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Artshare創辦人:線上是藝術品業務核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17 15:54:00 |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    作者:陳曉勤 李佳貞

李山《胭脂系列96》1996年布面油畫80x99cmUSD150,000(約人民幣90萬)

本月15日,全球首個專業亞洲現代及當代藝術的網上展覽和交易平臺Artshare.com(藝術同享)正式推出。目前展示的是方力鈞、谷文達、黃永砯、李山等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利用新傳媒平臺,打開另一扇藝術面對觀眾的窗口”,Artshare藝術顧問、香港漢雅軒總監張頌仁告訴記者,“但不知道它將來的成績會怎樣。”

為此,南都專訪了Artshare創辦人、法籍企業家亞歷山大·艾瑞。

多元的藝術採購策略

據艾瑞介紹,A rtshare首個展覽“洲際間的分離:十個來自國內/海外的中國藝術家”分為三部分:一是一直在中國居住及創作的藝術家(方力鈞、馮夢波、李山、邱志傑、余友涵);二是後來移居歐洲的中國藝術家(黃永砯、楊詰蒼);三是後來移居美國的中國藝術家(谷文達、曾廣智、張洹)網上配有展覽的詳盡策展論述、作品創作背景數據、藝術家的專訪等。作品售價由10萬美元至20萬美元不等。

A rtshare採取多元的藝術採購策略,每月會從多個不同渠道為展覽蒐羅作品,包括:著名私人收藏系列、資深或新晉藝術家、國際知名畫廊等。作品類型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攝影,價格由一萬美元起。另外,A rtshare亦會定時為收藏家舉辦“私人買賣”,當中的藝術品價格則由1 0萬美元起。為了保證作品的可靠性,A rtshare只和高信譽的藏家合作。網站還邀請張頌仁、鄭志剛等國際知名的藝術專家擔任藝術顧問。“艾瑞表示,亞洲現已成為全球藝術市場的重心,A rtshare日後將會在立足香港並同時致力發展亞洲各個市場。

據悉,本次展覽作品于4月15日起在網上公開發售,同時有興趣的買家還可前往香港存放展覽藝術品的地方觀看展品。但艾瑞強調,線上才是他們的業務核心——— 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藝術品並且購買。

H iscox調查:越來越多藏家通過網路購買

是什麼原因會使藏家購買藝術品從線下轉至線上?艾瑞表示,A rtshare與香港畫廊有很大的不同。“一,我們不限制所呈現的數量。二,我們擁有全球性的觀眾。三,線上購買的便捷。當然,人們依然會從畫廊買藝術品,我們沒有意願來取代它們。”

艾瑞稱,藝術品線上購買是一個全球性的並且迅速發展的現象。上周,H iscox保險集團的調查顯示,71%的受訪藝術品收藏家在沒有事先親自看到藝術品的情況下買了藝術品,全球25%的既定藏家以這樣的方式購買了價值7.5萬美元或更高價錢的藝術品。事實上,這個數字在亞洲甚至更高,38%的人會願意線上支付這樣或更多的價錢。72%的線上銷售被新藏家買走。“這簡直是驚人的,”艾瑞説,“這些簡單的事實説明,我們正在初步跨入藝術與因特網聯姻的時代。”

傳統畫廊聲音

張頌仁:香港畫廊成本高,線上是新模式

“一是經營成本高,二是網路平臺成熟,Artshare與不同的畫廊、藏家合作,加上自己的策展概念,形成新經營機制。這對畫廊來説是個好消息———因為畫廊有不少好的作品,但(因為空間問題)每次只能展出少量作品。”香港漢雅軒藝術總監張頌仁告訴南都記者。

1983年,張頌仁在香港創辦漢雅軒畫廊,成為最早一家積極向國際藝術世界推介華人當代藝術的畫廊。他舉辦過展覽的藝術家包括徐冰、谷文達、方力鈞、張曉剛、王廣義等。有著將近30年畫廊運營經驗的他,對Artshare的交易模式持中立態度,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相對畫廊來説,這是另一種利用新傳媒平臺打開藝術面對觀眾的窗口。不知道它的成績將會怎樣。”他也坦陳,在香港藝術品線上買賣的情況較少,而購買作品需要直觀的感受,網路平臺缺乏了購買者與作品面對面的感受。“據我所知A rtshare在特定的空間裏安排有需要的買家看作品,不對公眾開放。”他表示,開實體畫廊一是花費大,二是不知道誰會來看,而Artshare的瀏覽者是未知,有需求才到現場看畫,“這也是一種新方法。”

內地網站經驗

朱文軼:線上只是一個展示平臺

近年來,隨著藝術市場火熱,中國藝術品線上交易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包括中國藝術品投資交易網、雅昌交藝網、中華收藏網、宋莊藝術品交易網等。但在雅昌藝術網總經理朱文軼看來,線上交易“只是配合線下業務罷了”。

2009年,雅昌交藝網上線。它是雅昌集團旗下的藝術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以前偏重國畫書法、古玩器皿等藝術品投資交易,現在重點會在當代藝術方面。我們不參與交易,只提供服務平臺。”朱文軼介紹道。“一直處於摸索階段。過去三年裏,處於投入階段沒有盈利。”所以他希望優化整個雅昌藝術網,發展畫廊黃頁、拍賣平臺、檢索藝術家作品、精品導購等四個方向,借此引入電商,“到時線上買賣是水道渠道的事情。”

朱文軼表示,像京東、淘寶等大電商也在做,效果並不明顯,主要是“一方面是藝術消費沒形成産業,另一方面是藏家心理,例如買名家作品追求身份上的認同,他希望在現場認識畫廊主藝術家,而不僅是買作品回家。”

“國內沒有一個成功的,具備市場佔有額的藝術品線上交易平臺。”雅昌藝術網運營總監王建國説。“我們稱市場佔有率30%為壟斷,現在的10%份額都佔不到。”他認為整個電商行業還沒成熟,一般“線上發佈廣告,線下交易”。如果要解決這種現象,必須聯合拍賣行、畫廊,整合行業資源“這需要摸索”。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