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圈“水太深” 專家稱打假不能光指望鑒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1 16:00:25 | 文章來源: 文匯報

藝術圈猶如霧裏看花,真真假假沒有火眼金睛著實難分辨。繼去年秋拍張曉剛《小女孩》被質疑為贗品之後,近日寶島台灣羅芙奧藝術集團稱,今年春拍他們也收到送拍的一幅張曉剛贗品。對於這幅“贗品”,張曉剛很快在自己的微網志中作出回應:“謝謝羅芙奧的打假之舉。”不過即便藝術家本人發了話,也不代表這幅畫的真偽便有了定論,藝術圈的水實在太深。

近年來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日益火爆,藝術品造假格外倡狂,藝術“打假”正成為越來越多人心中強烈的呼聲。

真假難辨還得多留個心眼

今年年初2.2億元“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粧臺(含坐凳)”被曝“穿越”的那樁“笑話”還未冷卻。沒眼力難道還沒常識嗎?在漢代,人們都是席地而坐的,凳子還沒發明,之所以席地而坐,是與當時的服飾有關。據考證:當時人們內穿開襠褲,外罩“裳”,坐高凳十分不雅。凳子是在“胡人”的連襠褲傳入後,到了唐朝才逐漸出現的。這麼一來,“漢代玉凳”之説簡直是無稽之談。不過,如此“山寨”的拍品又是如何“堂而皇之”上拍且由一幹專家給出1.8億估價的呢?有説法稱,這只是出自邳州作坊的當代倣品。

最近陷入“贗品門”的還有2012年1月2日一件拍得1.4億元的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千字文》書法作品,拍賣圖錄上寫明這是宋徽宗賜給北宋權宦童貫的,不過1月4日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單國霖卻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體《千字文》確實是趙佶賜予童貫的書法作品,但只有一件,而且收藏于上海博物館。

段正渠油畫《烤火》也曾“死而復生”。2011年12月10日,畫家段正渠在微網志上稱聚德拍賣以110萬元拍出的油畫《烤火》是假畫,因為“原畫挂在家裏”,但沒過多久,他又改了説辭,稱那幅“假畫”也是自己畫的,但是張沒畫好的廢畫,當年他囑託學生幫忙銷毀,不想被偷偷藏起,最後賣掉。前後兩種説辭令藏家莫衷一是。看來,收藏家購買藝術品確實要多留個心眼。

打假不能光指望鑒定環節

藝術品市場遭遇誠信危機,有沒有可行的途徑制止亂象?呼籲藝術品市場儘快建立起一個公開的、權威的鑒定機構,可謂業內已經達成共識的聲音。不過,美術批評家賈方舟和雅昌文化公司副總經理朱文軼也都提到,打假不能光指望鑒定環節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要分門別類、多方配合,比如一二級市場的各司其職就對規範藝術品市場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長期以來,正因為畫廊(一級市場)被拍賣行(二級市場)“越俎代庖”,導致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的遊戲規則執行不下去,由此而生諸多亂象。

賈方舟指出:“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其運作亟待加強。如果畫廊是成熟的,作品的來路是可靠的,拍賣市場就有可能做得更好。而現在的問題卻是,作為二級市場的拍賣公司在很多地方代替了畫廊的職能。”朱文軼也説,“要建立良好的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生態,不能讓所有人只看到高高舉起的拍槌。”他解釋道,畫廊行業體系的規範不僅可以保障藝術品的來源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承擔著大眾審美教育和市場培育的雙重功能。至於藝術品的二級市場拍賣,是個放大器,也是個結果,人們不能把這個産業的一切都綁在這頭,也不能指望在拍賣這一個環節去克服這個行業所有的不完備和不成熟、去解決真偽評估這些根本問題。他認為其實許多問題應該是在目前多少被冷落的一級市場裏去重視和被解決的。他強調:“藝術品真偽問題從本質上説是整個藝術市場體系的問題。我覺得換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或許更有價值:如何讓現在和未來的作品更流傳有序?我們現在該為此做些什麼?”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