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授權是製造業點金術 撬動千億規模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24 13:53:45 | 文章來源: 京報網

授權來了,藝術近了

十天前落幕的第六屆北京文博會上,國內首個集藝術、動漫、品牌授權于一體的服務平臺宣告成立;而在兩個月前,一張由浙江博物館授權、印有《剩山圖》(注:《富春山居圖》局部)的天翼民泰銀行卡亮相,成為中國第一張“藝術授權”銀行卡。業界人士更是將2011年界定為“藝術授權元年”。

有人將藝術授權視作製造業的點金術,認為藝術授權能迅速為産品提升附加值,實現製造業升級,藝術從此能走近大眾消費者;也有人質疑“授權容易維權難”,一旦將版權“潑將”出去,潘朵拉的盒子自此打開。

誰來撬動千億規模市場

對藝術授權的概念或許不甚明瞭,但日常生活中,人們其實早已頻繁邂逅各式各樣的藝術衍生品。諸如798藝術區藝術商店裏畢加索藝術衍生品抱枕、印有岳敏君“露齒大笑”形象的T恤,國畫大師齊白石禪意筆觸的花鳥蟲魚圖案更是遍佈于杯壺茶具、桌燈乃至餐盤等日常用品。商品和藝術品聯姻的産物無一例外都通過“藝術授權”實現。事實上,藝術授權的來源並不局限于繪畫,還可以擴展到雕塑、攝影、影視等作品。

“它不同於一級市場的展覽展示,也不同於二級市場的拍賣收藏,而是對藝術品版權的深度開發利用。”來自台灣地區、從事藝術授權代理15年之久的Artkey藝奇文創集團董事長郭羿承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正是由於版權的高度抽象性,催生了藝術衍生品的N種可能性。郭羿承介紹,以前1000種藏品只能做出1000種産品,但藝術授權後卻可以開發出數萬甚至數十萬種商品。

據了解,台北故宮博物院如今每年古畫限量授權複製品的銷售額已超過門票收入,成為其主要收入來源。該院典藏的唐代懷素和尚《自敘帖》,經授權開發,製成售價折合人民幣5萬元的奢華床罩遠銷海外。荷蘭銀行則將獲得授權的梵谷作品作為企業形象設計元素,從公司的外部裝飾到信箋、禮品,梵谷儼然成為該行代言人,急劇提升的品牌形象讓企業一度創下3個月內300%的高增長率。

“今年首季度中國藝術授權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呈現10倍以上增幅,今後有望維持此種增速。”身兼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國際藝術授權基金秘書長的郭羿承表示。據其所屬藝奇文創集團授權事業部總經理李昭瑩介紹,該公司最近簽訂的一個授權協議商品零售總産值就達6000萬元,且已經實現從找客戶簽授權訂單,到現在不少企業主動找到府的轉變。

依國際慣例,藝術授權産業總産值是藝術品拍賣成交額的三倍以上。以2010年國內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金額589億元推算,中國藝術授權所帶來的生産總值應該可以達1800億元。而文化部文化市場司此前發佈的《2010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藝術授權和衍生品交易僅為60億元。“空間巨大,創意無限。”郭羿承如此總結。

授權容易維權難

今年6月,文化部發佈的《2010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首度引入“藝術品授權”的字眼。報告顯示,藝術授權不僅成為了國內文創産業中增長的新亮點和新引擎,還是百姓與經典藝術近距離接觸的最有效途徑之一。由概念提出到迅速成為一個産業,不得不提及已連續舉辦六屆的北京文博會在其中發揮的重大作用。2009年11月,“藝術授權交易與設計展覽會”首次亮相第四屆北京文博會。與會專家提出:“文化”、“創意”等元素植入製造業商品中,將實現“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2010年初,國內首個藝術授權專項基金——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國際藝術授權基金即宣告成立。

“藝術授權市場大突破,源於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援以及對智慧財産權保護的重視。”張曉明認為,國家經濟轉型和居民文化消費需求提升促成了中國藝術授權市場的高速發展。李昭瑩前後工作內容的增減頗能説明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的變化。“2006年Artkey進入大陸市場之初,為了讓公眾知曉付費的智慧財産權這一商業模式,我們多次進學校、到企業做宣講。幾年過後,現在不需要我們推介,不少企業,尤其是家居生活類行業開始主動聯繫我們要求獲得授權。”她介紹説,政府對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的加大讓公司考慮在大陸更多城市佈局。

藝術授權不同於傳統藝術市場的畫廊和拍賣公司,後者經營的都是著作物所有權,而藝術授權牽涉的是著作權的許可使用。《著作權法》將著作權分為兩部分:著作人格權和著作財産權。前者無法轉讓,不産生商業價值。而藝術授權正是通過轉讓著作財産權,讓企業獲得藝術品的複製、公開展示、改作、出租等權利。但由於並未明晰許可使用的權利種類、地域範圍、期限等,現實執行中,常會造成對藝術作品版權的侵犯。著名雕塑家李象群就曾簽過一筆“糊塗賬”:作品完成後,對方不僅要求取得使用權,還提出擁有作品在所有領域的開發權,而李象群堅持只能在有限範圍使用,最後雙方不歡而散。除了拿到對方支付的2萬元鑄造費外,10萬元的成本費與設計費付之東流。他説自己特別贊同藝術授權這種商業模式,但強烈呼籲要有第三方公證確保公信力。

“授權容易維權難。作品轉讓後難免會面臨被複製、倣冒的風險。而簽訂藝術授權協議時如何商定收益,還需要價格評估、市場監管,以及行業規範的健全。”早年在媒體從業的宋莊畫家趙孟君多年前就接觸到這一概念,可疑慮市場環境的他一直未有出手。郭羿承認為,藝術授權並不必然導致盜版、倣冒的産生,不過藝術授權産品屢遭模倣、侵權確是事實,他們推出的一款繪製有吳作人《雙熊貓》圖的手機一度成為市場熱門仿製對象。據了解,國內藝術授權市場除Artkey一家獨大外,真正做藝術授權的企業並不多見。該情形與此不無關係。

文化部文化産業司巡視員李小磊表示,基於對授權服務平臺巨大作用的認識,政府將加快《藝術品市場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使今後授權、版權、智慧財産權等方面的交易有法可依。“藝術授權的推廣,也是對著作權和智慧財産權實施規範化保護的過程。”張曉明説。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