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藏家時代”的藝術品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19 15:31:52 | 文章來源: 集珍文化

“都是關於錢,他們不愛藝術。”美國電影《搖擺畫廊》(Boogie Woogie)裏這句經典臺詞,或許可對應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開創者、嘉德拍賣董事長陳東升的無耐“價格上的崛起,並不代表我們在文化上崛起。”,一語道明瞭近兩年來人心浮動的收藏界。然而,或許也正是在近兩年,一切正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中國藏家時代的崛起

在過去二十年中,中國藝術品市場經歷了高速而跌宕式的發展,從效倣蘇富比和佳士得開始,到今天已佔據世界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前三甲,創造了藝術品拍賣的“中國式發展”奇跡。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收藏已從10年前港臺人唱主角的局面,內地人也從20年前對藝術品價值和拍賣的懵懂,一晃成為在世界各地收羅中國藝術品的主力,甚至也積極推動著國際藝術市場的價格邊界。新富收藏者涌入藝術市場導致了藝術品價格的大起大落,中國投資者最近新成立了至少八個藝術基金,他們買進藝術品並期待在今後的轉售中獲利。

一如佳士得中國區執行董事蔡金青的坦言,“我們需要和中國藏家有很好的交流。”,中國市場突飛猛進的發展及中國藏家的實力,使得各大國際機構紛紛試水中國,加大對中國的戰略投資和佈局。如佳士得藝術學院在中歐商學院開班授課培育客戶,佳士得宣佈上海秋拍注重海派市場、國際博覽會和北京歌華及蘇富比簽署戰略合作、國際基金會加大與中國博物館、美術館的展覽合作、奢侈品牌紛紛與中國當代藝術聯姻,不一而足。隨著國內財富管理規模快速增長及理念的不斷升級,各方佈局“境內資産全球配置”也是風生水起,目前專注于在海外投資中國藝術品的藝術品基金已在盧森堡正式成立……

而這一些,或許可以歸納為,中國藏家時代市場以及藏家的多層次發展。

中國藏家群體的變化

新中國以來,中國藏家群體經歷了市場的輪番淘汰,面貌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轉變。國內收藏群體從老一代藏家發展為90年代拍賣業興起以來的企業家群體為主。經過02-03年市場的大跌和急速反彈,老一代藏家和沒把握好形勢的經銷商被市場邊緣化,淘汰出場。而近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從收藏時代向投資時代的轉變,以投資為目的的有其他行業資金支援的藏家和藝術基金成為最有實力的買家。真正愛好藝術品、以收藏為目的的老藏家已在退出。同時收藏群體亦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年輕藏家更被經常提及。隨著新一代藏家在拍賣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他們在尊重傳統的同時,對於當代藝術的國際趨勢具有更高的認知度。

反觀一級市場,從年初的韓係畫廊集體退出中國,7成畫廊經營不善,國內藝術博覽會發展困境、當代藝術遭冷的輿論下,今年的藝術北京,90%的畫廊遇到了新藏家,95%的畫廊有成交,顯現了國內消費型市場的轉變。中産階級的崛起,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是非常好的現象。或許如藝術北京執行總監董夢陽所言,“我們正在跨入一個藝術消費型的市場,而且在這個趨勢之下,一級市場在平穩增長。”

而隨著投資人士對藝術品市場規律和價格增值規律的更深了解,以及藝術品高端資源的沉澱,接下來流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應會集中到中低端市場,發掘具潛在增值潛力的品種。新形式下,成熟的市場會引導藏家群體以“收藏性”為主,而兼具“投資性”。各拍賣公司也加強了在客戶細化服務等方面下功夫,開設各種講座、講堂等主動服務,並積極加強與藏家間的互動,開拓了私洽業務。

新一代藏家正改寫著藝術品市場格局

新近發佈的胡潤《2013高凈值人群另類投資白皮書》報告稱,目前中國個人資産在600萬元以上的高凈值人群已達280萬。因近年房地産宏觀調控及股市低迷,儘管目前房地産和股票仍居高凈值人群投資方向的第一、二位,達到76%和65%,但高凈值人群行業分佈,炒房者和職業股民均減少了5%。另類投資已經居高凈值人群投資方向的第三位,投資比例達到56%,有明顯提高。其中尤以藝術品投資最受歡迎。600萬身家以上的富豪中,有藝術品投資的佔了64%。廈門千萬富豪有1.25萬人,其中億萬富豪700人。此外,富豪們對藝術品的投資興趣也是與日俱增。“約四分之一的富豪喜歡收藏古代字畫。”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發佈《2013年藝術和金融報告》稱,隨著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崛起,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關注藝術品的資産類型。收藏群體的調整,也給中國市場帶來巨大影響。北京華辰拍賣公司在廈門保稅區內拍賣的首次保稅拍賣300多件西洋古董藝術品,總成交額達908萬元。“廈門規模最大”的翰風國際藝術品拍賣會首拍創下整場成交總額高達 1.2億元的紀錄。從低調的福建藝術品收藏群體的曝光,到各高端藝術品拍賣會在廈門成功試水,可以顯現隨著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廈門收藏市場將很快崛起,並趕上上海、西安、南京等“二級市場”,成為國內具備較強影響力的區域市場。由於與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東南亞等地的地緣優勢,未來,在承接海外回流文物的拍賣方面,廈門也可成為“橋頭堡”。可以預見,基於“拍賣”而兼具展覽、文化交流等多元化的平臺,無論在國際還是大陸都是發展所趨。

只有將自己對藝術的喜愛融入到生活中,才能讓收藏變得有趣起來

據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言,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與發達國家、地區的市場相比,差距很大,而最大的差距就是該參與的人還沒有參與。而成長于傳統文化斷裂年代,啟蒙于全球拍賣場的新富收藏者涌入,能否經由藝術收藏完成自我昇華,承擔一個階層對於文化的責任,最終由富而貴?

“價格上的崛起,並不代表我們在文化上崛起。”而目前,少數超級收藏家購買的初衷已不僅僅限于個人興趣、投機或是炫耀。收藏家們在興建博物館、開辦畫廊,創造著一個生氣勃勃的藝術世界,構建一種優雅的生活方式。將私人行為轉換為社會行為,把收藏當作事業來做,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用。或許可以想見,一個收藏家帶動一群人,一群人又能帶動整個地區的收藏氛圍。儘管高端收藏總是小眾的、私人的,但隨著意識的開放,資訊傳遞渠道的多元化,藝術品收藏將發揮越來越大的社會意義。

而不得不説的是,我們要一個保護、收藏藝術史的藏家。個人趣味和文明、歷史關聯,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趣味,縱觀歷史上,極少數藏家可以真正做到。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