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今年秋拍“有點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19 08:39:32 | 文章來源: ART概

就在剛剛過去的一月,中國永樂、嘉德、翰海、蘇富比、華辰、藝融、匡時、保利等拍賣行的秋拍先後收槌,這也意味著2011年秋拍已經接近尾聲。本編追隨各大拍賣行數日,一路下來感慨萬千:秋拍正如之前業內人士估計會出現平穩以至於變冷跡象,從各個方面顯示這一估計不無道理。流拍成了本季最頻繁出現的詞語,成交率較春拍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寫實繪畫、周春芽等關鍵詞受到關注,但從其他方面反映了中國乃至亞洲藝術品拍賣市場開始慢慢走向穩定、理性的冷靜時期。

微網志上拍賣資訊的頻頻更新可視為現場直播,觀眾通過刷新微網志便可得知:今年秋拍總體亮點不多,整個拍賣市場如這天氣一般蕭瑟,正可謂冬之將至,寒意漸濃。

春拍屢創天價傳奇,秋拍頻流略顯低迷

2011年的春拍成就了一個個的天價傳奇。據統計,2011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內地、港澳臺及海外地區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219家拍賣公司實現總成交額428.42億元,同比2010年春拍上漲了112.71%,比2010年秋拍上漲了15.13%。這一季度,在作品的上拍量、成交量較2010年秋相對下降的情況下,成交總額卻持續增長,中國藝術品市場又迎來了價格普漲的年份,高價拍品的數量創歷年之最。

2011年秋拍破記錄和創天價的拍品並不算少,但從拍場表現來看,很多拍賣行的某些專場開始隱隱出現成交額與成交率回落的現象,初顯低迷。很多高估價拍品人氣大跌,“石濤的《細筆花卉》精品冊頁,傅抱石的《松菊思圖》,徐悲鴻的《雙駿》,齊白石的《柏屋圖》,張大千的《東丹王人馬圖》、《勝鞓圖》等眾多名家之作也頻頻遭遇流拍。當代藝術部分,羅中立的《冬季的山鄉》、王廣義的《大批判——POP ART》、岳敏君的《草原讚歌》及草間彌生與村上隆兩人的版畫及眾多實力派作品也紛紛遭到冷遇。

首先,香港蘇富比作為藝術品市場風向標,在今年10月拉開秋拍序幕。12場拍賣會共拍出逾3000件拍品,總成交額達32億港元,雖然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估價27億港元,但沒有延續今年春拍強勁的上漲勢頭,而且,其當代的亞洲藝術專場有四分之一拍品流拍。11月15日晚的永樂拍賣,最受關注的古美術文獻善本成交率僅為67%,“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中藝術精品的總成交額僅為426萬元。此前,永樂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家王從卉曾提出永樂此次秋拍中重推的焦點拍品,即藝術家周向林的寫實作品。本次上拍的兩件精品分別是周向林廣受關注的“模型系列”和“芭比系列”的典型代表作品。但這兩件經典作品均因估價過高而流拍。其中《模型》110萬元起拍,五次競拍後最終因低於估價而流拍。11月16日剛剛收官的中國嘉德,秋拍成交額38.58億元,比春拍減少了10多億元。雖然古代書畫成交額超過7億元人民幣,15件作品過千萬元;近現代書畫成交超過18.9億元人民幣,26件作品過千萬元,但流拍作品也不少。中國嘉德的“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中,齊白石的《清風君子》1200萬元起拍,到1400萬元後因無人加價而流拍,該作品估價為1500萬元-2000萬元。《柏屋圖》起拍到980萬後無人加價,也遭遇流拍,該作品估價為1200萬元-1800萬元。此外,通過截取華辰秋拍和春拍的數據比較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書畫”、“瓷器玉器工藝品”、“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中春拍的成交率分別為77%、50%、77%,而到秋拍,其成交率則為59%、44%、58%,出現一定比例下降。11月18日舉槌的中國翰海“中國現當代美術——油畫與雕塑”部分,共137件拍品,成交率為72.26%,油畫雕塑總成交額約1.6億元。翰海的現當代美術部分估價較低,市場還算穩健,這也許應當歸功於拍賣之前,翰海對秋季拍場所作出的理性分析,及時調整了拍品結構及數量,使之現實地接近了市場買氣與資金,雖然相較春拍,秋拍的成交率有所下降,但對市場做出的及時調整和協調,使總成交結果超過了預估總價的30%。

中國內地市場的不景氣也蔓延到了香港的當代藝術拍賣,11月25日的佳士得拍賣,劉野、曾梵志、張曉剛等中國藝術家的作品紛紛流拍,而第二天在首爾拍賣行的一次精品薈萃的國際藝術拍賣專場上,傑夫·昆斯、草間彌生等大名鼎鼎的人物紛紛遭到冷落。

12月3日的匡時秋拍也並未回熱,拍品估價明顯降低,油雕專場推出的135件拍品,經過三個小時的奮戰,最終僅成交93件,成交率為68.89%,總成交額為67,388,850元。拍賣持續低谷,連續7幅畫作遭遇流拍,到祝大年的《蘇州園林拙政園》方才出現起色,其一幅在多個買家的競爭下,由起拍的55萬競到了最終落槌的235萬,幾乎超出了最高估價的兩倍。在今年秋拍的低迷行情中,祝大年這件作品拍出這樣的成績著實讓人意外。但拍賣接近尾聲的部分卻又讓人失望至極,向京、夏俊娜、李繼森等人的作品連續流標……

關於這種流派和回落現象,拍賣行説:“觀望的人群多了,出手的人群少了。”全球經濟滑坡,國內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市場資金偏緊,使藏家更謹慎,捂緊自己錢袋子的人越來越多,成為最主要原因。雖然各個拍賣公司都在努力與賣家協調,降低期望,力爭以合理的價格取勝。但仍有部分藏家認為:“拍品估價過高,導致拍品流拍。”

現代大師笑傲江湖,當代領軍依舊強勢

無論如何,藝術品拍賣市場是從來不缺少驚喜的。半個月以來,在已經落槌的拍賣場上,“天價”和“破紀錄”,也不再是奢侈的字眼。其中,最具市場號召力的依然是中國的現代大師——使用傳統中國畫技法進行創作的二十世紀中國畫家。最顯要的人物仍然是張大千、齊白石和徐悲鴻,他們三位都被列入了Artprice的拍場十大藝術家,張大千和齊白石在今年分列第一、第二位,把畢加索擠到了第三。在中國嘉德13日晚上舉行的“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中,齊白石盛期精品《山水冊》以1.94億元問鼎;石渠寶笈著錄作品《唐人詩意圖》以1.265億元易主。就在同一場,還有以8280萬元成交的傅抱石《琵琶行詩意》。但是,這個記錄很快就被打破了。4天之後的17日,北京翰海推出的傅抱石《毛主席詩意冊》以1億元起拍,最後以2.3億元成交,創下傅抱石書畫作品的拍賣新紀錄。這樣的事情在秋拍似乎還有很多。例如,吳冠中《長江萬里圖》單件作品最終以1.495億元在北京藝融成交,創下了吳冠中個人單件作品拍賣的新紀錄;而華辰影像秋拍中“周璇:影像中的人生”專拍則以190萬元的成交價將中國影像拍賣的成交紀錄推向新高。12月3日保利拍賣僅“吳冠中夜場”成交額就為2.8億元……雖然其他如明清傢具等門類的反響也相當熱烈,但中國現代大師依然是本季毫無爭議的王者。

今年秋拍的另一個明顯趨勢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高品質拍品主要都流向香港拍賣市場,而非北京。相對香港,北京缺乏高品質的拍品,但是中國最具號召力的幾位當代藝術家還是證明了自己的市場地位。蔡國強、劉煒、周春芽、夏小萬的作品拍賣成績很是不錯,其中周春芽的早期作品在今年秋拍上似乎很是灼熱。11月16日晚7時,中國嘉德2011秋季拍賣會中國油畫專場第2357號拍品——周春芽早期名作《剪羊毛》亮相。當拍賣師報出1500萬起拍價後即有買家直接加價至2000萬,隨後場內買家和電話委託買家輪番競價,經過近10次叫價,最終以3047.5萬元人民幣成交,創出藝術家個人拍賣新紀錄。《剪羊毛》創作于1981年,1987年參加了在美國紐約舉辦的中國當代油畫展,因為畫冊封面有吳作人先生親筆題寫的“龍”字,中國美術界也稱之為“紐約龍展”。參加這個展覽的都是當時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名家名作,比如,羅中立的《父親》《春蠶》、陳逸飛的《踱步》、吳冠中的《江南小鎮》等。事實上,這是中國油畫家第一次集體在美國發出自己的聲音,展覽當時引起很大反響。2010年6月,此作又隆重展出於上海美術館舉辦的“1971-2010周春芽藝術四十年回顧展”。

而繼16日在嘉德拍出使周春芽進軍“千萬元俱樂部”的《剪羊毛》後,周春芽的另外一幅名作《紅石》,無疑成為藏家們關注和爭奪的熱點,連拍賣師都一再強調:“藝術家本人説這件作品是自己同系列作品裏最好的一件”。此件拍品以240萬起拍,競拍現場十分激烈,最終被電話委託藏家競得,贏得全場第二高價,同時這也是藝術家周春芽第二件破千萬作品誕生。據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先生在微網志上透露,此幅作品由王薇競得。周春芽于1999年創作了兩幅紅石系列作品,王薇于09年秋在香港以145萬買下其中一張,今天王薇又以1100萬買下這張作品,兩幅作品久失散後再重逢,周春芽也表示:“一對紅石終於重歸於好”。

觀者藏家微網志大戰,寫實收藏備受爭議

説起寫實油畫,在我們腦海中顯現的多是指那些已經成為經典的作品,例如靳尚誼、艾軒、陳逸飛、王沂東,以及此後比較突出的劉小東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在市場上炙手可熱,拍賣的成交價格穩步上揚,大部分作品單幅價格已超百萬,顯示出強勁的市場號召力,並吸引了很多以投資為主的收藏家的目光。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新世紀初,中國油畫市場一直處於上升階段。2003-2005年期間,中國的油畫市場更是出現“跳高”現象,甚至很多經典作品在短時間內呈現“井噴”狀。

2006年,方力鈞、岳敏君、張曉剛、王廣義等反映“現實主義”的作品被西方收藏家瘋狂搶購,一時間,經典的寫實油畫市場出現了下滑趨勢。雖然國內的寫實油畫數量激增,但成交量並不令人滿意。直到2008年,當代藝術成為眾多投資性收藏家追逐的目標,寫實油畫中除了個別藝術家的代表作,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價格下滑。但是,當代藝術的市場好景不長,“金融風暴”迅速波及到整個藝術市場,中國的當代藝術市場也受到了重創,很多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出現大面積流拍,個別藝術家作品出現“跳井”,從千萬元跌至幾十萬元,這讓整個當代藝術界開始屏住呼吸、冷靜思考。讓人意外的是,2009年以來,中國藝術市場並沒有因為“金融風暴”而示弱,反而一些熱錢進來後,從演藝界的明星到房地産商人、煤老闆等群體開始介入藝術收藏使得收藏隊伍壯大,他們的收藏方向多是近現代繪畫、寫實油畫以及一些年輕藝術家的當代藝術作品。

有人説:中國沒有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限于部分收藏群體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準,收藏對他們來説也只算是奢侈品投資。另外,寫實油畫雅俗共賞的特性,客觀上降低了欣賞者理解藝術的門檻;比較複雜漫長的製作過程,不可能像有的畫種那樣“一揮而就”;而且油畫作偽難度大,贗品遠比其他畫種少。另外,寫實油畫相比其他當代藝術作品來説,經過了十幾年的市場積澱,不可能出現太大的價格下滑,相比當下的當代藝術品要穩定得多。由此,寫實油畫成功吸引了投資者和收藏家的目光,成為了他們關注的新熱點。

今年秋拍,寫實油畫部分價格和趨勢雖有滑落,但仍有艾軒、陳逸飛、王沂東、冷軍、毛以崗、劉孔喜、張義波、吳成偉等寫實派的作品高於估價而成交。對此問題,微網志展開了寫實油畫收藏的爭議討論。一直與阿特姐姐一樣神秘的阿特號外發微網志説:“現在我不是想恐嚇誰,再過幾年中國人收藏品味就會變換,像富二代歐美澳海歸了,不用十年也就五年,這類女人肖像畫只會掉不會漲。任何一個國家的藝術市場最終都會回歸到核心收藏家的文化美學價值認同上,下一代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力量,下一代做主時,這類女人肖像畫市場,會跌到都不好意思去買。”我們熟知的藝術品收藏家唐炬憤怒回應説:“作為一位在所謂當代藝術圈混過然後醒悟過的藝術愛好者,此時看到這樣的言論實在是深感可笑!!拿八十年代的作品論當下的藝事淺且薄!照諸位論點盧浮宮中那些經典應該進垃圾箱了……”

由此所見從市場的角度來説,現在的寫實油畫仍然處於基本穩定狀態。但是,從寫實油畫在整個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地位來説,傳統的寫實油畫基本上處於“斷代”階段。當下中國藝術創作的主流是以觀念為主的當代藝術,年輕人也不再有耐心去畫超寫實的作品。傳統寫實油畫的産生有其歷史背景,與當時的社會現實和意識形態有關,而如今的人文環境已經不太需要這樣的藝術創作。關於寫實油畫的收藏問題,皮力的觀念十分客觀,他説:“布爾迪厄認為資産階級開始收藏前衛藝術是出於他們集體無意識中的贖罪意識。而當代藝術的崛起和70年代的廣告投資IT等新産業和新錢有關。當代藝術收藏之本質動力在階級身份的自覺。咱的富人還沒到有自己獨立階級和身份意識的時候,他只能借用其所依賴的那個官僚階級的文化,寫實就是其中一種。”

新拍賣行首拍優異,力求聚焦分一杯羹

2011秋拍,又有幾家新生的拍賣公司加入到這個白熱化競爭的拍賣遊戲中來。其中以香港天成與北京藝融最為高調,這兩家雖為拍賣界的新軍,但都“來頭不小”。北京藝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2011年5月的綜合性拍賣公司,總部設在北京。雖然作為藝術品拍賣界的新軍,但首拍成交近10億元,此次拍賣推出的三大板塊7個專場總成交額高達9.895億元,總成交率達75%。其中,備受矚目的吳冠中《長江萬里圖》以1.495億元拔得全場頭籌,打破了吳冠中個人作品及華人油畫拍賣的世界紀錄。

11月28日天成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首場拍賣也圓滿結束,本季共推出233件拍品,總成交額達268,247,040港元。其中羅丹之雕塑作品《皮埃爾的巨型頭像》為本季拍賣焦點所在,經買家連番爭持十多口價後,最終由一位匿名亞洲藏家以6,490萬港元成功投得,成交價超逾拍賣前低估價3倍。天成國際行政總裁林瑛表示﹕“今天首拍的結果令人相當滿意,天成國際作為一家全新的公司,致力為市場帶來更多新元素。今天的拍賣結果,證明了高質素藝術品及收藏品,備受藏家支援。我們尤其榮幸可于首拍中為亞洲藏家呈獻博物館級西方藝術瑰寶,再一次肯定了亞洲市場的實力,以及亞洲藏家對頂級藝術品的鑒賞力不斷提升,需求日増。”

此外江蘇九德、北京盈時、華夏傳承也各具特色,他們將在秋拍市場中分走多大一杯羹,尚未可知。只是當前藝術品市場金融化初現,金融機構、藝術基金正蓄勢待發,對藝術市場會發揮什麼作用還有待觀察,因此,那些與金融機構、藝術基金有著血緣關係的新拍賣公司,也自然引人注目,成為市場聚焦的對象。

現場買家偽多真少,缺乏誠信引起堤防

整個秋拍賣場看下來,除了媒體記者、畫廊和藝術機構老闆和經紀人以及一些低調到並不知名的小藏家外,現場並沒多少真正藏家。當然這除了一個叫王薇的女子橫刀勇奪周春芽的《紅石》和何多苓、艾軒創作于1984年的《第三代人》,和一個叫劉益謙的男子在經過漫長的艱苦拉鋸戰後,喜得《剪羊毛》,並在12月3日的北京匡時國際拍賣中以8800萬的落錘價格將堪稱國寶級的《崇真萬壽宮瑞鶴詩唱和卷》收入囊中。所以微網志熱論,大家趣稱:今年的中國藝術市場再一次成為了一對傳奇夫婦的戰爭,劉益謙、王薇夫婦也一直被藝術圈稱作一對“瘋魔收藏家”。

現場藏家並不多,可見拍賣行組織買家不力,而且現場有些偽藏家的手段特別明顯:虛拍、投機當道、人為炒作。部分藏家鑒賞能力較低再加上金融資本的介入,使得藝術品的收藏屬性越來越淡。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10月底發佈的《2010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公報》顯示,統計的408件上千萬元成交拍品中,截至到2011年4月30日填報日,只有237件拍品完成結算,結算率為58.09%,其餘171件尚未完全結算或未結算,涉及成交額55.55億元。這些尚未完全結算或未結算的天價拍品,有著明顯的資金炒作痕跡。有些買家拖欠藝術品款項,缺乏誠信。這種誠信的缺失讓中國買家在國內外都成了讓人提防的對象。

藏家競價謹慎克制,拍賣市場趨於理性

總結到這次秋拍的成績時,永樂總經理董軍微網志表示:永樂本輪秋拍明顯感覺到市場更趨於理性和謹慎。在外部經濟環境很不明朗的大背景下,仍有超出估價數倍的成交出現,表明藏家對珍罕精品的需求依然穩定,藏家群體更謹慎的選擇和對藝術品更為理性的判斷也反映整個市場正在變得更加成熟。

競價理性,出手謹慎是今年秋拍的明顯特徵。爭奪激烈的也主要是些真正的精品。比如齊白石、傅抱石、黃賓虹、吳冠中的拍品;當代藝術部分,周春芽的作品也是競價激烈的一個典型代表。由此可見,這種市場的冷卻,並不説明大家對藝術品不感興趣了,而是那些投資熱錢走了,留下了真正的藏家,市場自然顯得更為理性了。

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總監關予指出,市場資金流動性的確出現缺口,導致市場觀望情緒蔓延,和金融危機時期一樣,並非市場完全沒錢交易,只是買家在資金緊張的時候會更謹慎。收藏家王定乾也提出了“市場轉型論”。他認為秋拍之後,中國藝術品市場將進入橫向盤整。今年秋拍行情,拍賣市場燥熱現狀有所改觀,少了春拍的躁動和哄搶,雖然降溫,反倒顯得平靜而淡定。

截止到今日,秋拍已接近尾聲,整體亮點不多,也未實現眾人熱議的“先冷後熱”。市場拐點是否將現?藝術品市場究竟何去何從?這讓媒體、藏家和藝術家們堪憂。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