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不清
統計數據權威性待考
除了統計標準不一,如何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也是業內關心的問題。早在2009年,文化部文化市場司首次發佈我國藝術市場年度發展情況的官方報告——《2009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報告指出,2009年我國藝術品拍賣業的年度成交額為212.5億元,加上畫廊業、博覽會以及民間的藝術品交易,總成交額估計將達到1200億元的規模。
儘管是官方權威發佈,但依舊引發不少質疑和爭論,不少專家認為1200億元是聳人聽聞。更有人調侃,官方數據尚且無法完全保證真實性和準確性,那其他民間的統計機構數據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歐陽樹英則坦承,目前中拍協還無法提供完整的數據來源名單,所獲得的數據均為拍賣企業自行填報的數據。為防止數據作假,中拍協和相關監管部門也會採取保障措施。例如,每個月中拍協會監測企業提交的數據,一旦發現某個數據出現異常的變動,比如大幅增長、下跌,中拍協會協調商務部門對該企業的數據進行核查。
此外,中拍協每兩年進行拍賣企業等級評定。在此過程中,會對企業的拍賣數據,例如對某一場拍賣會所有的成交記錄、拍賣現場記錄、進帳單等進行抽查,以確保數據準確。
馬學東表示,如果統計機構的數據來源於各個拍賣公司,那麼拍賣公司是否在數據上作假,統計機構很難判斷。現在國內沒有一家絕對權威的數據統計機構,各家公佈的數據只能是對於市場宏觀發展趨勢的判斷。
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收藏委員會主任姚政向記者表示,文物藝術品市場統計水分很大,而且並不全面。“因為除了拍賣和畫廊這些還能看得見的交易,不少民間交易完全是無形的。所以這從一個側面也説明,所謂的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世界第一都是虛的,我們無需太在意。”
只計拍賣
畫廊數據被排除在外
記者分析發現,所有統計機構都統計的是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那麼同樣屬於藝術品交易的畫廊為什麼被排除在外呢?也有人指出,現在絕對權威的數據只有國家稅務部門提供的納稅數據。只要去稅務部門查查拍賣公司、畫廊每年納多少稅,就可以推算出整個國內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有多大了。
但此舉在國內市場根本行不通。馬學東表示,因為國內畫家、畫廊基本上處於納稅盲區。“目前很難統計出國內每家畫廊每年的詳細交易情況,所以畫家、畫廊的成交額統計我們只能放棄。”
有畫廊經營者向記者透露,90%的畫家都是不納稅的。畫家和畫廊、經紀機構間的交易都是線下交易,沒有版權登記,沒有成交記錄,當然談不上徵稅了。
按稅法規定,畫家出售自己的作品,應按“勞務報酬所得”依法納稅,而稅率則按照應納稅額的不同分為20%-40%不等。而且,自2006年起,國稅總局下發《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根據該《辦法》,年收入超過12萬元、在兩處以上地方取得薪金等五類情形須向稅務部門自行申報納稅。而業內人士反映,藝術家去申報個稅的極少。
該畫廊業人士告訴記者,徵稅有可能導致部分藏家採取私下交易的方式進行藝術品交易,而不是送拍,並且他們可通過相關財務渠道來規避稅費,或者要求拍賣行從佣金裏面做出讓步,也有和拍賣行聯手提高拍賣底價,或者通過“假成交”做高行情的,待行情到高點再出手。
目前國家對畫廊實行包稅制,由於畫廊接手畫作時通常都為線下交易,或者是代售代理,原值不好計算,每年的營業收入及利潤也不明晰,因此畫廊每年按票據顯示的營業總額交納6%。
實際成交低
成交額難現市場全貌
作為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數據來源,拍賣公司的成交額能否反映市場真實情況也有待考量。去年6月,新華社連續發文,質疑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和北京翰海等公司納稅有假。文章指出,這幾家公司2010年拍賣總成交額分別約為91億元、75億元和34億元。理論上2010年佣金收入(主營收入)應分別約為18.2億元、15億元和6.8億元。按營業稅5%計算,當年營業稅應分別約為9100萬元、7500萬元和3400萬元。
然而,數據顯示,保利、北京翰海2010年已繳營業稅分別約為2305萬元、952萬元。嘉德2010年主營收入約為3.4億元,與理論上的佣金收入和納稅收入相差極大。
北京匡時拍賣公司是拍賣市場上的後起之秀,增長勢頭直追保利和嘉德,但是對於亮麗的公司數據,匡時董事長董國強表示,在匡時春拍和秋拍,買家拍下後不付款的情況時有發生,他們實際的成交額並沒有公佈的那麼多。匡時副總經理謝曉東也表示,“我所了解的情況是,其他拍賣公司都有這種拍下不付款的情況,因為買家數量有限,拍賣公司並不願意得罪買家,所以賬就一直挂著”。此事反映出一個尷尬的現狀,在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華麗的成交額之下,卻是不高的實際成交率。
姚政則表示,不少買家存在場上舉牌拍下,但往往一拖幾個月甚至半年不付款。這部分數據的統計相當困難,但往往也容易被忽略掉,成為統計數據中的“水分”。
馬學東無奈地表示,如果能統計出拍賣公司最真實的成交額,那對市場的指導更為有效和直接,但從目前看,短時間內還無法做到,所以各個統計機構只選擇統計全部成交額或者某一類文物藝術品的數據。
多頭並管
缺乏藝術品權威數據發佈方
國內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如今處在一個極為尷尬的監管環境下。拍賣企業如今被多頭管理:工商部門負責拍賣企業登記註冊;商務部門負責核查企業拍賣資質;文物部門負責頒發文物拍賣資質;稅務部門負責稅收收取;文化部門負責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有業內人士指出,不出事所有機構都相安無事,但只要拍賣企業曝出醜聞或者行業維權事件,那麼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到底由誰來直接管理?“看似每個機構都和拍賣企業息息相關,其實不然,尤其涉及到假拍、拍假等事件,就會出現各部門分工不明、監管出現真空的尷尬。”
就藝術品數據發佈而言,目前只有中拍協和國家商務部門共同管理和發佈,但起步較晚。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現在行業缺乏一個權威的數據發佈方,即便是國外統計機構也已經從去年開始將中國冠以“全球第一大文物藝術品市場”的稱號,但少有人對此表示完全信服。
馬學東向記者表示,數據稱中國已經超越美國,但實際上業內人士都很清楚,即便中國在數據上真的超過美國,目前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還在人家那裏,中國只能算是世界文物藝術品交易的熱點區域。至於中國是否已經是全球第一,中國反而可以看淡一些。
對於如何評價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藝術品市場,姚政表示,“無論是否成為第一,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還得按照自己的市場規律發展,儘快解決拍賣企業、拍賣市場長期面臨的難題和困惑才是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