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畫廊看上了一幅自認為有升值潛力的畫作,想入手又苦於資金不足怎麼辦?用銀行按揭買畫今後或將成為藝術品理財的新途徑。近日,上海某藝術中心與建行合作,在國內首次推出藝術品按揭貸款理財新模式。
在不少藏家看來,與之前的藝術品質押貸款相比,該模式在降低銀行風險的同時,也解決了藏家的資金難題。但金融界人士卻認為,對銀行來説,作品存偽、擔保方倒閉等風險依然很大。
首付6成可將作品拿走
前不久,意象畫派主要創始人張尚明的30幅意象畫作品在上海文交所掛牌進行物權交易。配合此次活動,意象畫派藝術中心與建行共同推出按揭貸款藝術品金融投資模式,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
該模式具體做法是,銀行與藝術中心簽署按揭貸款戰略合作協議,買家通過個人信用審核後,首付6成即可將作品拿走,以後按月向銀行支付貸款及利息。這個過程中,藝術中心以第三方擔保機構身份出現,如果買家中途違約,將被其收回作品。
“此舉顯然能促進藝術品消費,大大降低藏家買入理想作品的門檻。”東莞尊禦軒藝術館總經理劉和平認為,有實力運作名家畫作的藝術機構,當前面臨的最大困境即在於如何解決藝術品變現難及保值增值問題;有收藏意向的民間藏家則往往因資金問題,遇到中意的藝術品只好望洋興嘆。有了這種新的藝術品理財模式,藝術機構可以從銀行套得額度可觀的流動資金,藏家也無需提供其他形式的抵押物,“如果有東莞的銀行推出這項按揭業務,我們也很樂意參與。”
銀行放貸依然存在風險
南方文交所綜合部總監張超表示,從藝術品交易的角度看,按揭買畫是一個很好的創新,以金融手段破解了民間藏家資金緊缺的瓶頸,“對買賣雙方而言,既規避了金融風險,也降低了藏家入手高價值藝術品的門檻。”
在上海藝術品按揭模式出臺之前,國內藝術品交易曾盛行過藝術品抵押貸款、份額化交易等模式,市場的無序爆炒,滋生出如“金縷玉衣”騙貸、漢唐文交所詐局等一系列違法經營亂象,令金融界、藏家對藝術品理財噤若寒蟬。
張超認為,經歷過前車之鑒,國內藝術品市場原先的“證券化”交易模式已難以為繼,轉向“實物交易”則比較可行。按揭買畫的流程與買房、買車一樣,可操作性較強,但難點在於對藝術品的估值,“相信多數銀行對此項業務都會比較謹慎,能否推廣開來有待觀望。”
一位金融界人士直言,按揭買畫“看上去很美”,但作為放貸方是否有能力辨別作品的真偽?如果信專家的話,出現“金縷玉衣”的騙局誰來擔責?較之於藝術品抵押貸款,由於買家交了6成首付,等於降低了銀行不少風險,但作品存偽、擔保方倒閉等風險依然很大,敢於“嘗鮮”的銀行應該不會太多。
[聲音]
經歷過前車之鑒,國內藝術品市場原先的“證券化”交易模式已難以為繼,轉向“實物交易”則比較可行。按揭買畫的流程與買房、買車一樣,可操作性較強,但難點在於對藝術品的估值,相信多數銀行對此項業務都會比較謹慎,能否推廣開來有待觀望。
南方文交所綜合部總監張超
按揭買畫“ 看上去很美”,但作為放貸方是否有能力辨別作品的真偽?如果信專家的話,出現“金縷玉衣”的騙局誰來擔責?較之於藝術品抵押貸款,由於買家交了6成首付,等於降低了銀行不少風險,但作品存偽、擔保方倒閉等風險依然很大,敢於“嘗鮮”的銀行應該不會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