸多拍賣行也另辟蹊徑,尋求更多門類的發展。華辰的蘇繡藝術文化專場經過三年不懈的探索,今年成交率高達78.12%,而去年秋拍的成交率僅為17.5%。華辰拍賣董事長甘學軍認為,目前國內的拍賣越來越多元化,各拍賣公司也正在做調整,“蘇繡專場對藝術市場來説是一種新門類的增加,另一方面對於傳統藝術創作也是一種促進”。

作為主打瓷器雜項板塊的北京東正,今年也推出“懷抱古今——中國書畫”專場,成績不錯。北京藝融也緊跟藝市走向,在今年春拍中引入中國當代水墨板塊,打破以往油雕板塊獨大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匡時今年首推的“暢懷——中國書法夜場”給古代、近現代書法市場注入一針興奮劑,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烈叫價,斬獲1.14億元,成交率達91.3%。

北京匡時副總經理謝曉東認為,雖然書法近些年逐漸升溫,但相比于繪畫作品,仍處於價格的洼地,通過夜場平臺,為更多的藏家提供一個更好的書法收藏平臺。

□細分拍品

注重學術與市場結合

細化拍品能讓藏家更加清楚作品在整個美術史裏處於哪個階段,對藏家的收藏具有指導意義。

今年春拍中,各大拍行呈現的一大特色是紛紛細化拍品,更注重學術的梳理,將學術與市場更加緊密的結合。

率先舉槌的蘇富比的53件拍品被細分成多個單元,由趙無極領銜的抽象藝術單元、頗具新意的當代水墨單元等。在嘉德油畫雕塑板塊中,將去年的“二十世紀中國早期油畫家專場”、“中國油畫及雕塑”兩個專場細分為“二十世紀中國早期油畫家專場”、“突破與超越:八十年代的中國先鋒藝術”等四個專場。中國嘉德油畫雕塑、當代藝術及影像部總經理李艷鋒表示,此次拍賣是按照美術史的脈絡來劃分的,也是從時間的發展順序劃分。細化拍品能讓藏家更加清楚作品在整個美術史裏處於哪個階段,對藏家的收藏也具有指導意義,可更加規範的收藏。

此外,嘉德的重量級專場“大觀——夜場”也增加了齊白石專場,中國嘉德中國書畫部總經理郭彤指出,齊白石是市場的風向標,今年恰逢齊白石誕辰150週年,“選擇在畫家比較有紀念意義的年份或是在學術、市場上出現值得思考的點的時候,相應地推出這些畫家或者畫派的一個專場是很有意義的”。

除北京華辰、北京盈時細化拍品外,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也針對早期經典、寫實繪畫與當代藝術三個門類推出了“先驅者的足音——林風眠重要作品”、“文本魅影——海內外藏徐冰重要作品”等三個專場。

對於各大拍行細分拍品,甘學軍認為,這可能是為一些新買家來確認收藏方向所考量,“此次我們把拍品精細化,推出中國書法、書畫小品等專場,讓學術發掘與市場開拓並行。”

□新勢力

青年藝術家異軍突起

市場對青年藝術家的關注並不是從今年開始,只是從今年來看,其他藝術家表現不太理想,所以他們的表現更為突出。

在油畫雕塑板塊中,最為搶眼的非70、80後青年藝術家莫屬,一些在拍場涉世不久的青年藝術家進入拍賣市場。

在今年春拍中,70後藝術家賈藹力的兩張作品分別出現在佳士得香港與中國嘉德拍場中,嘉德更是將賈藹力的《年輕的行者》(圖2)作為“轉向內在:2000年以來的中國新繪畫”該專場圖錄封面,最終以460萬元成交,此前的估價僅為120萬至160萬。對於這樣的價格,李艷鋒也表示出乎意料。對此,他解釋,藏家對拍品的追逐會出現輪轉情況,市場對青年藝術家的關注並不是從今年開始,只是從今年來看,其他藝術家表現不太理想,所以他們的表現更為突出。

在保利春拍中,“現當代藝術——學院之星”也受到了諸多藏家的關注,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賈偉對結果也頗為滿意,她認為,這給剛入場的新藏家提供了一個入門的平臺,“對新藏家來説,以幾百萬購買一件拍品很有壓力,但是以幾萬至幾十萬的價格收藏這些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降低了他們投資的風險。”

此次北京華辰也選取高瑀、李繼開等一些年輕藝術家在市場上試水,甘學軍説,無論預展還是拍賣現場,都印證此次的做法是正確的,是市場所需求的。“每個青年藝術家他們的藝術生命還很長,他們所創作的作品都是從當代生活當中産生,表現出來的創作手法、創作理念等很容易被人所認知的。同時,年輕藝術家未來的市場價值存在不確定性,它既是一個困惑同時也是一個吸引,這令收藏者有一份期待感和成功以後的實現感。”

□新藏家

推動成交率收藏愈專業

他們不會亂買東西了,不論是自己鑽研,還是諮詢顧問,皆體現出很高的專業水準。

新藏家入場在近幾年拍賣行持續發生,此前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透露,每年大概有30%的新藏家在保利拍賣上買東西。隨著新藏家的陸續入場,作品成交率也一路攀升,尤其是表現在當代新銳和青年藝術家作品部分,有些拍賣行甚至將這部分作為一條培育市場的途徑。

拍賣公司普遍表示,今年買大件拍品有減少,並且在選件時更為謹慎和小心,而中小客戶卻明顯有所增加。據甘學軍的觀察,總體而言“新晉藏家有20%至30%的增加”。

保利拍賣副總謝曉冬則認為,雖然每年新晉藏家都在發生,但今年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明顯有所放緩,且新藏家的購買目標主要集中在當代,如新工筆、文人畫和新水墨等部分,尤其是中低價位的拍品。在他看來,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是:相比上一輪中的新藏家,當季新入場的藏家精品意識更強,愈發專業化,“他們不會亂買東西了,不論是自己鑽研,還是諮詢顧問,皆體現出很高的專業水準。因此,高品質的作品會受到他們的歡迎,而普通的作品則會面臨流標”。

□公共教育項目

氣候初步形成人氣品質提升

一切文化趣味和包裝形式皆為商業服務,拍賣公司的任何行為都是為其最終的成交做準備。

今年嘉德、保利、匡時、蘇富比(北京)等拍賣行均在預展期間推出系列公共教育項目,包括學術論壇、學術講座等形式。這種方式首先從少數拍賣行開始,到去年秋拍已迅速鋪開,因其具備普遍的效倣價值,今年春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氣候,未來勢必會成為國內拍賣行較為普遍和常規的一項服務。

拍賣行本是商業機構,並無承擔公共教育的義務,緣何會有越來越多的拍賣公司傾情於此?甘學軍分析説:“這些講座和論壇活動的開展,對市場的開發、引導具有積極作用,有利於非專業者的學習研究,有利於不同藝術類別之間的融合。同時也使拍賣平臺更加豐富和多元,不僅是一個‘賣’的平臺,還是一個交流的平臺。這樣的藝術交易才會更加促進藝術的創作和研究,使公眾對藝術的熱情並不只是追逐價格,而是探索它內在的藝術價值”。

海泓盛拍賣電子商務事業部總監胡湖則認為,拍賣行主動承擔的這部分公共教育的責任,是其做大做強之後自然而然的結果,“拍賣行做出來的影響力可能會比一個畫廊或者一個學術機構更大,因為大家更關注拍賣行,如果是一個純粹學術機構做一個實體,就算做得很好,如果沒有資金的推廣、沒有新聞量的宣傳、沒有讓更多人知道的話,最終成果就不會被放大,也不會體現出應有的價值。”

不可否認的是,學術活動不僅提升了拍賣行的品質,也提高了人氣,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通過學術活動,讓買家認識到作品真正的價值,從而提高拍品在藏家心裏的價位。

值得注意的是,從商業機構的角度來説,“拍賣行沒有藝術推廣的義務,它只是一個商業平臺,並要為買賣雙方負責。所以,一切文化趣味和包裝形式皆為商業服務,拍賣公司的任何行為都是為其最終的成交做準備。”著名收藏家李蘇橋曾説。

□當代私人收藏

藏品品質有保障三類買家來捧場

林明哲是誰很重要,他收藏的是什麼更重要,最主要的還是看其所藏作品的品質。

內地拍賣公司推出私人藏家專場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這部分甚至已經做得相對成熟了,尤其是在傳統書畫部分。但今年內地多家拍賣行皆在春拍中推出以往少見的當代藝術私人收藏專場,引發界內關注。匡時所推出的張銳收藏的八件藏品全數成交,成交額逾5623.5萬元。而保利的“見證歷史——山藝術甄藏”專場中的11件作品也取得100%的成交率,其中,《春蠶》以4370萬元的成交價創羅中立個人單幅作品的拍賣紀錄。接下來,上海泓盛拍賣中也將推出“時代印跡——中國重要私人收藏20世紀中國油畫專場”,上拍昊美術館創始人鄭好多年的收藏,包括趙無極、朱德群、陳逸飛、羅中立、陳丹青5位重要藝術家的作品。

此前張銳和林明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均將上拍作品做了相關説明,理由各異,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基於作品無可爭議的品質,最後的成交情況相對理想。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表示:“現當代藝術夜場氣氛熱烈,是近年來人數較多的一次拍賣。以羅中立、程叢林為代表的藝術家作品成交都非常理想,拍到較高的價位,並打破紀錄,説明中國現當代藝術又開始受到歡迎。”

在賈偉看來,此次保利當代私人收藏專場受到歡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藏家的知名度;二是藏品的品質,“林明哲是誰很重要,他收藏的是什麼更重要,最主要的還是看其所藏作品的品質”。同時,賈偉透露,這次購買此專場作品的主要為三類買家,首先是完善自己收藏系統的買家,如龍美術館館長王薇所購的何多苓《上樓的人》,用來補充她的收藏脈絡;其次是欲建私人美術館的買家,正好需要一件高品質、有分量的作品放在美術館中,如拍下羅中立作品《春蠶》的買家,以及買下《碼頭的臺階》的張小軍;還有一類是純粹出於自己的個人喜好,而價格又能承受的買家。

>>專家點評

未完成新老藏家交替任務

雖然作品的成交狀況不錯,但在收藏家李蘇橋看來,並未出現大家所期待的“新老藏家交替的局面,只是一個早期作品的順利售出”。

李蘇橋認為,在老藏家出貨的情況下,大家希望看到新面貌,“能夠通過對作品的爭奪建立起新藏家的收藏體系,這個體系是建立在原來老藏家的基礎上,這是我們原來所期望的,但結果並不是像大家期望的那樣,而僅僅是早期作品的順利售出。這種情況説明,當代藝術收藏在最近十年的演進中,並沒有呈現出更多的新面貌,這是業界必須應該反省的”。

“同時,我們在探討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價值和歷史價值的關係時,需要重新定位和考慮。為什麼很多具有智慧的企業家沒有進來、沒有參與到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這是需要反省的地方。今年幾乎沒有什麼新人進來,如果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僅僅局限于王薇、唐炬、張小軍等少數人的局部遊戲,這是一個非常可悲的局面。所以,中國當代藝術收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蘇橋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