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佳士得2013春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拍中,常玉作品《簾前雙姝》以4467萬港元拔得頭籌。
剛剛于4月去世的趙無極的作品受到廣泛關注,成交價前十當中有五件都是趙無極的作品,其中一幅1956-1957年創作的布面油畫作品《水之音》以3291萬港元的成交價成為當晚的榜眼。
朱潔樹
巴塞爾首次在香港主辦的藝博會吸引了藏家的關注,與此同時,同期在香港舉行的香港佳士得與蘇富比張大千專場也收穫頗豐。前幾年被大肆炒作的中國當代藝術延續4月份的蘇富比“慘狀”,價格大幅下跌。
一位業內人士稱,台灣地區甚至東南亞板塊的當代藝術都表現不錯,但中國當代藝術板塊中,“大部分藝術品也都是以低價位成交,與昔日價格比跌去一半以上。”
第一天登場的“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拍中,常玉的作品《簾前雙姝》以4467萬港元拔得頭籌。
《簾前雙姝》是常玉1929年在巴黎創作的,當時活躍的巴黎畫派可以作為其背景。該作品也被認為是與畢加索、亨利·摩爾等西方名家在同時代以相似手法表現女性肢體美感的經典之作。剛剛于4月去世的趙無極的作品受到廣泛關注,成交價前十當中有五件都是趙無極的作品,其中一幅1956-1957年創作的布面油畫作品《水之音》以3291萬港元的成交價成為當晚的榜眼。這件作品據稱是趙無極在巴黎轉型期的作品,他曾自陳:“在這個時期,我的繪畫變得難以辨識,靜物和花卉已經不存在。我希望朝著一種難以解讀的想像書寫文字發展。”《水之音》是這番表述絕好的圖解。土褐色的背景仿佛將人們帶到了文明之初,像甲骨文一般的纖細圖像遍佈其上,似乎是對中國藝術書畫同源的一種回歸性的探索。另外四件趙無極作品均創作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魚和靜物》(1953)展現了藝術家創作具象作品時“潦草顫動”的風格,《山峰》(1955-1956)是從具象向抽象的過渡,分別作于1961年和1963年的《09.05.61》和《24.01.63》展現出趙無極渾然一體的氣概。縱觀各大拍賣行近期舉行的拍賣,趙無極的畫作都是“座上賓”。
此次佳士得當代藝術拍賣中,張曉剛在1989年創作的《聖母子像》也被拍出,這一作品也是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尤倫斯夫婦的藏品,一些圈內人士指稱“尤倫斯又在拋售藏品,其中有張曉剛等人的作品,此次尤倫斯事先未張揚地再次出貨耐人尋味”。
“中國古代及近現代書畫”專場于5月27日和28日舉行,共拍得10.1億港元,香港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國際總監江炳強介紹説,這是“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史上第二次超過10億的銷售”。近現代畫部分,張大千大型立軸四幅重彩水墨畫《荷塘野趣》(1947)經過激烈競拍,最終以8051萬港元成交。另一幅張大千作品《峨眉山》(1948)拍得4803萬港元。
香港蘇富比的梅雲堂藏張大千專場中,25件拍品皆以高溢價拍出,僅一件流拍,總共拍出3.3億港元。
當日,該場拍賣在萬眾矚目中舉槌,國內眾多藏家也專程到現場參加競拍。重要拍品《招隱圖》是張大千于1966年創作的,最終以7180萬港元拍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