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中國嘉德2013秋拍表現搶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19 10:00:48 | 文章來源: 青年時報

《西子湖中所見》 設色紙本 潘天壽 171cm×65cm

11月16日中國嘉德2013秋拍在京舉槌開拍。其中在“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中,有著石渠寶笈著錄且有《石渠寶笈出編》著錄的文徵明行書《雜咏》以1600萬起拍,最終以4450萬落槌,含佣金成交價為5117.5萬。“大觀夜場結果基本符合甚至略高於預期,受市場環境影響,近現代部分價格趨於穩健,但如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等市場作品較少的一線藝術家的價格表現依然堅挺。”嘉德近現代書畫部總經理郭彤説。最終本專場共成交5.68億元,成交率90%,文徵明行書《雜咏》拔得頭籌,位列二三位的是董邦達《葛洪山八景》5060萬元、潘天壽《西子湖中所見》4025萬元。

博物館級作品《雜咏》拔得頭籌

文徵明此卷,錄自作詩十首,書寫嚴謹,秀麗勁健,據資料介紹這是文徵明中晚年後習見的書風。書畫家精品的出現,有許多內在和外在的因素。此卷尾跋稱:“久雨新霽,情思爽然,焚香煮茶,亦人間快事。”又加上手邊有“素潔可愛”的佳紙,於是興之所致,寄情于書,自然筆隨心運,胸無滯疑,精意殫出。説它是文氏書法中的佳作,絕不為過。

此卷曾入清內府,著錄于《石渠寶笈初編》。其上璽印纍纍,如:留余堂記、四明朱氏收藏圖書記、乾隆禦覽之寶、乾隆禦賞之寶、石渠寶笈、養心殿鑒藏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乾隆鑒賞、嘉慶禦覽之寶、宣統禦覽之寶、協中賞玩。是其流傳的佐證。而在清初入宮之前,則已被人什襲藏之,其上四明朱氏收藏圖書記、留余堂記二印已被“石渠著錄”,可見必為乾隆前之藏家。此卷又見於《清宮已佚書畫目》、徐邦達《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楊仁愷《國寶沉浮錄》等書,很可珍。

郭彤表示説:“文徵明屬於這樣一個正統派、廣為人知的一個藝術家,這件作品寫得很規矩、很標準,就是很像一件博物館級的作品。”最終含佣金以5117.5萬成交價。

指墨巨制《西子湖中所見》受追捧

另外一件尺寸約10平尺的潘天壽指墨畫《西子湖中所見》也引得收藏家激烈爭奪,這幅作品創作于1947年。經過多輪競價之後以3500萬落槌,加佣金4025萬元成交,超過最高預估計價近三倍。“的確,市場上對潘天壽的大幅作品是很有追求的,也是一畫難求的。”郭彤評價説。

據嘉德拍賣資料介紹此幅作品為潘天壽親贈賴少其,後賴少其轉贈郝明。“指頭畫”即以手為主體,以其他工具材料為輔助手段的繪畫創作,其“漏機于張文通,創成于高鐵嶺”。傳統文人畫視此道為“奇門”,是“遊戲之作”“偏側小徑”,不入門堂。故該類畫作一直屬於畫之左道,不受“正統”重視。這種認識至潘天壽始産生了巨大的轉變。潘氏認為“……指筆間,運用技法之不同,筆情指趣之相異互為參證耳。運筆,常也;運指,常中求變以悟常,變中求常以悟變,亦係鈍根人之鈍法歟”。他正是抱著揚指畫之長,指筆互參、共證化境的信念從事指畫實踐的,所以其成就之奧秘就指筆關係而言,恰恰在於他“不以奇廢平,不以平廢奇”的創作思想與表現方法。

指墨畫《西子湖中所見》正是體現了潘老上述藝術理念的煌煌巨制。“畫寫西湖中物,粉荷俏立、荷葉團團、老樹斜出、柳枝搖曳。作品章法結構極為堅勁嚴謹,在險絕之中見平穩,巧妙的表現出力量感與結構美。畫面構圖略呈長方形,一株老樹自右上斜出,借其動勢打破畫面平衡,調節畫面氣氛。又以指之尖、之肚、之節化成的粗細不一、亦連亦斷的線條構物造型,果斷凝練、強悍而有控制。設色古艷,清超絕俗,兩行長題與荷花遙相呼應,別具韻味。”嘉德拍賣資料介紹。這幅作品也充分體現了潘天壽對畫面結構的掌控力。

據題識可知,本幅為潘天壽畫贈其至交好友賴少其之作,賴氏珍藏多年後於1973年秋轉贈晚進郝明。潘天壽與賴少其的交往大約開始於上世紀50年代。1956年賴少其主持華東文聯及美術界工作,他按照周總理的指示,著手籌建上海中國畫院,吸收上海和外省名家參加籌委會,並親自兼任籌委會主任。潘天壽便是賴少其力主特請的外地名家之一,兩人之間的友誼也正是自此建立。對於潘天壽的藝術、學術和為人,賴少其是非常欽佩的。上世紀180年代潘天壽基金會曾徵畫籌集過資金,賴少其聞訊,便精心繪製了巨幅橫卷《筆掃楚天五百里》相贈,二人情誼之深,可見一斑。這件指墨《西子湖中所見》正是兩人深厚情誼的絕好見證。也是近些年來拍賣市場上難得一見的潘天壽巨制。

最貴的紅色經典《幸福渠》

另外,劉文西等集體創作的《幸福渠》,以三方協議方式4060萬轉讓,本場撤拍。這件作品曾在北京華辰2010年秋拍書畫專場中,以4592萬元成交,成為近年來“紅色經典”最貴的藝術品。《幸福渠》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展覽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的1974年全國美展代表之作。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反映中共中央書記處在延安棗園居住期間,領導全黨和解放區軍民開展的大生産運動。此作一經面世,便廣為流傳,紅極一時,成為美展的代表作品,累計發行數量無法估算。

1974-1977年間,因為各地出版社基本為此作品都發行過宣傳畫,所以大部分地方性文藝雜誌封面或內頁都有過刊登,包括很多各種地方性文藝、畫報、畫刊等。劉文西回憶這件作品説:“那個時候是個特殊的時期,因為當時我在農場勞動,強迫勞動,當時的文化局局長主管文藝以後,要把我調上來,給美術創作組把毛主席的形象畫好,文化局局長的用意很好,而且也確實把我器重了。那個時候強調集體創作,但是這幅畫從實際上可以説是我一個人畫的。可能有個別地方有別的藝術家畫的痕跡,不過很少,最後動筆是我動的,我只要為人民畫出來就可以了,不需要計較那麼多。”這幅作品也足以反映其在新中國美術史中的重要地位。

靳尚誼作品刷新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中,靳尚誼先生的博物館館藏級作品《塔吉克新娘》在長達數十分鐘的拉鋸後,以8510萬元人民幣成交,超過最高預估計價近四倍之多。創出靳尚誼作品拍場新紀錄的同時,也創出中國嘉德油雕板塊二十年拍賣新高。這幅《塔吉克新娘》作品當年赴日本參展並被日本藏家珍藏,幾經週折,在經歷近30年海外流轉風雨後也是首度回流國內現身拍場。

靳尚誼于1983年創作了兩幅幾乎完全相同的《塔吉克新娘》,二者只在女子佩戴的項鍊細節上有細微差別。20世紀80年代初《塔吉克新娘》橫空出世令當時整個畫壇為之一振,被譽為中國油畫“新古典主義”開山之作。《塔吉克新娘》不僅成為了靳尚誼先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標誌著畫家本人的藝術創作邁入黃金階段,其美學價值和藝術史價值可見一斑。

“中國嘉德一直致力於用美術史的脈絡來梳理作品,以學術引領市場。靳尚誼先生的《塔吉克新娘》作為重要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在美術史上佔據重要位置的標誌性作品,飽含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今天的拍賣價格,可謂實至名歸,也説明中國嘉德一貫堅持的學術引領市場的路線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認可。目前藏家對在美術史上有重要意義的作品認知越來越深入,這件作品的高價成交,相信也將對今秋整個油畫市場有所推動。”嘉德油畫部負責人李艷鋒表示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