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紐約佳士得亞洲藝術周落槌 鞏固中國藝術品重鎮地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20 15:39:2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西元前12世紀商代禮器青銅鬲
 

連蓋青銅方彝
 

中國青銅器、高古玉器、元明瓷器係出名門

由“思源堂中國古代青銅器珍藏”、“賽克勒藏中國藝術品”以及“國瓷器和工藝精品”3個專場組成的紐約佳士得亞洲藝術周秋季拍賣,9月16日與17日圓滿落槌。憑藉來自諸多頂級藏家的珍貴拍品,佳士得所獲得的佳績再次顯示了紐約作為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重鎮之一的核心地位。

商末青銅器熠熠生輝

“思源堂中國古代青銅器珍藏”(The Sze Yuan Tang Archaic Bronzes from the Anthony Hardy Collection) 以眾多西元前13至12世紀商代黃金時期的巔峰之作而著名。這次拍賣即由其所提供的估值逾1500萬美元的近120件珍品組成第一個專場。其中最矚目的是一件作于西元前12至11世紀的極為珍罕的連蓋青銅方彝,這件自1918年起就現身於許多重要著作和展覽的青銅器,器身與蓋上密佈雷紋,而饕餮紋的眉眼鼻爪和獸角都採用凸雕,襯著彎角尖耳的眼瞳刻畫細膩,半人半獸的感覺呼之欲出。另件西元前12世紀商代禮器青銅鬲,以規整細密的翮狀紋和雷紋為地,刻有三組意趣盎然的饕餮紋,各由一對相向的獸面組成,其巨角沛然生威,雙目狹長犀利。這件青銅器是著名的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舊藏,知名中國藝術古董商盧芹齋也曾在1939年展出過。

著名藏家阿瑟·姆·賽克勒博士(Dr.Arthur M. Sackler)有“現代美蒂奇”之稱,而佳士得推出“賽克勒藏中國藝術品”專拍已經是第三次了,此前,2009及今年3月先後舉行過兩次,都是成績斐然。佳士得這次再接再厲,推出45件精品,其中的點睛之作有:紅山文化 (約西元前3500至3000年) 青玉牙形佩殘片;北魏龍門灰石菩薩頭像;良渚文化玉琮以及兩件宋/明早期 (西元10至14世紀) 的砂岩飛天像殘片。

多種珍藏係出名門

至於常規的“中國陶瓷和工藝精品”則推出400多件藏品,其中包括印在拍賣圖錄封面的“柯爾彬伉儷中國陶瓷及工藝精品珍藏” (The Dr. and Mrs. William L. Corbin Collection of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的90件瓷器,年代由漢代 (西元前206至220年) 至清代 (西元1644至1911年) 無所不及,是他們夫婦自20世紀中期起耗40載心血積澱而成。其中有元末明初的鈞窯葡萄紫釉葵花式盆托,品相完好,內施天藍釉,外呈玫瑰紫,器底依稀可見宮廷匠師鑴刻的款識。還有明永樂 (西元1403至1425年) 粉青釉罐、明成化 (西元1465至1487年) 禦制青花碗以及明成化禦制黃釉盤 等。

羅森倫供石珍藏 (Collection of Richard Rosenblum) 在奇石收藏圈也赫赫有名。美國雕塑家羅森倫對饒富奇趣的文人賞石孜孜以求逾20年,其收藏的上等供石及相關材料蔚為大觀,對供石的研究心得對全球藏家也影響深遠。這次的拍品中精品眾多,最矚目者有大型黑靈璧石“站立鳳凰”、清康熙黑靈璧石山形香爐以及一件極品“菊花石”供石。

此外,6件龐瑪伉儷珍藏 (The Margaret N. and Everett A. Palmer Jr. Collection) 的犀角雕精絕之作,包括犀角雕山水牧馬圖大杯,精雕3匹駿馬,背景奇石林立、草木繁茂;19世紀犀角雕大杯則通體精雕江渚兩岸各色人物,栩栩如生;松鼠葡萄紋大杯雕工細膩,另嵌料珠為眼,益發生動傳神。而中國古代書畫則有思沃格伉儷 (Jane and Leopold Swergold Collection) 的16件珍藏。包括16世紀畫家傅崟的設色絹本《攜馬踏雪圖》以及清代錢杜繪于1827年的設色紙本手卷《河陽灌園圖》。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