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香港蘇富比2012年當代亞洲藝術春拍即將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05 16:33:33 | 文章來源: 搜狐財經

去年,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專場共帶來驚人的九億七千多萬拍賣成交金額,屬當代亞洲藝術有史以來年度金額最高的一次。其中兩次的尤倫斯當代中國藝術拍賣專場,共帶來接近五億六千萬的佳績,是有史以來拍賣金額最高的單一收藏專場。兩次拍賣創下不少藝術家的個人拍賣紀錄,包括張曉剛、張培力、耿建翌、余友涵、丁乙及劉煒等。除了亞洲區藏家的雄厚實力外,亦同時看到國際收藏家熱烈的參與。今春,香港蘇富比2012年當代亞洲藝術春拍將於4月2日舉行,蘇富比再次呈獻高質素及極具歷史價值的當代亞洲藝術品,更策劃一個呈現新繪畫風格的特別單元,為藏家帶來當代中國藝術新貌。

最早的《血緣──大家庭》首度曝光蘇富比于2010年及2011年先後呈獻多張張曉剛多張早期重要作品,包括《生生息息之愛》(三聯作)(成交價7,906萬港元 / 10,135,897美元,刷新當代中國藝術世界拍賣紀錄)及《血緣:大家庭一號》(成交價6,562萬港元 / 8,412,820美元,刷新其《血緣系列》之世界拍賣紀錄)等,今年春拍亦將帶來張曉剛另一件傑作。于拍賣市場首度曝光的《血緣──大家庭︰全家福2號》是現時市場上最早期的《血緣︰大家庭》系列作品,藏家于1996年購入此作並收藏于歐洲至今,從未公開曝光。藝術家于1992年歐洲之行翌年首次以「大家庭」為題創作此畫,乃是《血緣──大家庭》系列的雛型,對藝術家後期創作影響至巨。藝術家受文革時期的老照片啟發,以自己家人的照片為原型,先後繪畫了《全家福1號》及《全家福2號》,前者于1993年展出後,旋即被日本德島縣立近代美術館收藏至今;而《全家福2號》以標準的一孩家庭為構圖,畫中嬰兒的原型乃藝術家的二哥,技法上雖然有著早期作品的表現主義痕跡,但更多是向超現實主義靠攏;平涂式的畫法、中性化的人物及柔和的色調,皆深深影響著後期的作品。

劉煒首張以狗為題材的早期作品亮相。1995年,劉煒以女性身體為題材的作品《你喜歡肉嗎﹖》參展「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獲得國際藝壇的注視。回國後,他的創作題材從社會性元素轉向日常生活,以及對繪畫本身的專注。作於此重要年份的《狗》正是在如此的環境下創作而成,更是劉煒首張以狗為題材的早期作品,不但有著劉煒最為人津津樂道、深具衝擊力及表現力的畫風,其流淌的筆觸,加上看似無意義的符號及高跟鞋圖像,更呈現與同期藝術家截然不同的創作面貌。當藝壇掀起一鼓政治波普熱潮之際,這位被譽為「中國最具才氣」的藝術家,拒絕盲從潮流,而其斑爛的畫風,正正流露了他絕不妥協的一面。

理性之潮──當代中國藝術八十年代重要美術潮流

八十年代是當代中國藝術的重要發展時期,多元資訊的涌入,讓年輕的美術系學生驚覺繪畫的無限可能性。美術潮流的百花齊放,于1985年為中國大陸帶來了「’85美術運動」。其中的諸多藝術團體,大致劃分為「理性之潮」及「生命之流」兩個派別,前者的代表為北方藝術群體、浙江「池社」、江蘇紅色旅等。他們捨棄了社會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認為對於宇宙、生命、人生的思考也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題材和終極目標,為中國大陸開拓了藝術抽象化的可能性。今年蘇富比春拍,特別精選三件理性之潮的代表作品,為這段激昂時期作見證。

「沒有」主義──重回繪畫本身

近年,中國藝術界冒起一批放棄對社會或政治論述的藝術家,他們沒有八十年代浩瀚的激情及與民族大靈魂對話的慾望、沒有承擔太多批判社會的責任、沒有九十年代以政治波普席捲西方的野心,也沒有卡通一代對物質主義的獻媚。相反,他們選擇重回繪畫本身,以表現個人想法及存在感為主,並同時探索純粹繪畫表達的可能性。相對九十年代的政治波普、玩世寫實主義、觀念藝術等,這批新冒起的藝術家更關心的是畫筆運轉間的美學呈現,「內容」上沒有過多的主義包袱。今年春拍,蘇富比特別策劃了「沒有主義」這一特別單元,冀望呈現當代中國藝術新貌,藝術家包括張恩利、王興偉及賈藹力等。

方力鈞(1958年生)慈善拍賣:《和平希望》

《和平希望》是方力鈞為和平發展基金會(PDF)特別作之作品,並由香港蘇富比於今年4月作慈善拍賣。PDF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于香港之官方合作夥伴,一直支援著UNDP于香港、珠江三角洲及中國大陸,對人類發展與減緩貧窮、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育等議題的計劃。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