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市場邊緣 競爭擠壓 畫廊業尋求“脫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7 17:26:08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作為藝術品“一級市場”核心,我國畫廊業目前面臨自身發育不良、市場競爭者強勢排擠、經濟環境制約等難題。

        記者從中國畫廊業集群新模式探索(西安)高峰論壇上了解到,政府部門、畫廊從業者和學界人士積極探索畫廊業發展新模式,“要素聚集”戰略正在推動畫廊業“脫困”。

        市場“邊緣化”

        畫廊是展覽和銷售美術作品的場所,或是展賣美術作品的商業企業。畫廊的經營模式是實行藝術家代理制,注重對市場的行銷策劃和對藝術家的包裝和推介,從藝術家作品中收取代理費用。畫廊的核心角色是藝術品交易仲介,其主要任務是發現和培養藝術家,對其進行經濟上的支援,鼓勵其進行創作、加強其藝術修養,促使其作品受到專業收藏家的追捧以及博物館的收藏。

        2006年以來,我國專業性畫廊穩步增長。有關數據顯示,畫廊總數達到1600多家,主要分佈在大中型城市,北京、上海是畫廊業主要聚集區。

        其實,除了規模,畫廊業的發展狀況並不理想。中國畫廊業集群新模式探索(西安)高峰論壇上,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西沐公佈了一組數據: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3600億元,其中畫廊業(包括網上畫廊)市場成交額100億元左右,佔市場總額不足3%。

        自身發育不良,代理制嚴重缺失,表現為專業化水準低。許多畫廊經營者不具備深厚的藝術及鑒賞專業知識,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優秀藝術家和藝術品的發掘和行銷。其次表現在鑒定、保真、評估等支撐體系尚不完善,藝術品市場無序,許多藝術品收藏價值與價格相差甚遠。另外,藝術家代理制本應是專業性畫廊的運營規則,但在我國畫廊業中尚未成氣候,多數畫廊沒有發揮應有的藝術品價值發現職能,成為買畫賣畫甚至兼營工藝品、複製品的“畫販子”。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