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2013藝術北京收官 趙無極400萬摘頭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09 09:13:21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外國藝術家帶來的作品裝置與繪畫相結合,頗具新意

姜吉安作品《二居室》強調一種錯位感

展覽現場

 

5月3日,第八屆“藝術北京博覽會”在全國農業展覽館閉幕。本屆博覽會展場面積近20000平方米,劃分為當代藝術展區和經典藝術展區,參展藝術機構150余家,展出作品類別涵蓋油畫、版畫、素描、雕塑、瓷器、傢具、珠寶等,趙無極作品400萬成交,摘得本屆博覽會頭籌。

>>對話·藝術北京執行總監董夢陽

問:此次參展的西方藝術品比較多,藝術北京的參展作品是如何選擇的?

董夢陽:西方藝術也是人類共同的語言,是很容易接受的。招商方面我們側重容易接受的相對傳統的東西,我們一天天變得多元,但藝術教育是嚴重滯後的,所以讓更多人先接觸能夠理解的藝術,更傳統、具象的藝術,然後才是現代主義,這也是我們未來所有展覽的方向,當代與古典相結合。

問:明年的藝術北京有哪些設想?董夢陽:明年會加大展覽的力量,或許開闢農展館的主場館做新展覽和配套,主要針對新的畫廊、藝術機構和藝術家,而在原來的場地還是成熟的畫廊、藝術機構和藝術家。在兼顧市場的時候,藝術北京還要做一些學術教育的工作。

>>微語

@徐鋼:這次藝術北京的粗略印象:小清新多,取悅觀眾的多,80後佔主體。和國外藝博會比,缺少膽大的、驚世駭俗的作品,也缺少60到70年代出生的、有軌跡可循的藝術家的作品。我也看中了幾個年輕藝術家,但不能説。年輕藝術家有了點名,最好不要太快跳槽到大畫廊,否則容易被大畫廊的品位所左右而失去自己。

認真看藝術北京,一看就看了6小時。其實2013年藝術北京是有中國特色之寫實藝術、學院藝術和與時俱進之水墨藝術的春天。許多當代藝術家作品集體缺席。不少繪畫技法純熟、形式老到。但想幫朋友挑幾幅具有一定當代性和獨特個性的繪畫,卻發現任務很難完成。

@策展人顧振清:今日才得閒

@藝術工作者梁克剛:今年的藝術北京成了大拼盤,當代板塊比例急劇萎縮,挑著看吧!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