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結束的倫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夜場拍賣會上,當貝爾特·莫裏索于1881創作的油畫“Après le déjeuner”以6,985,250英鎊(合10,980,813美元,含買家佣金)的價格成交時,其不但創造了女性藝術家作品拍賣的新紀錄,也成為當晚佳士得舉辦的拍賣會上最具意義的一項成交結果。
儘管相比2008年Natalia Goncharova的作品“Les fleurs”拍賣價格,莫裏索的這幅油畫就貴了大約10萬美元,但是足夠改變莫迪利亞尼佔據所有新聞版面的局面了。
如今,包括路易斯·布爾喬亞在內的一些女性藝術家作品能夠拍到1000萬美元以上的價格實在是一件可喜的事兒。但是在二級市場內,為何沒有更多的女性藝術家作品價格達到這個水準呢?她們的身價又為何沒有達到裏希特、沃霍爾和畢加索那個程度呢?
根據State公司發佈的《2012藝術品投資報告》中顯示,去年作品拍賣價值榜前幾位的女性藝術家分別是瓊·米歇爾(Joan Mitchell),塔瑪拉·德·藍碧嘉(Tamara de Lempicka)和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2012年,瓊·米歇爾的作品通過拍賣的形式共實現2400萬美元的成交額,但是當場拍賣會的前三名均為男性藝術家:沃霍爾、裏希特和畢加索,且每一位的年度總成交額都超過了2.5億美元。
顯然,以作品在市場中的表現作為評判藝術家個人美學地位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如果因為市場沒有給予女性藝術家作品價值足夠的重視,就得出她們的作畫水準不如男性藝術家的結論,這是荒謬的。而這也恰恰是藝術家Georg Baselitz(喬治·巴塞利玆)前段時間在德國《明鏡週刊》發表過的言論。
很多因素阻礙了女性藝術家作品在拍賣會上與男性藝術家作品抗衡。業內人士Shane Ferro撰寫了一篇文章與巴塞利玆的言論進行雄辯:相對於男性藝術家而言,女性藝術家的作品還不能達到一定價格高度的原因,其實是女性地位真正達到與男性平等的推動歷史才不過40年而已。
因此,儘管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中的發展一直在加快,但是女性仍然沒有完全追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具備公平的性別觀念的年輕藏家數量不多,更何況願意在一幅畫上砸好幾千萬美元的藏家本身數量就有限。
最後這個理由看上去似乎很合情合理,而且這或許也能夠解釋為什麼包括《哈利·波特》系列叢書作者J.K.羅琳在內的其他創作領域的一大批當代女性能夠獲得商業上的成功,但女性當代藝術家卻仍然在二級市場處於邊緣化的薄弱位置。難道這就是唯一原因嗎?難道博物館、畫廊,還有拍賣行不應該為女性藝術家作品的推廣做一些事情嗎?
至少對博物館來説,以女性藝術家作品為宣傳重點的展覽還是能夠獲得一些商業價值的:2012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辛迪·舍曼回顧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2010年,還是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人們為了看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不惜花費幾小時排隊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