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關注“私人收藏”:成藝術品拍賣一大亮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18 11:41:05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週刊

在經濟生活中,“私人”二字常常與“高端”掛鉤,比如“私人銀行”、“私人飛機”等等。在拍賣場上,“私人收藏”也受到越來越多的藏家和投資者追捧。各大拍賣行組織的有體系、有特色的私人收藏專場拍賣,已成為藝術品拍賣的一大亮點。

“現在,拍場上70%以上拍品來自私人收藏。”北京隆瀚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隆瀚拍賣”)總經理姚兢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但並不是所有私人收藏都能走紅拍場。

什麼才是私人收藏?從收藏主體上看,私人收藏與公益性博物館收藏、企業收藏相對而論。從藏品上看,“這些東西要麼來自重要藏家,要麼是重要藏家曾經收藏過的。而且,一般是重要藏家收藏中的精品。”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匡時拍賣”)總經理助理謝曉東表示。

這樣説來,私人收藏拍賣屢創佳績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了。

私人收藏屢創“白手套”

6月6日,匡時拍賣“亞洲重要私人收藏近現代書畫專場”,33件拍品100%成交,收穫1.41億元。

7月24日,隆瀚拍賣(原北緯拍賣)更名後的第一場拍賣,也定位在“私人收藏”,匯集了近300件中國古代宋元明清遺珍、近現代書畫大師名作等。當天的“敬承堂藏宋元寶繪”等專場,也收穫了“白手套”(全部成交)紀錄。

業內人士認為,私人收藏專場之所以“熱”,最大的原因在於藏品來源真實可靠。而且,由於拍品來自著名收藏家之手,他們收藏經驗豐富、鑒賞水準高,也造就了拍品整體檔次較高。

據了解,私人收藏專場拍賣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單個著名藝術家的藏品組織專場拍賣會,另一種則是把一些著名收藏家的藏品組成專題來拍賣。

“在拍場上你會注意到,越是貴的東西,越是精的東西,越受追捧。因而它會有一個更好的表現,反過來又推動這個專場為更多的人所認知。更多人會去追捧這個專場。當然,作為拍賣公司,首先要保證很專業地去設置這個專場,而不是説你在一個很重要的專場裏,放置一些水準一般的作品。”謝曉東説。

70%以上拍品來自海外

姚兢和謝曉東都提到,私人收藏,尤其是其中的古代書畫板塊,近期出現了很顯著的“海外回流”現象。

7月24日,隆瀚拍賣當天的亮點,在元代著名畫家王蒙的《山嶽神秀圖》手卷,這幅畫以1200萬元起拍,3100萬元落槌。這幅作品流傳有序,先後經過明清時期著名書畫家、收藏家吳寬、張鳳翼、劉若宰、龔鼎孽、汪文柏、薛懷、唐淮、陸鳳墀、完顏景賢等珍藏,皆為一時俊彥。

這幅手卷在民國期間進入張學良府中,後由國民黨49軍軍長王鐵漢帶至台灣,又轉至美國。這次是從美國“回流”進行拍賣。

“本場拍賣,有70%以上作品來自海外。”姚兢説,“早年收藏書畫,尤其是古代書畫的人群比較窄。這當中有學識、資金來源等限制。歐洲、日本、東南亞一些大企業集團買走了不少古代書畫,30年前他們出5萬,已經是天文數字了,現在拿回國內拍,也許要500萬。”

談及古代書畫“回流”的原因,姚兢表示:“收藏肯定不是一個人在玩,是要流通的。現在國際拍賣市場,行情最好的就是中國市場。”

正是由於行情火爆,眼下,到海外徵集拍品已經成為國內很多拍賣公司的“重頭戲”。

私人收藏發展最快

來自浙江臨安的郎先生,在7月24日的隆瀚拍賣上,競得14件拍品,總價超2000萬元。

他對記者説,現在浙江一帶投資收藏的人很多。“玩收藏,肯定不是一般百姓,是要有一點閒錢的。現在房地産面臨調控,股市行情又不好,收藏是個不錯的投資渠道。”

“拿幾個億炒花生米、大蒜,能把市場搞亂了,但幾個億在收藏市場基本掀不起波瀾。給他一個渠道,讓多餘資金釋放,藏寶於民,這有利無弊。”姚兢説。

姚兢還表示,現在發展速度最快的就是私人收藏。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帶動了投資向收藏市場轉向。

“從我們自己,以及了解到的一些公司的競買主體來看,絕大部分都是個人。有些是以企業名義購買,但代表的還是個人,民營企業家比較多,國企參與的非常少。每年的新入場者以30%以上速度增長。”謝曉東告訴記者。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趙力分析認為,我國新興的私人收藏家,主要集中在近年來資本增長最快的領域,如房地産、金融、能源與基礎資料、高科技以及製造業等行業。他甚至認為,在北京、上海等地,藝術品投資已經成為繼房地産、股票之後的第三大投資工具。

中國著名“私人收藏”

王世襄: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鑒賞家、收藏家,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稱。

馬定祥:當代中國著名錢幣學家、錢幣收藏家,畢生從事錢幣集藏。

胡若思:著名古琴收藏大家,一生收藏曆代古琴百張之多,以明清古琴為主。

劉鑾雄:香港富商,收藏方向以現當代藝術品為主,在《ARTnews》2010年全球十大藝術收藏家中排名第六,是唯一上榜的中國藏家。

張宗憲:著名收藏家,收藏方向以中國瓷器和字畫為主,他是蘇富比、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賣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場的主要推動者。

翟健民:香港永寶齋齋主,華人圈最活躍的古董商之一。

高嶺梅、詹雲白夫婦:梅雲堂主人,是張大千的摯交,也是其作品的最權威收藏者。

劉益謙、王薇夫婦:近年來藝術品拍賣場上的“超級賣家”,他們的收藏堪比博物館。

郭慶祥:吳冠中作品的頂級藏家。

管藝: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最具影響力的藏家,已收藏大約800幅當代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