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拍賣市場撬動藝術産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5 15:35:36 | 文章來源: 盛世收藏網

藝術品市場分為以畫廊、文物店為代表的一級市場(或稱藝術品零售市場),以拍賣為核心的二級市場(或稱藝術品二手市場)。一個相對成熟的藝術品市場,應由畫廊和拍賣市場共同發揮作用,互為補充。在中國,雖然藝術品拍賣市場近年來交易火熱,但畫廊卻相對冷清,有的甚至維持困難。

收藏家徐龍森認為,這波熱潮主要集中在傳統名家名作,一級市場大多都做當代藝術,與其不構成關係。甚至由於資金集中于書畫市場,對於市場基數最大的當代藝術及畫廊、展覽産業形成負面擠壓。

“內地的畫廊業一直是穩中有降,這主要是由於前幾年做畫廊的人胡要價、做生意不規矩的結果。前幾年就像‘文化運動’一樣瘋狂,天天有人到北京宋莊敲門看畫,那時候,幾乎任何一個藝術家都有人買斷,一個學生的畫就可以賣到30萬元。很少有人進行嚴肅的學術判斷,大家腦子裏都想著掙快錢。”

相較過去,當代藝術品收藏家李冰告訴筆者:“不冷靜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市場非常好,藝術家和市場都開始變得理智,藝術産業鏈也開始健康地成長。”

儘管從交易數額上觀察,書畫市場的火熱對市場基數最大的當代藝術尚未形成明顯的拉動效應,但財富的積累、資金的流入確實給整個藝術産業帶來了正面效應,甚至推進了整個市場的發展軌跡。

“熱錢的涌入其實是一個雙刃劍,一方面會帶來一些泡沫,另一方面它也産生了實在的好處,如果沒有拍賣場誘人的交易成績,也就沒有媒體、大眾甚至政府對藝術品市場的高度關注。”墻美術館執行館長冀鵬程表示。

坐落在望京一個社區的首飾定制小店裏,堂中的墻壁上挂著兩幅當代油畫——蒼茫的色彩,寧靜而富有節奏為普通的小店增添了一份靈動、開闊。

畫畫的人叫靄陽(化名),是一位年輕的藝術家,2007年從浙江來到北京。剛剛在宋莊穩定不久,金融危機加上市場本身的虛高泡沫令整個當代藝術遭遇滑鐵盧,宋莊的許多年輕畫家、甚至曾經位列一線的藝術家都搬出了這個著名的畫家村。靄陽也搬到了一所高校周邊的普通公寓內。

由於獨特的生活經歷和視角,他的畫作深邃、清闊,曾經在上海一家畫廊賣出過30多萬元的價格,讓這個年輕的藝術家頗受鼓舞。然而,2008年的北京卻讓靄陽心灰意冷,近一年的時間他沒有賣出過一幅畫,偶爾有幾個朋友半幫忙半喜歡地拿走一幅,算是補貼他的生活。

苦撐一年多後,隨著市場逐漸回暖,靄陽的幾個藝術家朋友重新接到了定單,他自己也接受了一家畫廊的長期代理。而且令他驚喜的是,不僅畫廊以及藏家的定單變多,一些建築設計方面的機構也開始向他打開了大門。目前靄陽正在給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室內提供畫作和空間設計指導。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如今不僅可以銷售他們的藝術品,更開始銷售自己的創意。

首飾店的店主、同時也是靄陽畫作的一個收藏人王瑩,本身對藝術品方面並不了解。在此之前,她從來沒有關注過這個市場。但是由於店舖毗鄰中央美術學院,再加上近期常在媒體上看到藝術品天價的報道,王瑩對藝術品的興趣也被激發了起來。

兩個月前,她花一萬多在某畫廊買下了靄陽的兩幅油畫。她並不認識他,也不知道他曾經有作品賣過30萬元。

“我買的時候,不為投資掙錢,只是覺得很喜歡,正好也匹配我對店裏設計的想法。再説萬一哪一天他們變成了一線畫家,我這還真沒準就成收藏了呢。”看著挂在堂中的油畫,王瑩臉上流露出些許渴望。

事實上,從2004年以後就開始陸續有一般收入的人買畫,金融危機過後,人數比以前更多了。

北京現在畫廊的老闆黃燎原向筆者介紹,“目前,一些白領、文藝圈的朋友、跑藝術品市場的記者,趕上搬家、結婚、或者出於個人喜愛,會買一些低價位的年輕藝術家作品。”

對於開始購買低價位畫作的一般收入人群,投資都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但在欣賞買回家的畫作時,不少人也自認揣著一種寄情于未來的心理。

相比這些購買低價位藝術品的普通人群,攜帶大量資本進軍藝術品市場的高凈值財富人群似乎給市場帶來了更大攪動。

趙力表示,大量資金進入後,首先會購買藝術品,擴大市場規模。其結果就是中國已經取代法國,成為繼美、英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藝術品市場。其次,價格的上漲以及市場規模的擴張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藝術産業,於是有些人會慢慢從購買物品轉而到進入産業,開畫廊、開藝術品經營公司、開拍賣行。

從成熟的市場來看,比如美國,當拍賣公司成交一塊錢時,藝術品市場就應該成交六塊錢,這六塊錢裏包括了畫廊、藝術公司等一級市場。根據2009年中國藝術品市場行情報告,中國拍賣市場全年成交總額為212.5億元,相較于2000年的12.5億元,市場規模擴大了近17倍。再暫時按照一比六的比例估算,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規模就達到了約1275億元。

趙力告訴筆者,自己身邊也有做企業的朋友近年來開始問他關於藝術投資的問題,但他們問到最多的並不是怎麼買東西,而是這個行業怎麼做,比如怎麼建一個美術館,怎麼做藝術基金等。“當你買到一定量的時候,自然就會想到開個畫廊。”“而這些錢,非常多的錢轉而為産業建設鋪路、打造基礎設施時,高速公路建好了,上面跑的車就會是當代藝術。”

中國兆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當代藝術收藏家李國昌就是趙力所説的這樣一個“鋪路人”。李國昌上世紀80年代時曾在外交部負責外事文化交流活動,並因此建立了深厚的藝術情結。2006年,他作為最大的股東,相繼成立了支援當代藝術的墻美術館、文化公司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基金。

除了支援當代藝術及藝術家本身,李國昌的文化公司還將藝術與金融結合,于2009年與中國招商銀行等4家銀行合作推出了藝術銀行業務,與其中的私人銀行客戶合作,為其會員提供藝術品理財服務。由於有美術館提供學術判斷,有銀行和信託公司共同監管,相比不承擔真偽責任的拍賣公司,藝術銀行給中國理性的財富階層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投資可能。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通過私人銀行的客戶經理向會員介紹這項業務,現在主動諮詢的客戶越來越多。”負責藝術銀行項目的冀鵬程告訴筆者。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