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春拍擠泡沫:書法成黑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10 10:02:22 | 文章來源: 人民網

黃賓虹《大盂鼎銘文手卷》

一度被視為書畫市場“配角”的傳統書法,在今年春拍市場中卻吸引了不少眼球。匡時拍賣首次推出書法夜場,給予了書法板塊前所未有的重視;更讓人驚喜的是,在今年春拍市場整體調整的情況下,幾大拍賣行名家書法卻紛紛拍出了新紀錄。

書畫市場“配角”光芒乍現

嘉德春拍“仁妙軒藏中國書法集珍”專場中,以1725萬元成交的《大盂鼎銘文手卷》,創下黃賓虹書法類作品的最高紀錄;緊隨其後舉行的“一代書聖于右任”專 場中,138件書法作品悉數成交。上周,保利春拍中一幅八大山人創作的《草書七絕詩》經過數輪競價,最終以3450萬元成交,創下藝術家本人的書法拍賣最 高紀錄;兩天后,匡時首次推出的“暢懷”書法夜場更是驚喜不斷,最終以1.14億元總成交額落槌,成交率高達91.3%。

接二連三的書法高價和高成交率,讓不少業內人士紛紛感嘆,資金面偏緊的市場中,書法頗有黑馬之勢。“書畫家的書法價值正在逐步追上來,向繪畫價格靠攏,這也是大家對書畫本是同根同源的一種認可。”書畫收藏家朱紹良説。

而在匡時拍賣副總經理謝曉東看來,書法作品頻破紀錄,跟作品本身的品質也有很大關係,“相比于古代繪畫,今年書法拍賣確實徵集到了一些品質好、品質高、又有 特殊性的作品。”他舉例説,估價僅50萬元至60萬元,卻拍出644萬元成交價的林散之三米大對聯,就被買家譽為“20年收藏過程中都沒碰到過”的精品。

傳統書法仍處價值洼地

儘管今年春拍市場中不少書法作品都拍出了令人意外的高價,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相比于繪畫作品,傳統的名家書法仍然處於價值洼地。

1725萬元成交的黃賓虹《大盂鼎銘文手卷》,讓朱紹良驚喜的同時,還忍不住為之“抱不平”:“雖然破了其書法紀錄,但如果跟6000多萬元的黃賓虹畫作《南高峰 小景》相比,書法仍然沒有趕上繪畫,只是在逐步縮小差距。”他作了個對比,一幅繪畫作品一天就能完成,但書法大長卷一天肯定完不成,而且《大盂鼎銘文手 卷》才是書畫家真正學養的體現,“另外,徐冰的當代書法都能賣得那麼貴,魯迅、郭沫若等近現代名人的書法價格也不菲,那為什麼傳統的大師書法反而沒有得到 充分的認可呢?”

謝曉東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書法今春的表現確實比較突出,但最貴的書法作品仍然沒有超過齊白石、黃賓虹等大師的繪畫作品。這跟中國書畫的傳統其實是不符的。在古代,書法的地位甚至高於繪畫,從這個意義講,書法確實處於一個價值洼地。”

書法審美更需文化內涵

自古就有“書畫同源”之説,並且,相對於繪畫,書法更能代表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那麼,為什麼書法作品卻長期處於價值洼地呢?謝曉東認為,這涉及到審美的問 題,“繪畫審美確實比書法的門檻更低一些,繪畫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通過視覺感知作品的美感。但書法是一門抽象的藝術,關乎線條和用墨,沒有那麼具體,必須 掌握更多的書法史、藝術史的知識,才能真正體會書法之美。”

在朱紹良看來,正是因為書法審美更需文化內涵,其“光芒”才會在市場調整的過程 中得以凸顯,“拍賣市場正在擠泡沫,以前有很多基金、機構介入藝術市場,他們關心的是作品是否能夠作為市場流通品,並沒有根植于藝術的內涵。現在是市場調 整的過程,其實也是藝術市場從投資向收藏的一個逐步轉向,大家自然會更加注重真正具有藝術內涵的作品。”

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也表示,今春書法板塊沒有受到市場調整的過多影響,反而有了比較長足穩健的發展,正是因為書法這種更具文化內涵的藝術在市場上越來越受重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