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品拍賣:與億元時代拜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1 15:56:12 | 文章來源: 濟南日報

《樂圃林居圖》


《樂圃林居圖》

每個朝代只有一桌酒,最後誰能喝上?雅昌藝術品市場監測中心數據顯示,2012年秋拍成交額255.9億元,同比下降50%。從億元時代直線滑落,藝術品“這桌酒”正在打亂席次,讓人們重新審視它的含金量。

要麼撿漏要麼掐尖

100元起拍,575萬元落槌,上海泓盛紙雜文獻專場一幅倪瓚款《樂圃林居圖》成了秋拍最大黑馬。紙雜文獻專場被形容為跳蚤市場,文玩、字畫、照片、版畫等均以超低價起拍。拍行表示,《樂圃林居圖》爆冷與買家認定它是元代畫家倪瓚真跡有關。外界對該畫真偽存疑,並不妨礙古代書畫成為秋拍一枝獨秀。元代王振鵬《江山勝覽圖》以1.012億元成為本季首件也是唯一過億拍品,證明宋元作品不可複製性。

相形之下,近現代畫家沒有那麼幸運。春拍李可染《萬山紅遍》打破億元紀錄成為絕響。到了秋天,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趙無極等拍場“標配”均表現平平。當代藝術更是遭遇急跌,曾被看好率先衝破億元大關的張曉剛、曾梵志等作品大幅回落。以往不起眼的寫實畫派反而走勢穩健,有專家認為這與新藏家必須“看得懂”有關,“現在我們布展時會把寫實作品放在一進門的顯眼位置,抽象藝術靠後。”

借力過雲樓藏書、南長街54號梁氏檔案鋪天蓋地宣傳,2012年古籍文獻異軍突起。匡時董事長董國強近日透露,梁氏檔案專場肯定賠錢,但可貴的是文化意義。“不要讓藝術品白從拍賣市場過一次手”,值得所有人咀嚼。

“蛋糕”變小吃的人多了

2011年全球藝術品交易額中國排名第一,到了2012年蒙頭一棍,拍賣行不甘困守圍城。嘉德、保利在香港舉辦拍賣會,被視為進軍境外市場的重大舉措。兩大世界知名拍賣行著力“走進來”,蘇富比[微網志]落戶北京,得到佳士得授權的永樂拍賣已上軌道。北京匡時拍賣日前宣佈與上海恒利拍賣合併,重組後的新匡時集結北京、上海兩地資源。誰都想擴張地盤,“出去”和“進來”,放與收,誰更有錢途,尚難預料。

比起巨頭博弈,普通人更關“天方夜譚”。2012年漢代玉凳、明代青花熱水瓶、王剛砸掉的瓷器有沒有真文物,都曾熱議一時。最近一則熱鬧傳聞是17萬元贗品轉身成了乾隆御筆《嵩陽漢柏圖》,拍出8700萬元。專家有沒有貓膩,假拍還是拍假?困擾藝術品市場的頑癥,似乎只有時間才能解惑。2012年6月隨著顯赫一時的大買家王耀輝“倒下”,他以黃庭堅《砥柱銘》為抵押,圈了4.5億元信託資金的小動作曝光,也揭開了一批天價藝術品去處。類似故事還有嗎?也許只是我們尚未發現。

何時才能“兩條腿走路”

藝術品市場冷清,原因大多被歸結于經濟大環境不佳、投資熱潮退卻,藏家惜售,捨不得拿出好東西。至於何時能觸底反彈,有人樂觀估計就在明年,也有人認為起碼未來兩三年都是調整期。國外,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與作為二級市場的拍行相輔相成,到了中國,藝術品交易一直是“瘸腿將軍”,拍行佔據絕對主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上海市收藏鑒賞家協會副秘書長袁慧敏認為,改變這一狀況,讓畫廊站起來,需要激發中小藏家尤其是年輕人對藝術的熱情,“國外藝術品是生活必需品,不是投資品,大家樂意有空去畫廊購買,美化家居,愉悅心靈。”

2012年上海國際收藏論壇上,台灣著名收藏家徐政夫也表示,中國藝術品交易存在弊病,藝術家辦展覽、宣傳本應由畫廊做,如今拍行越俎代庖,蹲守工作室收畫,令不少人心態浮躁,無法專心創作。另一方面,藝術家亟待提高專業操守,規範作品流出渠道。4月祈志龍微網志打假,稱蘇富比拍賣他的畫作是贗品,結果大出意料,拍行出示真品保證書後,祈志龍收回打假宣言,自認“記憶失位”。但願如此“假作真時真亦假”的鬧劇越來越少。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