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假拍、拍假、泡沫、黑幕
網民“網路小丑星”曾在雅昌藝術網發表題為《XXX的畫為何能拍4億多?》的網帖稱,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贗品氾濫、陷阱多多、監管缺失,天價成交額頻現的背後不排除有人為炒作的可能。
該網帖迅速引發廣大網民的關注和轉載。針對藝術品拍賣市場表像繁榮,但背後暗影重重、違規不斷的情況,新華社記者深入探訪,寫出了一篇引起廣泛關注的文章——《網民發帖質疑藝術品拍賣“天價”有貓膩 記者調查揭“天價拍賣”重重黑幕》。
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張寧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所謂假拍,包括3種情況:拍假,即拍賣贗品;拍賣公司刻意抬高評估價以收取高額佣金;委託方、拍賣方和買受方聯手做局製造‘天價’成交額。”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假拍的背後,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欺詐、自我炒作、洗錢行賄、貪污等不法行為。 隨後,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召集多家涉事拍賣企業就此進行溝通討論,認為報道中涉及的“虛假鑒定”“拍前收取費用”“資訊披露不透明”“相關數據發佈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中拍協組織全行業開展自查自糾,並向社會正式發佈《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自律公約》,對違規收費、知假拍假、虛假宣傳等進行規範與自律。
但是,業內人士並不認為靠中拍協一己之力就能夠解決拍賣業存在的諸多問題,要想整治拍賣行業的種種亂象,政府主管部門必須加大管理力度,配套的法律法規也要適時跟上。
對策:改善政策法規環境,監管要有力
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研究員西沐在一篇文章中歸結了藝術品拍賣市場存在問題的“癥結”,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點。一是發展的政策、法規等環境問題。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出現混亂、無序狀態,其重要原因在於法律制度建設的滯後。二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主體發育與體系建設問題。藝術品拍賣市場體系除了市場主體體系外,還包括誠信、評估鑒定、價格及監管體系等。
談及我國藝術品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司長庹祖海説:“首先是假的問題。商品領域造假售假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但在藝術品領域由於法規、鑒定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使得藝術品市場的行政執法難以進行,幾乎處於空白狀態。”社會各界對於《拍賣法》中“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的規定也有頗多議論。庹祖海表示,文化部已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起草了《藝術品市場管理條例》,擬建立藝術品市場從拍賣交易、畫廊經紀、銷售、展覽展銷、進出口,到鑒定評估、産業聚集區等全産業鏈的管理制度,對藝術品市場進行有效的管理和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