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蘇富比僱員爆拍賣行內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4 11:15:07 | 文章來源: 藝訊中國

  最新一期的“評論”板塊裏悄悄嵌進了布魯克林作者愛麗絲·格雷戈裏(Alice Gregory)的一篇揭露蘇富比內幕的文章《市面上》。這篇既是“穿普拉達的魔鬼”風格的檄文,又是民族志研究的文章,詳細敘述了格雷戈裏從巴德學院畢業後到拍賣行工作的經歷。2009年春天,剛畢業就失業的格雷戈裏生活拮據,後來總算靠朋友介紹在蘇富比找到一份研究員的工作。格雷戈裏對這家拍賣機構的“評論”事無巨細,從蘇富比人的詭詐,到2008年9月5日達明·赫斯特的藝術垃圾創下拍賣紀錄、藝術家和拍賣師手拉著手興高采烈去銀行(就在同一天,雷曼兄弟宣佈破産),再到目前仍在繼續的與藝術品保管員之間的糾紛,全都有所涉及。

整篇文章看下來,蘇富比的形象不怎麼樣,不過格雷戈裏想提供的主要是反思,而不是揭露黑幕。她表達了一種感受(或者更準確地説,是交集的百感,裏面既有隱晦的憤怒,也有抽離的無力感),在這樣一個已經——通過公平的、不公平的手段——成為貪婪的財閥、腦滿腸肥的寄生蟲、“何不食肉糜”的暴君的代名詞的機構裏工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以下是ARTINFO對這個機緣巧合之下成為“蘇富比女孩”的(據稱的)真實故事進行的摘要。

1. 蘇富比就像一所中學

據格雷戈裏的描述,拍賣行相當於藝術圈裏的11年級(按:大約是中國的高中二、三年級)生:明目張膽地歧視女性,被一種不可見但無處不在的權力體系控制著,到處是胖墩墩的人物。古籍善本部的“暴發戶”,“印象派部的富二代”,還有當代藝術部的那些難以捉摸的、永遠無動於衷的“禦姐”。“伶牙俐齒但語調平淡、化著彩色眼粧的”當代禦姐是美麗的化身,同時也是特權階級:“這些姑娘似乎完全不受紐約糟糕的天氣影響,那天氣一向是暴露你的個人收入的利器,尤其是你收入低的時候。夏天無法融化她們的粧容;冬天不能破壞她們的秀髮。她們坐著各種小車、計程車來來去去,保持著20攝氏度的環境溫度。”在金字塔的頂端是專家,他們是“蘇富比知識最淵博、最受尊重的僱員。”

格雷戈裏注意到,一名優秀的專家“既是好的藝術史學家,又是好的推銷員”,他們還得擁有某種表演和心理操縱的天賦:“拍品持有人在猶豫要不要賣的時候,專家要讓他們相信現在出手是明智的(有博物館即將舉辦回顧展,這個藝術家在中國受熱捧,有個阿拉伯人打算擴展他的收藏)。”專家還要負責拉攏買家。他或她必須“培養興趣——給藏家一些內幕消息,誇大需求。”這種優雅的脅迫發生在私密的雞尾酒會上。

2. 蘇富比鄙視整個藝術界

全文中最有料的一部分是格雷戈裏把整個環境描繪成了一個和異想天開的拜金主義者僅一線之隔的花花公子。“那些切爾西畫廊們的立場和晦澀難懂的倉庫對藝術界的對話是有價值的,”格雷戈裏寫道,“但蘇富比跟它們似乎沒什麼關係。拍賣行的僱員不會援引讓人半懂不懂的後結構主義或者使用無厘頭的類比。他們用不著。價格説明一切。”

3. 拍賣圖錄文案是千篇一律的廢話

最讓拍賣行顯得有知識分子架勢的是拍賣圖錄。格雷戈裏敘述了拼湊這樣一篇文章的機械過程,雖然那些大買家不見得多買這種文章的賬,但她還是覺得丟臉:

“在幾個活躍的動詞(’探索‘、’追尋‘、’質疑‘)之間,我點綴了大概二十個形容詞(‘輕浮’、‘姿態性的‘、’受桎梏的‘)。我時不時插入’負空間‘、’平衡的構成‘和’挑戰觀者‘這樣的短語。在近幾十年來戰後藝術市場上最重要的這幾件作品中,X的歌唱性的抽象和視覺詞彙——閃爍著頑強的雄性氣質和對莊嚴的光的一種奇異的執著——表現的淋漓盡致……這種文章簡單到讓人羞于啟齒,可能是蘇富比帝國裏唯一的真正的不誠實的地方。”

4. 蘇富比沒有女性主義

褲子、藥丸、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和遊擊隊姑娘(Guerilla Girlls)這樣的藝術家的干預已經過去了幾十年,蘇富比的守舊依然令人感到羞愧:“蘇富比的女人是根據某種標準挑選出來的,雖然你看不到露骨的色情準則,但她們毫無疑問是符合許多客戶的性嗜好的。”她提到了“美女目標”——出自史蒂夫·馬丁(Steve Martin)的一部講述某畢業生“成為蘇富比辣妹黨一員”的故事,稱辣妹黨“是我們一致認同的對那種自信滿滿、心甘情願被物化的人的恰當總結。”

格雷戈裏稱辦公室政治就是一場回歸野蠻時代的滑稽戲:“僱員和客戶之間的一切互動都穿插著’呦,您得了吧!‘這類賣萌耍乖或者刀子嘴豆腐心式的勸説。”客戶們會不明就裏地在電話裏對她百般糾纏:“推銷電話的挑逗技巧是我在《廣告狂人》以外聽到的最原始的。被素不相識的人約出去是有可能的,完全取決於銷售業績,我因此可以確定,某些圈子的人認為,通過電話約一個沒見過面的女孩出門是保險的,這種看法是存在的。”

格雷戈裏在文章結尾處寫了一段趣事,有一次他們叫她去站在安迪·沃霍爾的巨幅“爆炸頭”自畫像前擺姿勢。那件作品剛剛被委託拍賣,來拍照的是《紐約時報》:

“’好啊,她是金髮妞,‘攝影師説。我白了他一眼……站在畫作邊,我是個無能為力的活體樣品:為已經龐大、冷漠到我無法領會的金錢服務。’退後一點,‘攝影師要求,’別太多。對了,就那。我要讓你看上去很弱小。‘”

5. 蘇富比的男人就是一群德拉庫拉

“蘇富比的男人用某種不知名的髮膠把自己的頭髮梳得油光锃亮。他們穿著裁剪考究的套裝和皮底鞋,看上去就像出身高貴的吸血鬼。”一針見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