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書畫市場的發展和收藏投資群體的不斷擴大,古書畫特有的歷史價值、豐富的文化內涵被越來越多的藏家認可,加上稀缺的存世量,古書畫作品很有可能成為未來藝術品市場的潛力股。
去年嘉德秋拍,包括書畫、油畫、古籍等33大專場的成交額高達23.48億元,其中古書畫成為亮點,行情回暖,拍賣價格屢創新高。例如,明代書畫大家文徵明的行書《自書雜咏》拍出5117.5萬元,清宮畫家董邦達作品《葛洪山八景》拍出5060萬元。
市場現狀
行情逐漸升溫 古書畫價值回歸
近期,當代藝術整體行情下滑,古代書畫卻異軍突起,究竟是真實的價值回歸,還是變換熱點的輪番炒作?對此廣東省集藏投資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主任張智表示,眾多古書畫拍出天價表明,古代名家書畫作品的價值正日益凸顯。書畫市場並不畏懼高價,市場缺少的是真正的古書畫精品。
“長期以來,古書畫的價值一直在被低估。由於遠離市場炒作,去年以來古書畫行情的回暖是一種理性的升溫。”他説。
據了解,相比近現代及當代書畫作品收藏者眾多,古書畫收藏門檻最高,難度不僅在於鑒別作品真偽,還在於收藏者要具有深厚的文史知識修養,其專業性也促使市場向精品化方向發展。
然而,縱觀中國這幾年的藝術市場,當代油畫和現當代名家的價格與古書畫相比都明顯偏高。張智告訴記者,炒作是一大原因。“近現代書畫的炒作很厲害,有些作品的價格甚至被炒至上億元。”
他説,加上海外資金介入,特別是海外市場上越來越多天價書畫的出現,令國內投資者將大量資金從古代書畫市場撤離,分流了藝術品市場中的大部分資金,中國古代書畫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資金的游離和人氣的缺失成為不爭的事實。
不過,2012年市場進入調整期後,古代書畫反而成為市場的救星。逆勢上揚,不斷創造高價,去年嘉德秋拍更是取得了不少喜人成績,這對古書畫市場都産生了很大的刺激作用,使市場持續升溫,出現明顯上漲趨勢,價格也普遍處於市場高端。
據了解,遠離炒作的熱潮,使得古書畫幾乎沒有出現過暴漲暴跌的現象,對於穩健派投資者來説,此類價格雖高卻穩的藏品更受歡迎。
“事實上,中國古書畫市場一直都處在一個價值發現和回歸的過程中,這幾年拍賣的價格回升,應該是合理的價值回歸。”張智表示,“從近20年來的藝術品市場成交總額來看,近現代書畫在數量上是有絕對的優勢,但古代書畫的稀缺性明顯更勝一籌,學術意義和市場關注度超過了近現代書畫。”
值得注意的是,古書畫的升溫和幾年前當代藝術的火爆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古書畫存世量十分有限,絕大部分精品都在博物館和藏家手裏,在外流通的並不多,其價值基本是靠資源稀缺性來提升;另一方面,對古書畫真偽的判斷需要一定鑒賞能力,這就限制了古書畫面向的群體。
因此,古書畫被炒作的因素相對其他品類較少。從1994年內地首開拍賣開始,古書畫的價格一直遞增,受經濟大勢影響不大。張智預測,“今後中國藝術市場上單件價格能過億的作品,大多將可能出現在中國古代書畫板塊。”
未來行情
2014年古書畫仍是市場主流
藝術品投資收益率高、流通不受地域限制,尤其是古書畫,因孤品多、價值高、增值潛力巨大,一直佔據市場重要位置,而成為投資中的首選。據業內專家介紹,古書畫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它的珍稀性決定了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未來走勢將會持續穩步加強。
從2013年總體行情來看,書畫市場行情雖一路上漲,但漲幅並不大,還處於調整、爬坡、趨於平穩的狀態;其中,古書畫市場價格依舊堅挺,穩中有進。
再縱看古代書畫經歷的起伏—2005年後首度提升,2008年遭遇低潮期,2011年衝頂直至如今的調整期,基本上是穩步向前,歷久彌堅,並有迅猛發展的勢頭。
張智認為,中國藝術市場在連續經歷了近兩年的低潮後,已出現了向好發展的勢頭。對於剛剛到來的2014年,從經濟大環境來看,中國將走向“穩定增長”的新週期,因此“穩定增長”也是藝術品市場的大趨勢,這種趨勢會成為未來古書畫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2014年可能是古書畫“大翻身”的一年,整個書畫市場回暖在即,前景向好。
而且多年來古書畫的收藏與投資積累了大量的需求。這種長期基本的需求一旦爆發,將會有力促使古書畫未來行情節節攀升。“對於真正懂行的藏家來説,古書畫的價值無可比擬,其已被眾藏家譽為書畫市場的"軟黃金"。”張智説。
精良的古書畫本身就已鳳毛麟角,加上經過多年的流轉損耗,更是寥若晨星,這就決定了古書畫的價值只會越來越高。
投資建議
贗品多風險大 新手投資需謹慎
業內認為,古書畫市場在經過近幾年的回落之後,即將迎來一個極好的投資機會。對此,張智給出了以下四點投資建議:
1.不能像炒股一樣炒書畫。藝術品的投資過程相對較長,少有暴漲暴跌的現象,不存在“一夜暴富”,這就需要投資者具備最基本的耐心。
2.強調精品意識。作為投資,藝術品本身的價值最關鍵,“真、精、新”更是古書畫鑒賞一直以來的原則。名家大師的作品經過市場認可,其價值永遠不會過時,既然是做投資,在自身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精品的投資往往會帶來更大的收益。
3.關注大拍。近幾年來,書畫拍賣市場的格局每年都在進一步分化,今後的走勢將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大拍、品牌拍賣公司的藏品信譽度相對更高,精品也更多。關注大拍,無疑是入手珍品的大好機會。
4.最好選擇知名度比較高的名家大師,成系列進行收藏。
古書畫市場贗品層出不窮,對於初涉收藏的投資者來説,如何在錯綜複雜的書畫市場中挑出真跡,謹慎至關重要的。
蘇軾的《功甫帖》就曾因真假之辯被炒得火熱,而在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也出現過不少以假亂真的作品,比如2008年古代書畫拍賣市場上,成交價高達902萬港元的元代顏輝《鍾馗出獵圖》手卷,就是民國時期作偽高手譚敬所作,讓不少收藏家和博物館上當受騙,而關於國寶《清明上河圖》真偽問題的爭辯更是層出不窮。
5.古書畫品傳世稀少,真偽鑒定是最大的難點,對於收藏者的要求也最高,買家不僅需要具備足夠的財力,還需要具備較高的古書畫鑒別能力和文史知識功底。
據了解,古書畫鑒定既涉及書畫本身,還關聯方方面面,在紙張、印泥、裝裱形制、名物制度、衣冠器皿、避諱制度、人際稱謂等方面都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對於辨偽來説,這些方面也是鑒別的關鍵。
比如,宋徽宗宣和內府裝裱的格式以及用印規範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對聯是晚明以後才出現的裝裱樣式;書畫上款中“社兄”、“詞壇”是明末清初特有的稱謂等等,掌握這些知識,都有助於新手從側面把握與判斷作品的年代與真偽。
張智建議,“此外還要求收藏者對古代書畫家要有總體的把握,熟悉他們的畫風與筆墨語言對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都大有裨益。再者,要對元明清三代的書畫變遷流派演變,特別是重點名家做一點研究,在提升個人收藏鑒賞能力的同時,也能幫助避免買到贗品。”
對於古代畫作品種的選擇,他表示除少數宋元大家的國寶級作品外,基本可以圈定在“明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精品;還有就是清代康熙帝、乾隆帝及御用畫家董邦達、錢維城、王翚的應制精品;以及“清四僧”即弘仁、髡殘、八大、石濤的作品範圍內。另外,“揚州八怪”的作品因為贗品眾多,鮮有突破千萬的作品,專家並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