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首博藏《清敕修大藏經》換新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1 11:02:42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數百平方米的工作間內,不時傳出陣陣濃濃墨香,一塊塊一尺多長、半尺來寬的經版被放置在特製的清洗工作臺上——

200多年前的經版,因多次複印,原本的梨木質地早已無從辨認。日前,收藏于首都博物館的我國保存至今唯一一套木板雕刻的漢文藏經,也是中國最後一部官刻藏經—— 《清敕修大藏經》的清洗修復工作正式啟動,這些表面附有積塵、黴菌和積墨殘留物的經版,將通過科學方法除垢、清洗後,得以進一步保護。

清洗一塊得用一個小時

數百平方米的工作間內,不時傳出陣陣濃濃墨香,一塊塊一尺多長、半尺來寬的經版被放置在特製的清洗工作臺上。只見一人操作清洗機在距離經版15至20釐米處噴蒸氣,同時用毛刷小心刷除軟化的積墨,對面的另一人則用吸水紙及時吸走多餘的水分。 《清敕修大藏經》的清洗修復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整個清洗工作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專家指導下開展,清洗之前要先對經版狀態進行評估,對於保存情況較好的經版才可採用此方法清洗,表面比較疏鬆或糟朽比較嚴重的經版暫不做處理。“我們要特別注意配合,清洗結束後將經版放平,用吸水紙將表面吸得儘量幹。已經變形的經版不能強行壓平,為防止斷裂,還要隨其形而施以適當壓力,待經版徹底乾燥後才可撤除外力。 ”據工作人員介紹,一塊經版的清洗工作要由2至3人合作完成,每塊經版分為正反兩面,清洗一面用時約30分鐘,清洗一整塊得用一個小時。


  工作人員清洗修復經版現場

據悉, 《清敕修大藏經》的清洗修復工作已於今年1月開始,預計將耗時200余天。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淩表示,除清洗外,在此過程中還會利用找到的大藏經底本掃描本複製雕刻以彌補缺失的經版,並將印好的經書裝訂成冊。經過種種工序, 《清敕修大藏經》清洗修復和重新印刷出版全部完成,將歷時8至10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清敕修大藏經》修復保護工程在運作上積極探索、嘗試現代化市場運營模式,其中5000塊經版的清洗款項是由美銀美林捐贈贊助的。2011年,美銀美林將此項工作中的經版清洗保護項目列入在中國地區支援的文物保護項目,同年與首都博物館正式簽署《清敕修大藏經》經版清洗保護項目捐款協議。

兩成經版有不同程度損壞

《清敕修大藏經》 ,一般稱之為“大藏經” ,簡稱“龍藏” 。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完成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 。全藏以《千字文》編號,自“天”字起至“機”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共724函,每函10卷,共7240卷,雕成經版79036塊,完整地收錄了經、律、論、雜著等1669種。全書不僅有佛教經典,還涵蓋元、明、清歷代高僧大德的章疏、論著、語錄、史傳和目錄等,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諸多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和藝術價值。

但由於歷史原因和自然折舊,目前僅存69410塊經版,其中20 %以上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保存狀況較差,亟須修復保護。“經過3年努力,我們已經完成了經版文物專用庫房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工作,以及經版的清點、登記、校對等前期保護工作,查實經版現存69410塊,遺失9626塊” ,負責此次修復具體工作的北京邦普製版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唯良回憶道。

其實,早在2009年,北京市文物局就決定啟動《清敕修大藏經》經版保護項目,委託首都博物館和北京邦普製版印刷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內容包括徹底改善經版存放環境,對經版實施科學保護,建立數字化檔案,並重新印刷出版《清敕修大藏經》 。“由於歷史上印刷用墨殘留堆積在字縫當中,一方面將大大影響再次印刷的效果;另一方面陳墨的幹縮應力以及再次印刷過程中起翹的陳墨與墨刷的作用也會造成經版字口的損傷,故再次印刷之前,需要對此部經書的經版積墨進行清洗,這是經版保護的首要工作。 ”郭小淩解釋説。


  工作人員清洗修復經版現場

“先軟化,後去除” 既安全又環保

在《清敕修大藏經》專用庫房的架子上,這批珍貴的經版井然有序地排列著。黑色經版上的“墨中所用牛皮膠等動物膠是造成墨幹後結成硬塊和緊密附著在經版上的最主要因素,一旦乾燥就會結塊,變得十分堅硬,與所附著的物體結合緊密” ,因此在清洗時,是否會對經版造成二次破壞?面對十分巨大的經版數量,何種清洗方法能夠做到高效且易操作呢?

在對經版實施科學保護前,首都博物館與北京邦普製版印刷有限公司組織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首都博物館技術部相關專家、學者進行科學論證,根據經版表面積墨的現狀、墨的相關性質以及實驗,已知直接用毛刷很難去除。“清洗時既要有效清除積墨,又不能損傷經版的字體;並且所使用的試劑不能對經版木材造成傷害而影響其保存,最好還要少在文物表面殘留;使用的材料不能影響今後對經版的利用,也就是不能影響其用於印刷的性能。 ”面對這樣的嚴苛要求,郭小淩表示,大範圍用水或熱水浸泡則會有導致經版乾燥期長、經版易變形等危險;若用硬度更高的清潔工具將會損傷字跡表面,同時由於效率低,不適宜大量經版的清洗保護。

正是基於以上分析,最終專家們確定本次清洗工作採取蒸汽對墨“先軟化,後去除”的方法:乾燥後的墨重新浸水後可以部分軟化,特別是熱水,能夠加快軟化的速度和充分性,這樣即可避免物理性傷害,有效去除積墨,又避免大量使用水造成水對經版的威脅。為此,專門定制專用蒸汽清洗設備,蒸汽清潔機在工作時噴出水蒸氣,高溫水蒸氣可將積墨迅速軟化,同時少量的水可以起到對積墨軟化、分散的作用,便於使用毛刷將軟化的墨塊輕易刷除。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操作,何唯良表示,此種清洗方法不僅清潔效果好,同時噴霧法噴出的水霧量少且在經版表面存留時間短,即使存在少量凝結水,也不會深入木材內部,最大限度地減小了經版因吸水發生變形等狀況的風險;而且整個過程只用了純凈水和吸水紙,不會在經版表面殘留有害化學試劑,避免了有害試劑造成加速木質老化,對操作人員與環境均無害,可謂既安全又環保。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