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品交易望“洋”興嘆 保稅拍賣治標不治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26 09:51:23 | 文章來源: 大眾證券報

保稅拍賣治標不治本

近日,中國首屆西洋藝術品保稅拍賣會在廈門舉辦。本次拍賣的西洋藝術品包括傢具、銀器、版畫、鐘錶、郵票、錢幣等六大類300多件,分別産自英國、法國、荷蘭、奧地利、西班牙和俄羅斯等多個國家。

由於門檻相對低、贗品較少,越來越多的國內藏家開始將目光投向西洋古董藝術品,市場需求日漸旺盛。然而,進口藝術品在中國被列為奢侈品,面臨較高的關稅壓力。很多藏家只能望“洋”興嘆,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制約了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的發展。

12%的高額稅收即將歸來

去年,《關於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三類藝術品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政府在稅收層面上扶持藝術品進口、促進藝術交易。然而,這項6%的關稅下調政策暫行一年,目前已經到期,新的稅率政策仍未塵埃落定,業界對此憂心忡忡。企業不僅要面對市場調整帶來的經營壓力,還要面臨政策取消後更沉重的賦稅壓力。以一件價值100萬元的油畫為例,按照6%的進口關稅,加上17%的增值稅或營業稅,綜合稅費就需要交納23萬元。若恢復為原來的12%,對調整中的市場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

保稅拍賣暫緩壓力

目前亞太地區藝術品交易中心都聚集在香港和新加坡,但大量的買家在大陸地區。內地交易的稅收問題一直困擾不少收藏投資者,設立保稅區進行保稅拍賣,或許能有效緩解這種壓力。

業內專家表示,保稅拍賣與其他拍賣會形式不同,它所有的拍品都在保稅模式下進行儲存及拍賣業務,可以暫緩繳納各種進口稅費,包括關稅、增值稅等所謂保稅拍賣,是境內關外概念的移植,保稅區內的藝術品交易不産生關稅,交易成功後可根據自身情況便利掌握關稅處理。藝術品進關則需要依法納稅,將藝術品帶到海外則不産生關稅,或可在保稅區內進行存儲。

保稅拍賣治標不治本

由於在購買後入關仍然需要繳納正常關稅,保稅區拍賣有可能淪為吸引買家的噱頭。這樣一來,降低藝術品交易成本、給藝術品市場帶來新的活力,可能只是空談。

對此,華辰拍賣公司總經理甘學軍稱,保稅區拍賣確實只是在保稅區內不需要考慮關稅問題。根據現行政策,一旦藝術品入關,仍需要按照海關規定繳納相關費用。這次廈門的保稅拍賣在國內首開先河,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有很多相關事宜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據了解,我國海關對一百年以上的文物是免關稅的,但這需要我國文物部門的鑒定。然而,對於西洋藝術品鑒定,我國的文物部門存在技術困難。此外,鑒定需要先入關,保稅區屬於境內的“關外”區域,國家文物部門無法進行鑒定工作。加上有關制度和法規條文上的不健全,保稅區文物拍賣面臨“死迴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