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紐約蘇富比的中國古代書畫拍賣戰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29 09:02:58 | 文章來源: 藝術財經

在2012年即將過去的時候,人們突然發現中國古代書畫市場的熱潮已經從國內蔓延到了海外。在大洋彼岸的紐約,紐約蘇富比古代書畫專場用全年5,200萬美元的成交總額將人們的目光牢牢鎖定,而這僅僅是紐約蘇富比重啟古代書畫市場一年多的成果。

很多人或許並不了解,紐約蘇富比的古代書畫專場自1997年9月27日“The C.C. Wang Family Collection”(王季遷)專場後便已停拍,至今已達14年之久。而後,蘇富比古書畫多出現在香港拍賣的“中國書畫”或“瓷器工藝品”專場中。回顧過去人們對於蘇富比在紐約重啟古代書畫業務時的質疑,紐約蘇富比中國古代書畫部主管苗亞傑説:“當初有無數人問我為什麼不在香港?經過這幾場拍賣後,或許我們現在可以反問,為什麼不在紐約?”

打響14年後的第一槍

1997年,當蘇富比結束紐約書畫專場後,香港便成為蘇富比書畫拍賣的唯一地區。1999年蘇富比請到黃君實先生主持古代書畫拍賣,連續兩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編按:1999年香港蘇富比古書畫第一拍,清石濤〈山水〉十開成交價596萬港元,為當時香港書畫最高價;2000年趙孟俯〈蘭蕙圖〉及沈周〈和香亭圖〉皆以1,379萬4,750港元成交)。2000年,隨著黃君實先生的離開,蘇富比的古代書畫專拍便基本消失,在香港沒有,紐約也沒有。

曾在北京任職藝術記者及編輯的苗亞傑一直對古代書畫情有獨鍾,2006年1月她加入了香港蘇富比任職中國書畫部門專家,負責香港春秋兩場中國書畫拍賣拍品的調研、蒐集、鑒定及估價工作。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她便開始了對古代書畫市場的研究。“以前跟著張超群先生(現香港蘇富比書畫部主管)做書畫時,我就特別關注古書畫,這次重新開立古代書畫部門,其實經過了很多準備工作與思考醞釀,比如拜訪古書畫收藏家、觀察各地市場、考慮如何接軌等,並不是一時興起的行為。到了2008年,我們開始認真討論企劃,並在2011年開始落實。” 2011年4月,她被調派至紐約蘇富比,帶領團隊負責蘇富比亞洲範圍以外的首次中國古代書畫拍賣。

“中國大陸的藝術市場圈都説蘇富比要放棄古書畫這一塊,但我們沒有要放棄啊。在香港,中國書畫部分中約有10%左右為古書畫。而且公司要重開一個部門,或者重開一個拍賣板塊的時候,會有很多考慮。”苗亞傑説,正是這種慎重的考慮與探討,讓這份成功在14年後再度到來。

回顧2012年3月在紐約舉行的亞洲藝術周(Asiaweek)中,最突出的事件就是蘇富比于22日舉行的中國古代書畫拍賣,這場拍賣也被視為紐約蘇富比古代書畫的“第一槍”。此場拍賣被分為上下午兩場進行,一共163件標的,總成交價格達到3,500萬美元,創造了海外市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的最高單場成交紀錄。其中落槌單價超過50萬美金的共達10件,佔據了70%左右的成交金額。成交最高的一組南宋時期的書法手稿——《南宋四朝宸翰》拍出了近570萬美元,遠遠超過最高估價的5倍,也成為今年亞洲周上最貴的拍品。明代吳門畫家文嘉(文徵明次子)臨摹元代王蒙的《南村草堂圖》和元代趙孟俯的《樂志論》則分別以512.25萬美元和265.85萬美元成交,成交額位列本場拍賣的第二、第三位。頗值得玩味的是,創下本場拍賣價格前三的作品均為亞洲買家購得。

此次專場能夠取得重大成功的另一大要素,則在於該專場的眾多拍品均來自知名收藏。苗亞傑回想説:“這次拍賣的成功很大部分歸功於其中的私人珍藏”。高居翰的“景元齋藏畫”即為其中翹楚,此次專場有四件出自景元齋的收藏,其中,明末清初四僧之一的弘仁所作的《倣陸廣筆意山水》以190萬美元成交,文嘉的另一幅作品《仙山樓閣》則以130萬美元成交。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