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朝鮮當代藝術 被忽略的原始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05 10:17:16 | 文章來源: 南方週末

黑色、白色、灰色,這是美國《洛杉磯時報》記者芭芭拉·德米克眼中朝鮮的顏色。通過親自去朝鮮參觀、與數名生活在南韓的脫北者交談,德米克完成了關於朝鮮的書《無可羨慕:朝鮮人民的真實生活》(臺版譯為《我們最幸福》)。

書的開篇是美國宇航局拍攝的一張夜間衛星照片。從照片上看,南韓、日本、中國的國土是一片繁榮的亮點,而朝鮮半島北部的一大片區域卻漆黑一片。那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自1990年代初期朝鮮經濟崩潰,發電廠一間間關閉以來,這裡夜晚的顏色就剩下黑色。

“即便是白天,這裡的顏色也是‘相當單調’的,民宅是1960年代至1970年代以水泥與石灰石興建的,大多呈現白色或灰蒙的顏色。紅色只保留給無處不在的宣傳標語,其中一條標語顯得十分醒目: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幸福!”德米克在書中寫道。

而畫裏的朝鮮是彩色的。

油畫畫家金正革2012年創作的作品《我愛的國旗》,是朝鮮“愛國主義”的“寫實”:一場熱鬧的足球比賽正在進行中,看臺上,四個穿著黑白色朝鮮民族服裝的少女坐成一排,她們手裏揮舞著朝鮮國旗,握著擴音筒向賽場方向吶喊。其中一位少女雙手恭敬地將國旗平展開,露出幸福的笑容。

“第一大戶是南韓客人”

朝鮮對外展覽總局已經不滿足於讓朝鮮畫只出現在拍賣市場。“他們要讓作畫成為持續的生産力。”黑龍江“朝鮮畫家中國創作基地”負責人成吾君告訴記者。

“朝鮮畫家中國創作基地”成立於2011年9月,是朝鮮對外展覽總局與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文化合作項目,由朝鮮政府授權黑龍江省牡丹江新聞傳媒集團新聞書畫院負責日常管理,成吾君是新聞書畫院的院長,資深記者,他被委任為創作基地的負責人。因為有親屬在朝鮮政府的關係,成吾君早年做著朝鮮畫在中國的代理業務。牡丹江新聞書畫院內一個500平方米的展廳,就是朝鮮畫家們創作的大本營。

“希望把這個畫家創作基地建成向世界介紹欣欣向榮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橋頭堡,以一個全新的形式和載體,適時將精湛的朝鮮藝術品向全世界宣傳介紹和銷售。”展覽總局對創作基地的批復文件中這樣寫道。

第一次接團,成吾君接待的是由一個團長、兩名畫家組成的代表團,其中一位是在朝鮮國內走紅的一級畫家黃哲。他長著一張國字臉,身材瘦小,“創作的幾幅油畫作品被中國的收藏家相中,都賣了個好價錢”。

按雙方規定,中方負責提供食宿、創作地點,每週要創作多少幅油畫作品,創作什麼內容,多大尺寸,都由成吾君與團長溝通,再由團長安排畫家們作畫。白天由團長領著畫家們從賓館到基地創作,晚上下班之後,團長又領著畫家們回到住所。“一切都是統一行動。畫款由創作基地與朝鮮政府結算,畫家只負責創作,領取工資。”成吾君告訴記者。

創作時,畫家們喜歡就地鋪上一塊白色墊子,盤腿而坐,對著畫布作畫,半天都不換一個姿勢。

在中國基地創作,朝鮮畫家們的作品中就多了許多中國元素。創作主題一般都是“命題作文”,比如正在創作的一組“朝鮮藝術家寫意黑龍江”,由中方提供這些風景點的照片,或者在團長帶領下,由中方工作人員前往風景地寫生,再回到基地進行創作。 有時,成吾君會在家中設家宴,邀請朝鮮畫家到家中做客。當畫家們聽説成吾君家的這套住房是一百多萬買來時,他們驚訝得合不攏嘴,“這不可思議!”

“我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民族。從出生到上學,到就醫、住房都是國家承擔,免費的。我們基本上不用自己花錢。”畫家們對成吾君説。

不斷有來自烏魯木齊、廣州、上海、北京、杭州的企業家,專程坐飛機到“朝鮮畫家中國創作基地”,邀請朝鮮畫家為他們畫肖像畫。迄今為止,這些朝鮮畫家為中國企業家畫了七十多幅肖像畫。

“常常是供不應求。”成吾君介紹,畫家們接待不過來時,就為企業家們拍照,把相片帶回朝鮮國內創作,再將成品返回到創作基地,由中國的工作人員將畫作交給客戶。

在前來創作基地挑畫的外國客人中,“第一大戶是南韓客人”。“由於政治原因,朝鮮政府嚴令禁止將朝鮮畫賣給南韓人,而‘同根生’的南韓人偏偏對朝鮮畫喜歡得不得了,只得通過中國或其他渠道購買。”成吾君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朝鮮畫家中國創作基地”成了南韓人購買朝鮮畫的“轉机站”。很多南韓企業家、藝術家回南韓之前,都會到這裡來選畫,而且出的價錢一般都比別的客人高。

一些南韓客人告訴成吾君,這些有著濃郁朝鮮族風格的朝鮮畫,常常能勾起他們對那片土地的“懷鄉之情”,有共鳴,帶回去給上了歲數的老年人,也算回鄉探了一次“親”;另一些人則看中了其中的商機,“一旦朝鮮藝術市場放開,這些低價位的藝術佳作,價格必然飆升”。

朝鮮畫家們的畫還在持續升溫。在2012年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黃哲的一幅油畫作品從10萬元起拍,成交價達到60萬。黃三妹説,在多倫現代藝術館的展覽中,黃哲創作于2012年的油畫《6·1國際兒童節》,售價“超過50萬元人民幣”。這幅油畫展現的是拔河的場景:綠草如茵的操場上,兩位扎著馬尾,戴著白色貝雷帽,西褲、短襯衣搭配領帶的女老師,正帶著一群朝鮮小學生進行拔河比賽。學生們戴著藍色貝雷帽,打扮得像橄欖球球員,有的鉚足了勁,有的左顧右盼,有的還在和隊友説笑。

在朝鮮,畫家們都是領工資吃飯,他們的畫不允許私自買賣,他們作畫,都是為國家做貢獻。畫作銷售所得,不經過畫家本人,而是直接由銷售商與政府官員結算,收入全部歸國庫所有。

一幅畫到底能賣多貴,這對黃哲們而言,只能是個秘密。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