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2013春拍在即:藝術品市場有效資金不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11 08:57:14 | 文章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一開年,股市往上漲了,房地産也在漲,藝術品能不漲嗎?”收藏者周先生説。作為藝術品風向標的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春拍帷幕即將揭開,市場將再現龍爭虎鬥。市場人士從近期的市場種種跡象分析,本季大拍有望從香港兩場國際大拍開始“引爆”。

回暖?“好貨”露面成信號

近日,一場李可染作品展在廣東崇正開幕,成為市場的大新聞。這些李可染的作品全部創作于廣東且一直留藏在廣東。一位市場行家透露,展覽當天,北京某大拍賣行就發話稱:“不如拿到北京拍賣,才可能拍出高價。”“這對廣東市場來説是一個莫大的刺激。”廣州市藝術品商會會長石金柱表示,“廣東藏家要拿出實力來留住這批藏品。”他認為,市場有這種“好貨”露面是一個利好消息,也是一個信號,再加上從大環境判斷今年的藝術品市場整體價格不可能繼續走低,拍賣市場將從即將到來的香港兩場大拍開始回暖。

據透露,北京某大拍賣行最近在北美徵集發現,與去年秋拍800萬元就能成交的王鐸書法“品質”相當的一件王鐸書法,賣家的叫價已達1600萬元。“我們拿房地産來類比,土地都賣那麼貴了,房子能不貴嗎?土地的成交價格一公開,房子的價格要去到什麼價位,我們完全可以估算出來。”石金柱如此分析。

與此同時,各種消息令人感到振奮:廣東崇正展出李可染精品;皇瑪拍賣將在下周率先舉行的春拍中推出厚德居藏品專場;中國嘉德今年正值成立20週年,行內預計肯定會推出一批“重器”來“壓場”。另外據了解,有山西煤老闆看中廣東藝術品市場,準備註資至某大拍賣行。不過,假如今年春拍能如市場人士所預見出現上升勢頭,廣東市場是否能夠分一杯羹?周先生擔憂稱:“廣東藝術品市場的‘有效資金’還不夠充足。”

難題:藝術品機構資金缺位

藝海堂畫廊負責人吳國強從業20餘年,深感資金在藝術品推廣中的重要性:“有得油畫家20多年才出一件經典作品,如果錯過或許還要再等20年,但是資金一時間又壓在其他作品上,心裏非常糾結。另外一種情況是,無論舉辦什麼展覽,藝術家的目的之一還是賣畫,如果畫廊主手上有錢,可以直接買斷,成本往往比較低,這樣的‘一手貨’轉手再賣,定價也相對較低。而藝術家看到自己的作品可以售出,可以買更好的材料以更好的條件去創作,實際上是多方獲利的。而如果畫廊主手上沒資金,這些提也不用提了。”

他就曾經為缺乏資金所累。2008年時,上海崇源將在拍賣會上推出一件陳衍寧的代表作,估價為120萬~160萬元,吳國強一眼相中這件拍品,心理估價180萬元。但是當時他的身上只有10萬元,而資金也大多用於壓貨了,心裏沒把握。在另外一場預展中,他看到陳逸飛的《黃河頌》估價2000萬~3000萬元,相比之下陳衍寧的可算“撿漏”,於是下定決心無論如何只要200萬元就咬牙買下,再用拍下來的半個月至1個月時間去籌資。回廣州後,他聯繫了香港某藝術品機構的財務公司,把自己手裏10余件范勃、鄧箭今的金獎油畫作品送去估價,該財務公司按照1000萬港元左右的估價提供了230萬港元的貸款。他這才終於買下這件陳衍寧作品。

支招:到外地市場“搶客”來粵“淘寶”

廣東藝術品市場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啟動,走在全國藝術品市場前列,但隨著北方藝術品市場的崛起,逐漸成為“非主流”,本土的藝術品經營機構向來不溫不火,每年的拍賣成交總額不及全國市場的5%。經營藝術品多年的畫商胡先生告訴記者,大部分外來資金都瞄準北京、上海市場,但是獨獨忽視廣東市場,雖然從某個程度説,這令廣東藝術品市場相對理性,沒有泡沫,但另一方面也令廣東市場活躍度不強:“北方市場‘不差錢’,差錢一直都是廣東市場發展的障礙。”

“廣東藝術品市場沒有幾百個億可能撬動不了。”在他看來,目前的藝術品市場正面對一個艱難的時期:“很多基金的3年封閉期到期,可以推測他們是在2010年最高峰時買入的,而現在到了兌現的時候,相當於在6000點時買股票2000點時賣股票。2009年時資金氾濫衝頂,現在相對緊縮,有的房地産資金容易産生斷鏈,這麼一來藝術品只能流向市場,‘生貨’變‘熟’了。”另一方面,有的藝術品拍賣行表面風光,背後卻要自己墊資,賺了很多錢但都沒現錢了。“也許低谷期後他們手裏的東西又升值了,但是現在確實存在資金週轉緊張的普遍現象。”也有行家認為,2億元如果能都投入到廣東藝術品市場,還是可以買到許多好畫並且拉動市場的提升。

皇瑪拍賣董事總經理彭國傑認為,廣東市場其實仍有充足的資金,主要來自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家,從最近一兩年廣東買家組團北上“搶貨”可見一斑:“差不多的兩件同一作者的作品,在廣東賣50萬元,‘北上’可能就得花上近百萬元,買家們完全可以考慮在本土拍賣行買‘平靚正’的貨。”他強調今年本土拍賣行春拍除了要花盡心思徵集好的拍品,還要為剛剛入門的初級收藏買家做“普及型教育”,令他們更重視嶺南書畫:“相互競爭才是動力,本土拍賣行也完全可以從北方市場‘挖買家’,吸引他們組團到廣東來‘淘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