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為達明赫斯特先生舉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3 12:50:56 | 文章來源: artspy藝術眼

 

2008年,在世當代藝術家作品最高拍賣成績誕生——2,7億美元,由英國藝術家達明赫斯特創造。僅一年後,市場形勢便飛流直下三千尺,2009年,赫斯特先生作品總成交價1900萬美元,同比縮水93%,這個頹勢一直延續到了2010年。

達明赫斯特藝術帝國的塌陷可以歸咎為經濟的不景氣,但是2008年9月15日赫斯特先生發起,蘇富比拍賣行承辦的為期2天的個人新作拍賣上勝利的榮耀卻讓人難以忘懷。

除了拍賣主題《美永駐心間》外,關於這場拍賣我們還有很多不能忘卻的回憶。也就是雷曼兄弟宣佈破産的同一個夜晚,這場曠世拍賣拉開序幕,來自華爾街與倫敦的收藏家們無法預測未來,所以那個夜晚成了當代藝術最後的狂歡,一輪輪的叫價格,毫無顧忌的放血....

這場拍賣的另一個看點是它大膽激進的創新性。傳統上,藝術市場被劃分為一級市場,藝術家新作由畫廊主導售出;二級市場,顧名思義二手藝術品市場,由拍賣行拍出。達明赫斯特先生卻首開歷史先河,用卡車把最新創作一起拉到拍賣行交易,甚至有些作品還沒有來得及晾幹。據赫斯特先生的經濟人鄧非回憶,眾多畫廊都對赫斯特表示不慢(這不明擺著搶飯碗嗎?)。知名高古軒畫廊總裁拉裏當即表態:“這種行為是在愚弄收藏家,達明赫斯特要做什麼? 我們完全可以按照傳統的模式經營藝術品。”

蘇富比一向熱衷於利用知名藝術來建立自己品牌的活動,當然不會在乎拍出的是什麼,只要能拍就好。這次的拍賣會也通過YOUTUBE與全世界各路媒體傳播開來,正面的影響大概就是提高了世界各國對藝術品的需求慾望。當達明赫斯特的作品充斥蘇富比的拍賣大廳時,全世界的藝術觀察員們都把這次拍賣當成了一場藝術盛會來觀摩。蘇富比歐洲當代藝術主席韋斯特法爾(上圖右一)説:“赫斯特的這次拍賣本身都變作了他的一件藝術品,親自上陣賣掉三件作品,‘Pharmacy’ (2004), ‘RED’ charity auction (2008), ‘Beautiful’. ”

事實總是讓人難以置信,在24小時內價格不菲的223件達明先生的作品便被一掃而空,高達97%的作品成交率。“Beatiful”更是以1.98億美元的高價成交,39%的買家是第一次購買當代藝術品,他們中有24%是蘇富比的新客戶。其中歐洲買家(包括俄羅斯)佔74%,美洲17.7%,剩下的是亞洲和中東客戶。

到底是誰買了這些作品?達明先生的回答是:“我正在調查之中”,事實上有81%的買家都是匿名藏家,無從查證。一位赫斯特的長期收藏家,義大利設計家Miuccia Prada花費了630萬英鎊購買了赫斯特的甲醛浸泡動物作品,她當晚的感受是:“我想這是一次不可思議的概念手勢遊戲,而不是拍賣會。”

來自前蘇聯的幾位億萬富翁也參加了當晚的“手勢”遊戲。哈薩克礦業巨頭Alexander Machkevitch對金屬類主題作品非常感興趣,買下了6件作品:填滿人造鑽石的不銹鋼陳列櫃,內置寶石的鍍金櫃,三隻蝴蝶油畫與一張金色背景的油畫,那晚他花掉了1170萬英鎊。

我們不禁要問,還有別的藝術家能勝利完成如此壯觀的拍賣嗎?通常大家都會把達明赫斯特與美國波普藝術傑夫·昆斯相提並論,但是儘管昆斯的傳奇形象與頗具炒作性的作品都受到來自全世界的追捧,在藝術市場上卻是一位保守的玩家,而且只是集中精力在高端市場打拼。看來,這個奇怪的世界上真得難找到第二個藝術家逾越達明赫斯特的高峰了。

赫斯特先生,雖然很出名很富有,但是他要變的更出名更富有。那麼他的投資者怎麼辦呢? 兩年之後的藝術市場,在二級市場上赫斯特作品的價格也只是企穩不前。到目前為止,甚至是蘇富比拍賣場上都沒有看到過赫斯特作品的身影,蘇富比也承認不是他們不拍,是實在無法拍到委託方的低價啊。

2008年赫斯特作品均價為83.1萬美元,到2010年這個價格掉到了13.6萬美元(不包括沒有找到買主的作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