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藝術家製造了美國國會大廈圓頂的微縮版,同時還縮小了自由女神銅像,並將其置於圓頂的下方——而這個由托馬斯·克勞福德設計的銅像原本位於國會大廈的圓頂之上。這個13尺寬的微縮版與原版更加不同的是,它的內部設計更像一座清真寺。
這件作品從屬於“一起來”(Come
Together)——這個旨在向世界展示當下中東藝術的展覽日前在倫敦開幕。由在沙特軍隊中擔任中校的藝術家阿德布勒納瑟爾·加雷姆設計,作品《圓頂》亦是對阿拉伯世界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的具象化。
加雷姆的圓頂被安置在質感如石油般的黑色瓷磚中央,由銅像支起,其形狀十分微妙,就“像捕捉動物的陷阱”,裏面的清真寺裝飾正好被露出來。
如今阿拉伯世界在世的藝術家中,加雷姆已經是最有商業價值的一個。他那捕鳥器版本的伊斯蘭聖地《圓頂清真寺》,在去年被拍賣了80萬美元。據他本人所説,他這個“圓頂”系列的靈感源自其童年使用籃子和剩飯佈置捕鳥器的愛好。“同理,很多沙特人並不知道,在他們滿心期待的未來中究竟蘊含著什麼,”
他在接受採訪時説,“或許它裏面是個清真寺,又或許是別的什麼,總之就像圓頂中的內容一樣神秘。”
這場展覽由一個在英國建立的團體“邊緣阿拉伯”(Edge of
Arabia)主辦,加雷姆是這個團體的創始人之一。邊緣阿拉伯于2003年由幾個阿拉伯概念藝術家組成,如今已在歐洲和中東舉辦過展覽,並將在明年踏上美洲大陸。2011年4月于迪拜的佳士得拍賣行,這些藝術家的6件作品賣出了64.7萬美元的總價。
在一個對藝術和藝術家的要求都很保守的國家,有一種令人意外的趨勢正在形成:新一代的邊緣藝術家正將沙烏地阿拉伯推往當代的廣袤藝術世界之中,比如聖城麥加那令人矚目的重建,以及伊斯蘭教在中東和平進程中的作用。他們的作品吸引了全世界的受眾——更吸引了全世界的買家。
這一切對這些新生代藝術家來説,實屬來之不易。在沙烏地阿拉伯,傳統的藝術形式一般都是華麗的書法或者關於馬匹的繪畫,除此之外的藝術形式並無十分豐沃的發展土壤。但是一些人打破傳統的主意已決,在其位於南方城市艾卜哈別墅裏的工作室中,33歲的艾哈邁德·馬特爾描述了他的作品是如何將社會批判與對宗教的尊重融合起來的,他的照片和電影《人造光/法蘭沙漠》反映了王室阿勒沙特家族對麥加的再發展——包括花費數萬億的奢華酒店、商場以及公寓。馬特爾正處在沙特當代藝術發展的風暴眼中,他也是“邊緣阿拉伯”的創始人之一。在一組作品中,艾哈邁德·馬特爾用X光的形式來規避身體表達的禁區。
馬特爾為了能夠畫出足夠專業的解剖作品,在大學時選擇學習醫學。他和眾多幸運的沙特藝術家一樣,都是通過自學,在20世紀90年代位於阿勒麥夫塔哈藝術家村的工作室裏出道的。這個藝術家村由哈雷德·阿勒費薩爾王子贊助建立,哈雷德王子自身便是一位熱血的業餘藝術家。同時,他還是查爾斯王子的好朋友,亦曾在那裏畫過水彩畫。39歲的加雷姆回憶起他和他的同伴在上世紀90年代村子裏的自學時光,他會去倫敦,在租來的公寓裏花上幾週閱讀藝術書籍,或者用9個小時通過撥號上網下載杜尚、約瑟夫·博伊斯以及安迪·沃霍爾等人的作品。“傳統美術畫的都是些蝴蝶啊山啊什麼的,完全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無關,與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什麼的都無關。”
這種對概念藝術美學的欣賞,從吉達與利雅德不斷開業的新生畫廊中也可見一斑。在幾週前于利雅德剛剛開業的阿拉安藝術空間,莎拉·拉察舉辦了一場關於三個女性沙特藝術家的展覽,她之前就職于泰特現代美術館。迪拜的阿尤亞姆畫廊位於吉達的新店即將於11月開業。
邊緣阿拉伯的第三位創始人,英國藝術家史蒂芬·斯特普爾頓在旅遊至沙烏地阿拉伯的時候發現了它潛藏的才能,他説:“有時你走進某人的家或工作室裏,你會覺得:"這又是什麼東西?這個世界跟它相比又更醜陋了一些。"你也不得不對這種環境表示感謝,這些被輸往當代藝術領域的新鮮血液完全不是科班出身,在我們的項目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有能力篩選出有意思有才華的作品。”
吉達的大學講師表示,鋻於他們的文化對描繪身體這件事的敏感,他們不認為沙特會在未來開校教授美術,但政府確實正在積極鼓勵大家燃起對藝術的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