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程壽康:TEFAF做前鋒 大舉進攻內地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8 11:41:52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近日,蘇富比和世界頂級的歐洲古董藝術博覽會(TEFAF)聯合宣佈,正在共同探討經過蘇富比2012年與北京歌華合資創立的蘇富比北京有限公司,創辦“2014北京TEFAF”,借此蘇富比將掀開進軍內地市場新的一頁。

回顧過去,面對新的未來,程壽康是怎麼想的?記者就此對程壽康進行了專訪。

戰略集中:當代藝術無對手

問:有人説,蘇富比是中國當代藝術最大的“莊家”,你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一開始是老外買的,他們從1980年代就開始買進。當時華人社會還沒有認同。2004年開始進入了市場高價階段。市場本身有沒有炒賣,絕對不敢説沒有,但其市場價格從2011年出現下滑,陷入低迷已經是第3年了,從燦爛歸於平淡,已經是所有板塊中最沒有炒賣的,莊家之説從哪説起呢?

對中國當代藝術,我上任後就認為其市場重點在亞洲,在中國,因為老外畢竟是老外,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深度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我提出不應該在紐約做,而是應該集中在中國香港做。我還提出把東南亞現代當代藝術從新加坡搬到中國香港。這樣做的結果,蘇富比的亞洲當代藝術拍賣的市場份額幾年來一直是最大的,“尤倫斯珍藏”拿到的市場份額最高,在全世界都沒有對手,在中國內地也沒有對手。

最大變化:內地買家群崛起

問:你上任8年來蘇富比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答:以蘇富比在亞洲40年來資歷最深的中國瓷器工藝品部門為例,最大的變化是買家結構變了,特別是中國內地買家的大量參與。據統計,2004年內地買家在香港蘇富比買古玩的只佔3%到4%,到了2011年,內地買家的比例則佔到50%或者更高。

這也是整個香港蘇富比的最大變化。包括中國書畫也是如此。

問:買家群體的變化,為什麼會引發整個蘇富比的變化?

答:這個變化對蘇富比的影響十分深遠,包括客戶服務、企業文化都經歷了最大變化。在這之前蘇富比的客戶大多來自中國香港、中國台灣與東南亞,那裏英文都很普及,客戶對員工的要求也比較簡單。中國內地買家涌入後,在客戶服務方面的要求就不一樣了,比如在圖錄、網站上都要有中文。對所有員工的要求也變了:招聘員工要中英文都流利,能説普通話,還要增加在內地聘用的員工,因為他們了解當地文化、了解客戶的品味和想法。

過去內地的業務總部在上海,但我注意到內地的藝術品交易中心前兩年已經從上海轉移到北京,為此增設了北京代表處。此外,內地的巡展也要加強,為了發掘西部市場,還增加了西部重鎮成都作為新的巡展地點。

規模膨脹:推動公司大轉型

問:由此而引發的變化,是否引起了公司治理模式的變化?

答:由於中國內地客戶越來越重要,在國際拍賣行中,大家認識到要有新的掌門人:要讓比較懂得中國國情與中國文化,理解中國人的思路的人,去推動公司的拍賣業務。

問:這是否意味著百年老店將從專家治理的傳統拍賣公司,轉變為職業經理人治理的現代企業?

答:我上任以來,公司運營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尤其是最近3年,變得在管理上更專業。這是必然的。不僅在拍賣業是這樣,在香港許多行業都發生了類似的變化。如一些著名的家族企業,現在成為房地産、金融大企業,之前也在企業管理上實行家長制,沒有完整的企業制度,管理不科學,情緒化。

其實這也是這些公司當年能成功的原因,也是香港能成功的原因。因為這种家族式的管理體制效率高、決策快。但當企業生意做大了,就需要轉型。而變化最根本的動力,是業務量大增。如香港蘇富比,2004年的業務量是10億港元,員工40多人,拍賣項目4個。到2012年,業務量為45億港元,拍賣項目8個,員工150人,而在2011年,業務量加上私人洽購共有10億美元。

當年,幾個專家、經理在一起商量一下就能做拍賣了,在香港拍賣行業就蘇富比與佳士得兩家。現在不同了,要面對內地拍賣行的競爭。同行競爭使業務談判需要有許多有創意的財務條件,比如提供金融擔保等,也需要更詳細地分析市場、履約條件更詳細的合同。原來因為市場很小,靠的是“紳士作風”,現在涉及市場分析研究、市場推廣與媒體關係、市場開發等,人與人的關係越來越複雜,乃至職位、薪酬的平衡等,需要專門設立人力資源崗位,還有類似的保障性的工作崗位,如IT部門、物流、保安等。

公司轉型也有副作用,職業經理人很容易忽略專家的意見。企業大了,會陷入文山會海,決策變得困難,公司可能會陷入平庸。我寧可靠直覺做一個擔當,做不好承擔後果。因為專家每天在市場上打拼,比較敏感,累積了很多經驗,如果不能給他們全力支援,不投放資源,如何讓他們攻城略地?我比較喜歡聽專家的意見,與他們一起推動業務發展。

展望未來:“十八大”後前景明朗

問:你對2013年藝術市場的前景怎麼看?

答:今年春拍行情肯定會比去年秋拍強。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去年香港蘇富比的秋拍在“十八大”前舉辦,許多因素使拍賣會受到影響。相對而言,“十八大”之後的拍賣會,拍賣結果就更好。而今年春拍則在全國“兩會”之後才舉辦,中國未來發展的前景明確了,人們的心態也穩定了,這對藝術市場是利好消息。

另一方面,一些從事房地産、金融業的客戶也反映,目前的現金流比去年秋季寬鬆,這對市場也是利好消息。因此,我對市場審慎樂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