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假古董真拍賣:揭秘收藏騙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30 08:51:08 | 文章來源: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到地攤上花個百八十塊錢買件假古董,然後找家拍賣公司以古董的名義上拍,估價起碼10萬,你相信它能拍出去嗎?面對大量魚目混珠的假古董,藏家哪兒那麼容易上當受騙?按説東西沒賣掉,拍賣公司就沒有佣金可賺———而這可是全世界所有拍賣公司賴以生存的唯一方式。然而,某些拍賣公司壓根就不在乎:整場拍賣所有拍品流拍都可以。

為什麼?因為它們已經賺到了錢———有心拿家裏“寶貝”或自己淘來的古董變現的讀者請留意下面的報道,或許可以避免上這個圈套。

央視記者臥底

550元買4件“古董”去拍賣

12月27日晚,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王牌欄目“經濟半小時”播出了一檔專題節目,名為《假古董真拍賣》。在節目中,一位擔任“臥底”的記者以暗訪偷拍的方式,帶著觀眾們見識了這個騙局。

首先,記者來到北京某古玩市場,討價還價以550元購得4件“古董”———清代的雙龍戲珠紋盤、粉彩九桃瓶、著名書法家梁書同的《金剛經》書法以及一隻元代的青花釉裏雙耳瓷瓶。記者先帶著這些“古董”找到了文物鑒定專家,專家們簡直都不用細看,“這不僅是贗品,而是還是仿製得很粗糙、非常明顯的那種贗品”。

隨後,這名記者又帶著自己的“收藏”分別前往三家拍賣公司———東方佳琦、索富比和中國·中礦拍賣公司,表示自己想參加拍賣會。結果,每家拍賣公司都熱情地接待了記者,工作人員不僅沒有詳細詢問記者這些藏品的真假,自己摩挲觀看了一會兒,就給出了估價,其中還有估價80~200萬高價的!總之,想參加拍賣,沒問題。

接下來才是關鍵:當這些拍賣行同意作品上拍後,工作人員便開始向記者索取各種提前收取的費用:圖錄費、鑒定費、保管費等,大約每件拍品收取兩三千元。

拍賣會現場,記者翻開拍品圖錄,自己的“藏品”赫然在列,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估價也清楚標明。然而,不僅拍賣現場人數寥寥,記者的“藏品”也全部流拍,這些錢也就自然打了水漂。

最驚人的是記者算的一筆賬:一本圖錄大概有兩三千件拍品,一次拍賣會下來,拍賣公司僅收取這些費用就大概能獲得至少三百萬的服務費!佣金又算什麼呢?對於拍品的真假,拍賣公司早就有言在先:“拍賣公司只負責看藏品有沒有市場,正品與否不關拍賣公司的事。”

業內人士透露

正規拍賣行拍賣成交前分文不取

是什麼讓這些拍賣行“知假拍假”?稍微熟悉拍賣的人都知道,他們的“護身符”是《拍賣法》第61條第2款:“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著名收藏家馬未都等人早就表示過:《拍賣法》在制定之初就存在著一些缺陷。

那麼,是否只要想參加拍賣就必須繳納這些費用呢?昨天,成都商報記者也聯繫到了成都八益拍賣公司的一位負責人,他明確告訴記者,對於正規的拍賣公司來説,“東西交給我們,如果沒有成交,拍賣行是一分錢費用都不收取的!什麼圖錄費、保管費……全是不正規拍賣公司的騙錢手段。正規的拍賣公司印製圖錄、宣傳以及預展等成本,都是自己承擔,只能是拍品成交了才收取佣金。”

所以,真正做拍賣的公司最注重的是成交率,“拍賣必須要多成交,最大化保證拍品的品質,這樣才能賺到錢”;所以,儘管有拍賣法的這個不保真規定,但“正規的拍賣行出於對收益的保證和對品牌的愛護,都會盡最大努力去自覺保證拍品的真實性”。

同時,這位負責人還告訴記者,除了央視節目中曝光的不論真假一概上拍、最後任由拍品流拍的情況。“還有一種騙錢方式,就是如果委託人不在拍賣現場,他們會告訴委託人拍品成交了,但買家沒給錢。反正所有費用都不退是一樣的。”

這種情況是歷來有之,還是近年來特別多呢?這位負責人笑著説,“這種現象久已有之,只是這幾年隨著中國拍賣市場的火爆,確實新涌現出了不少拍賣公司。像這樣操作的公司,我估計是撈一把就走的,因為這種手段不可能長久騙下去。大浪淘沙,最終生存下來的還是規範運作的拍賣公司。”成都商報記者喬雪陽 曾靈

新聞連結

藝術拍賣市場

珍品流拍頻現

2011年秋拍接近尾聲,嘉德、保利、瀚海、榮寶等國際知名拍賣行紛紛落槌,但市場並未延續今春拍賣的“火爆”行情,秋拍成交額、成交率較春拍遜色不少。今秋名家名品首次出現大量流拍的現象,其中徐悲鴻的《雙駿》;張大千的《東丹王人馬圖》、《勝鞓紅》;傅抱石的《松菊思余》;齊白石的《柏屋圖》、《清風君子》等作品,事先都被業界寄予厚望,估價均在千萬元以上,卻相繼遭遇流拍。

業內人士認為,藝術品市場受經濟形勢影響,總體呈現下滑,但拍賣市場正在調整,逐漸走向理性,並以更加穩健的態勢向前發展。台灣地區著名收藏家王定乾説:“此前一兩年藝術品市場呈現出的‘錢多人傻’、‘逢拍品就舉牌’等現象太過瘋狂,現在是到了對急功近利之舉進行反思的時候了。”(成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