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紐約蘇富比的中國古代書畫拍賣戰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29 09:02:58 | 文章來源: 藝術財經

紐約 亞洲藏家的新基地

時間來到2012年的9月13日,紐約蘇富比的中國古代書畫專場如期舉行,經歷了3月份的輝煌後,人們也更加期待著這次專場拍賣的成績。

雖然與3月相比,本次古代書畫專場的標的有所減少,但估價也更加合理,大多為明清時代的繪畫,也有少量是近現代和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最終116件拍品成交,成交率達到了77.3%。不過更為可喜的是價值成交率達到了92.4%,這意味著專場中有不少拍品成交價都超出了原本的預期,僅專場成交價前十位作品中就有八件作品為明顯溢價成交。專場成交的116件書畫共計創造了1652.73萬美元的成績,有3件以超過一百萬美元的高價成交,其中王南屏“玉齋”舊藏的清初四僧之一弘仁的一件手卷《溪山深逸圖》,以321.85萬美元成交,超出預估價(60-80萬美元)數倍之多,成為專場第一高價。藍瑛的《倣吳鎮山水》(手卷)也以176.25萬美元成交,為專場第二高價。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紐約拍賣,為古代書畫作品買單的依然是亞洲藏家。就蘇富比中國古代書畫專場來看,專場成交價前十位作品有九件被亞洲藏家競得,包括成交價超過一百萬美元的三件書畫,剩餘一件作品被美國私人藏家收入囊中。

“你問我在國外做古代書畫拍賣蘇富比有什麼優勢?因為蘇富比是在亞洲之外唯一專拍中國書畫的公司。”對於拍品的徵集,苗亞傑有著十足的信心。“蘇富比兩百多年的品牌在海外市場十分有分量,我想這個優勢是很多拍賣公司在短時間內無法突破的。在最初的那場拍賣前坦白説我們也擔心過在紐約會不會有地域的不方便,亞洲的客人會有時差,也許會造成價格上不去的結果。但經過了第一場後,我們發現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我們徵集來的都是市場上幾十年沒有見過的生貨,2012年的春季拍賣中有一個美國藏家的專場,他的拍品都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我們的紐約拍場上購買的,過了將近三十年,這些都變成了市場上的頂級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徵集到海外市場上重要的作品,雖然這些作品也會送拍去中國,但是當紐約有了拍場後,客人未必會將這些東西送走。以前送拍去中國是因為紐約沒有,現在則有很多客人來找我們,包括這次賣出的一些拍品,這全是因為在紐約有了拍場,他們才會把東西拿出來。”

除了貨源上的優勢,紐約濃厚的古代書畫氛圍也令苗亞傑感到驚訝。2012年紐約蘇富比古代書畫春拍預展之際,現場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克利夫蘭博物館研究員鐘妙芬、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資深研究員張子寧、西雅圖博物館中國部主任姚進莊、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主任何慕文、佛利爾美術館的策展團隊,全美國東、西岸收藏中國書畫的重要博物館策展人都來了,同時還有許多美國的資深藏家,人們都擠在古代書畫作品前討論。

這種濃厚的學術氛圍令她感動不已,“我覺得現在北京的拍場內人們都在談論投資,就談話本身其實對我來説挺難接受的,我自己關注參與這個市場大概從上世紀60年代末,那個時候大家談的跟現在真的不一樣,你去拍賣市場,人們都會去研究這個東西好,好在哪兒。但在紐約,一切都不一樣了,我發現原來這批收藏家還存在,就在紐約。”苗亞傑穿梭在預展的人群中,就好像參與到一個小小的研討會一樣。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