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羅納德·勞德:只買最好的藝術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05 15:36:58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美國收藏家羅納德·勞德



▲勞德收藏的17世紀初歐洲甲胄

羅納德·勞德(Ronald Lauder)是傳奇女性埃斯泰·勞德(即雅詩·蘭黛)的長子,名下資産超過3億美元。他覺得自己畢生的使命就是追尋並獵取世界級的藝術品。一方面,他通過直覺來判斷藝術品好壞,另一方面,在真正出手之前,他也會做充分的案頭工作,詳細了解關於藝術家與藝術品的一切知識。他已經記不得生命是否曾有過沒有藝術品的日子了。

韓少華

把羅納德·勞德(Ronald Lauder)稱為20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收藏家之一,或許並不完全準確。因為,今年已67歲的勞德在進入21世紀之後,依然在繁忙地買進藝術品。他的藏品包羅萬象,從西元前3世紀凱爾特軍人的帶鉤到當代的影像製品不一而足。然而,這絕不是説他的收藏枝蔓太多而不成譜係。

品質是收藏的標準

勞德先生的可觀藏品主要包括總計約4000件美術作品和裝飾藝術品,它們被分為6個大類:中世紀藝術,武器與甲胄,德奧表現主義藝術,後期印象派和當代藝術,20世紀設計和當代藝術。其藏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品質,也正是這一點把跨越不同時代與流派的豐富龐雜藝術品統一了起來。恰與另一位現已去世的20世紀美國大收藏家諾頓·西蒙的藏品相似,勞德的藏品能讓觀者不由自主地駐足,甚至似乎能把欣賞者的雙腳釘在地板上。就像他自己常常愛説的:“我把藝術品分三類:‘哦’、‘哦,我’和‘哦,我的神’。我只對最後那類有興趣。”

因此,勞德的收藏最終得以兼具博物館級的規模與品質。其中不少甚至就能在博物館中看到,勞德在謹慎考慮之後,把一部分藏品借給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紐約現代藝術館展示。而事實上,勞德本人就是紐約現代藝術館的名譽主席,同獲此榮銜的還有戴維·洛克菲勒。自2001年起,他把一批德奧現代藝術與設計作品以部分捐贈、部分借展的方式,提供給紐約市新藝廊作長期展出。新藝廊位於前范德比爾特大廈的基址上,正對著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而這批藏品則是他與已故藝術品商人、收藏家塞爾日·薩巴斯基共同建立的。

正是在這裡,他最有名的藏品被展示著。那是古斯塔夫·克林姆作于1907年的《艾蒂兒·布洛赫-鮑爾畫像一號》,該作以其耀眼奪目的美麗和對那時籠罩維也納的“世紀末情緒”的完美表達而廣為人稱道,當勞德于2006年代表新藝廊以1.35億美元買下這幅畫時創造了最貴畫作的紀錄,因此也有人戲稱勞德開出的天價的故事似乎已經比作品本身更出名了。正如勞德的老友兼收藏夥伴保羅·荷林所説:“要説買好東西,羅納德可不會猶豫。”為慶祝建館十週年,目前新藝廊正在展出羅納德·勞德所收藏的藝術品,其中大多數作品都是我們從未見過,即使見過也未必有較深的了解。“我根本記不得曾有什麼時候藝術品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他説,“大約在我10、11歲的時候,我就意識到自己應該去做一個收藏家。放學後或週末時,當我的朋友們都在參加各種運動時,我則會去逛博物館,要麼去紐約現代藝術館要麼去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現代藝術館是最讓人興奮的地方。1950年代中期是紐約獨一無二的輝煌歲月,藝術創作與各種創意在那短短幾年間大爆炸,正有點兒像1900年前後的維也納,彼時抽象表現主義方興未艾。紐約現代藝術館的一切我都瞭如指掌,我穿梭于那裏的展廳,走廊,甚至樓梯,就跟走在自己家裏一樣。把時間消滅在那裏,就跟拜訪一個好友一樣,我傾聽著畫作對我的訴説,它們用一種只有我才明白的方式與我交流。”之後,他讀到一本關於大收藏家伯納德·貝倫森書,書中描述貝倫森跑去看一幅畫、細細觀賞研究達半個小時,通過這種方法學習藝術。“所以,我也學著那樣做。”

收藏始於青春期

勞德的第一次購買行為堪稱“早熟”,他説:“我想那是在我14歲時,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去巴黎。我走在巴黎街頭,然後看到了一幅帕斯森所作的美麗的水彩畫,於是我伸出手把它買下了。但那時我根本不知道我要怎麼支付畫款。或許因為我穿著西裝打著領帶,他們就以為我的年齡比看上去的要更大一些吧。”離開巴黎之後,他繼續在歐洲旅行,並首次來到其“宿命的城市”維也納。在那裏,他參觀了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並得以一睹其關於席勒與克林姆的絕世收藏品,其中包括《艾蒂兒·布洛赫-鮑爾畫像一號》和被納粹沒收的5幅克林姆畫作中的一幅,這5幅作品于2006年被永久性地還給了原擁有者的後裔。“它們令我著迷。”勞德這樣回憶起發生在他青春期的頓悟。當他結束旅行回到家時,他的行李中多了席勒與克林姆兩位畫家的作品,其中有席勒作于1908年代水彩畫,畫中的少女穿著條紋絲襪躺著,這幅作品此後被他出售。“多年以後,當我走進利奧波德美術館,我看到這幅畫在展出。這起碼證明了我那時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當他16歲時已經是一個足夠成熟的收藏者了,他從一個畫商那裏他獲得了凡·高於1888年以蘆葦筆和墨水所作的約瑟夫·魯林畫像,這是凡·高於阿爾勒時期的佳作,目前與他的其他3幅蘆葦筆畫作一起陳列于新藝廊。為了獲得這幅作品,他穿上西裝,打上領帶,去銀行貸款,他以持有的家族企業雅詩蘭黛的股份為抵押,而銀行居然沒有意識到他其實尚未夠年齡做此類借貸。“很多人只收藏單一領域的藝術品,他們或許會在週六出去看看,或許會通過拍賣會買一些東西。”勞德説,“但對我來説,每天我都要出去找東西,這幾乎是有點兒強迫性的了。大多數人買藝術品來裝飾墻面上光禿禿的部分或者房間裏空曠的空間。但我則從來沒有考慮過買來的東西將要放哪。我心裏想的只有我要買,而且我要買最好的。所以,我會先通過嚴肅的書籍和目錄去了解每位藝術家最好的作品到底有哪些,然後再把這些作品一遍又一遍反覆了解,漸漸地就能看出每個藝術家的創作巔峰時期及其最好的那些作品。你必須去看,去讀,去聽課。或許有人會説做收藏得眼力好,但是眼力並非天生的。”無疑,勞德確有一雙經過精心磨礪的慧眼,但他同時也具有敏銳的視覺記憶力。這後一點正如勞德麾下的策展人常説的:“他只要看一遍,那樣東西的形象就會在他腦中留下不可磨滅、根深蒂固的印象。”

在二十歲前,他每週都會去紐約現代藝術館一到兩次,但是他也開始光顧畫廊,頻頻拜訪私人收藏家,並研究起拍賣目錄。“我發現,如果當你走進一家畫廊並表現出興致勃勃的樣子,那些畫商,他們往往會無所事事地度過一整天,會很樂意陪著你逛逛聊聊。因為在他們眼裏這是一位潛在客戶。我那時常常會花好幾個鐘頭跟畫商在一起,一起找參考書籍,或聽聽他們的説法。每當我找到一件我感興趣的藝術品時,我都會去拜訪四五個不同的畫商,聽聽他們的觀點。有時候,他們會告訴我哪些東西其實是贗品或並不是創作者的佳作等等。這樣時間長了,我自己就很清楚我到底應該去找什麼了。在醫學上,講究雙重求證,而我則尋求五重求證,這習慣我至今仍堅持著。每個人都想要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在每個門類,我都有一到兩名畫商能提供我專業的參考意見。”

勞德建了一個巨大的藝術參考圖書館,包括他能找到的關於克林姆和席勒的所有書籍。“我本能地知道,我最想要收藏的是德奧表現主義藝術作品。”他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很多表現主義藝術作品流至美國,但美國卻沒有它們的市場,美國市場上吃香的是19世紀的藝術品和20世紀的法國藝術品。因此,我能用相對較便宜的價錢買到基爾希納、康定斯基和克利的作品。”此時,他認識了他最親密的朋友之一、奧地利移民塞爾日·薩巴斯基。薩巴斯基在麥迪遜大道上開了一家專賣德奧畫家作品的小畫廊,當時顧客寥寥。

好的藝術品是激情的源泉

“我最好的藏品大多購于我28歲到38歲間,因為那時我真正開始有錢花了,所以我就抓住機會充分擴大收藏規模。此前,我只買素描,之後我買進更多素描作品。如果你設定了一個收藏標準,你會發現很多比油畫更優秀的素描作品。”如今,在新藝廊的展覽名為“羅納德·勞德所藏西元前3世紀至20世紀德國、奧地利和法國藝術品展”,展覽中不惜辟出整片整片的墻來展示某單一畫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塞尚、德加、馬蒂斯和畢加索的鉛筆素描作品。

勞德拜訪約翰·荷林與保羅·荷林兄弟的經歷,對他影響也很大。荷林兄弟的父親拉裏·荷林在藝術史學者約翰·芮瓦爾德的幫助下佈置了一面全是19世紀和20世紀素描作品的墻。而荷林兄弟此後也成為成功的畫商和收藏者,他們也對勞德的收藏有很大的貢獻。然而,有趣的是,羅納德·勞德的父母約瑟夫·勞德和埃斯泰·勞德卻一直沒有收藏藝術品,直到他們的兒子在1923年為他們購置了一件康定斯基的作品。

有一次大都會博物館舉辦晚餐會,那時,還不到20歲的勞德發現自己坐在了一群中世紀藝術品收藏家中。他們的談話迷倒了他。“其中一人把自己形容成中世紀專家。”這首先讓勞德覺得很浪漫。此後,該晚宴的主人邀請勞德去藍色海岸,在那裏,他于油畫與素描之外,發現自己被古代傢具和中世紀藝術品包圍了。他回憶説:“那是我第一次明白每天被藝術品包圍著生活的滋味。”自此,他開始購買中世紀藝術品。而他父親的朋友贈送給他的一把古董手槍,則又向他打開了一扇新的門,讓他終於建立起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武器與甲胄私人收藏,其中包括一套1610年至1613年製作于格林尼治的布倫斯威克的弗裏德里希·烏爾裏希公爵的盔甲,整套盔甲以精鋼製成,鍍以藍色和金色,其他還有無數華麗的手工制步槍與手槍等。

勞德對雕塑作品的青睞或許不在素描之下,為了一件傑出作品,他會不惜重金。比如馬蒂斯所作的四件青銅雕像。“我給自己定過一個規矩,那就是我買的任何東西都要比我已經擁有的東西好,起碼要一樣好。”勞德説,“但我也犯過錯,最大的錯誤就在於我之前沒意識到稀有性並不能讓一件作品變得更好。”當一些收藏家在鼓吹“交易”時,勞德聲稱他在過去的40年中只賣出過大約15到20件作品,其中一部分是為了支付購買《艾蒂兒·布洛赫-鮑爾畫像一號》的款項,而另一部分則是他後來覺得算不上那麼頂尖的作品。他的藏品中,唯有中國古代青銅器是整個出售掉了。“我意識到我沒法對此保持長久的激情。”他解釋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