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尤倫斯在拋售,誰還在堅持收藏中國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8 15:58:40 | 文章來源: 《畫刊•今日中國美術》

尤侖斯夫婦

文/宋磊  

這年頭,中國有錢人多了,投資的路子卻窄了。玩股票,不靠譜。投樓市,被調控。借著核輻射,炒炒食鹽,還可能把自己鹹死。剛把錢放到藝術品上,尤倫斯就拋售了。行業的領軍人物都沒心思玩了,咱還能玩嗎?當然,這話也不能這麼説。領軍人物也不止這一個,少了他一個,地球還在轉,藝術市場也不會垮。和咱一塊玩的還不少,比如説瑞士的烏裏•希克、印尼的余德耀、澳洲的朱迪、美國的洛根夫婦。這些人也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忠實粉絲,每個人的手上,少則數百件,多則上千件。既然尤倫斯把咱甩了,咱也就不用再關注他了。把精力放在繼續玩遊戲的人身上,省得他們改了遊戲規則,咱吃暗虧。畢竟,現在遊戲的主動權還沒有落在咱手裏。

在有限的采編生涯裏,我曾經面採過余德耀、希克和朱迪,對他們也有個大致概念。簡而概之,余德耀是位交了高額學費,還尚未畢業的大款。希克是個精明幹練的老頭。朱迪是位充滿野心的女士。如果説中國的八九十年代屬於希克、尤倫斯。那麼朱迪在做的,就是想擁有中國新世紀的頭二十年。

希克很精明,尤倫斯很衝動。希克參股一驛酒店,尤倫斯開藝術中心。同樣都是入駐798,結果卻截然不同。畢竟,人可以不買藝術品,但總不能不睡覺吧!有人説,尤倫斯敗走麥城,最高興的該是希克,這樣他就自動晉陞為中國當代藝術第一人了。這簡直是得了癔症。“唇亡齒寒”,“城門失火,殃及魚池”的成語都可以用在這裡。“短板效應”裏的那個木桶,是由許多塊像尤倫斯、希克這樣的木板箍起來的。拿掉尤倫斯這塊板,希克們會高興?不過,希克確實很聰明,他不在中國開空間,就避免了很多本土江湖的紛爭。隱約記得當時採訪時,希克説即便自己不喜歡某件藏品,他也不會置換。但是,後來江湖上卻有傳聞,希克在私下也置換藏品。有沒有置換其實不重要,只要別扯出尤倫斯這麼大的動靜,就沒問題。希克也很有野心,佔有了中國八九十年代,還不知足。由他發起的中國當代藝術大獎,還想在藝術創作和藝術批評上,保有話語權。但是,希克對中國當代藝術介入很深,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使中國當代藝術大獎很難做到雪中送炭,充其量扮演著錦上添花的角色。以希克這樣的身份,只要他不拋售,就是對中國當代藝術最大的支援。

澳洲的朱迪女士現在扮演的角色,和二十年前希克扮演的角色差不多。朱迪很有實力,傳聞她的家族在澳洲財富排行榜上,位列第三。最重要的是,朱迪知道自己要幹嘛。我問他為什麼只收藏2000年以後創作的作品。她的回答很乾脆,2000年之前的好作品都已經被希克、尤倫斯這些人買走了。朱迪很聰慧,也很實幹。拼歷史,新晉的朱迪自知拼不過希克、尤倫斯。但是,拼未來,鹿死誰手,還不得知。現在,朱迪已經是收藏2000年之後創作的作品的第一人。年初,位於澳洲的白兔美術館舉辦了“白兔十年——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展”,到場的國內藝術家無不感嘆。朱迪沒有追隨國內市場上的寵兒,而是在樹立一套自己的價值體系。在國內目前的體系中,還沒有獲得認可的藝術家,很多已經進入了朱迪的收藏體系。朱迪現在的所作所為,正如尤倫斯、希克二三十年前的所作所為。現在,看三十年前的中國當代藝術,要去瑞士、比利時。難道,三十年後,看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要去澳洲?朱迪在挺中國當代藝術。但是,她只挺她認可的中國當代藝術。

余德耀和朱迪的最大不同,就是朱迪向前看,余德耀卻在向後看。記得有個畫廊主説過,不要懷疑任何藏家的智商。我沒有懷疑過余德耀的智商,但是我不認同余德耀的收藏行為。余德耀是交過高額學費的。早年,余德耀就是以“追高”、“天價”進入業界視野的。經濟危機前後,他收藏的作品按照市值算,應該貶值不少。如果你説,花錢難買我願意。我也無話可説。現如今,余德耀還在追高。去年,余德耀就以669萬美金買入張曉剛的《創世篇》,再給疲態的中國當代藝術注入了一劑興奮劑。但也僅此而已。余德耀一直有入駐中國的情結。我記得2008年底的時候,余德耀就計劃在宋莊建新當代藝術中心。後來,經濟危機愈演愈烈,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也每況日下,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現如今,余德耀另辟蹊徑,在北京和上海分開開設了De-Club咖啡店,用以深入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江湖文化。我覺得這很明智。收藏,尤其是追高的收藏,歸根結底還是收藏人,而不是作品。但是,我還是搞不明白余德耀為何要在上海建私人美術館。余德耀在挺中國當代藝術,而且還是大手筆。如果把收藏比作賭博,朱迪和余德耀都是豪賭。朱迪賭的是新價值體系的轉換,余德耀賭的是舊價值體系的永恒。

當然,現在挺中國當代藝術也不止這三個人。但這三個人也基本上代表了三個方向:過去、現在、未來。希克屬於過去,朱迪希望屬於未來,余德耀此時屬於現在,將來能否屬於未來,還不得而知。

烏裏希克

余德耀

朱迪和王智遠

人物簡介:

烏裏•希克(Uli Sigg):瑞士人希克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近兩千件,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最大藏家。以他藏品為主的“麻將”巡展,推動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化進程。1998年,希克創立中國當代藝術大獎,後來又將批評家獎項加入其中。該獎獎勵中國優秀的當代藝術家和批評家。

朱迪(Judith Neilson):澳洲人朱迪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達到五六百件。與其他藏家不同,朱迪只收藏2000年之後創作的作品。新近,朱迪在丈夫Kerr Neilson的資助下,創立“白兔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基金會”,白兔美術館隸屬於這個基金會。據悉,朱迪的Neilson家族在澳洲財富榜上,排行第三。

余德耀:印尼人余德耀是東南亞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標誌性人物。現在,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也近千件。由他主導的余德耀基金會在印尼擁有私人美術館。目前,余德耀已經通過De-Club咖啡店入駐北京和上海,並且還在上海籌建私人美術館。

(原文出自:《畫刊•今日中國美術》第3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