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博物館現狀:衍生功能薄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25 16:15:1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明確戰略定位,加強管理運營

與國外許多優秀的博物館相比,我國博物館還需要在戰略和運營層面上下大力氣。葉珺認為應從以下三點著手:

首先是要有明確的戰略定位,世界其他國家的博物館不僅是文物及藝術作品的展示基地,同時也是教育文化基地,而中國的博物館只在需要的情況下偶爾才舉辦這類活動,而且尚未形成機制,功能定位較為單一。我國博物館應該與地方政府合作,找到創新方案,提升博物館的多元化價值,這樣才能實現博物館建設和運營的經濟與社會目標。

其次是展覽內容的管理與組織。從戰略角度來看,缺乏“內容定位”就像是缺乏“特色”,直接影響到博物館的成敗。要想在內容管理和組織上出彩,人力資源因素不能忽視。國外的先進博物館擁有自己的“智庫”,這些專家、職業人士會經常共用最新研究成果、市場和技術趨勢、行業發展和新聞等。中國的博物館“智庫”通常只局限于相關的監管委員會和政府部門,視角及資訊的收集都不夠多元化。

第三,中國的博物館大多數是國有的,博物館並沒有動力去主動拓展與有效利用資源——這是中國博物館的特殊性,用好了也能成為優勢。近幾年,一些博物館與專業第三方合作,舉辦展覽,取得一些成功,但是與建立完善的第三方合作體系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也正因為其體制機制問題,導致中國的博物館缺乏品牌建設意識。博物館的品牌定位是其政治、經濟、文化、美學和社會等不同層面屬性的有機結合體。史密森尼學會、盧浮宮和古根海姆博物館的運營,都依靠著立體性行銷戰略所樹立的強大品牌。相比之下,中國目前還沒有真正的博物館品牌。

人才短板與教育體制有關

此外,目前我國博物館還存在一個短板——專業人才匱乏。葉珺認為,博物館人才的缺乏,跟當前中國的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分不開。國外會有一些高等職業學院,他們非常注重通才教育,而且是直接面向社會職業缺口的。我國的博物館人才培養相對滯後於社會需求,博物館工作雖然體面但是薪水卻偏低,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會認為,獲得的回報與他們所受的教育不對等。在這一點上要想突破,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做法。首先從理念上要更正,專業知識並不只來自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而且也來自與行業密切相關的外部人士,包括研究員、教授、拍賣商、藝術記者、專業服務提供商以及地産開發商。由這些人員組成的“運營專家委員會”對博物館的成功至關重要:不僅在學術上,更在專業化的管理和運營上。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