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三張兩千萬人民幣的莫蘭迪作品將亮相上海當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13 20:40:19 | 文章來源: 東方視覺

靜物畫,編號777,油畫,36x50cm,Bologna Morandi博物館

莫蘭迪,一個即陌生又熟悉的名字, 終於將在ShContemporary上海當代呈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張價值兩千萬人民幣的莫蘭迪畫作在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支援下,由博洛尼亞現代美術館(MAMbo)借展, 與ShContemporary合作向上海展示二十世紀最令人欽佩的義大利畫家之一喬治·莫蘭迪的作品。

主辦方透露,因為其作品不菲的價值, 展方將安排一系列特殊的安保措施,據悉這也是這位西方藝術大師的精品首次在上海展出。

該小型莫蘭迪回顧展將於2010年9月9日至12日在位於上海展覽中心的ShContemporary 上海當代上舉辦,來自博洛尼亞現代美術館的三件莫蘭迪的作品將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館的一個特別區域展出,一同展出的還有由保羅·法拉利(Paolo Ferrari)拍攝的莫蘭迪工作室的照片。出身於博洛尼亞的法拉利是為數不多的被獲准對莫蘭迪在博洛尼亞住宅與工作室、以及成百件莫蘭迪作品中被作為主題的靜物進行拍攝的攝影師。

上海當代藝術總監,秦思源介紹道 ”沒有任何西方藝術大師如此接近中國傳統藝術的詩意和奧妙。莫蘭迪用最清靜的藝術語言創造出最有力量的作品。”

9月11日一個關於莫蘭迪作品的討論會將在ShContemporary上海當代舉行。博洛尼亞現代美術館館長迦弗蘭科·馬拉涅羅 (Gianfranco Maraniello)將對莫蘭迪的部分作品以及作品所經歷的不同時期做深入講解。同時參加討論會的還有中國的藝術專業人士,講述在最近幾十年莫蘭迪給中國藝術家帶來的影響。該討論會與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合作舉辦,多年以來莫蘭迪作畫手法與技巧的研究受中國美術學院 的學生所喜愛。

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生於義大利波洛尼亞,是義大利著名的版畫家、油畫家。以微妙的“冥想”式靜物畫著稱,成為20世紀最受讚譽的畫家之一。他一生沒有娶妻,可以説沒有愛情,唯一有的就是他把一生都獻給了他摯愛的藝術。他是一個畫僧,也是一個苦行僧。藝術是他的親人,也是他的妻子、情人。他孤寂一生,幾乎沒有離開過他的家鄉波洛尼亞,過著簡樸的生活,淡泊名利,僅僅在義大利做過一些旅行。唯一的一次出國是去蘇黎世參觀塞尚的畫展。

在20世紀藝術的喧囂中,當其他的藝術家紛紛前往巴黎的時候,他則靜靜地在波羅納的工作室裏,用智慧和感覺創造自己的藝術形象。他以其高度個人化的特點脫穎而出,以嫺熟的筆觸和精妙的色彩闡釋了事物的簡約美。莫蘭迪選擇極其有限而簡單的生活用具,以杯子、盤子、瓶子、盒子、罐子以及普通的生活場景作為自己的創作對象。把瓶子置入極其單純的素描之中,以單純、簡潔的方式營造最和諧的氣氛。平中見奇,以小見大。莫蘭迪一生的創作題材都是在畫著幾隻瓶子和波羅納郊外的風景。他花了一輩子的時間研究這些瓶子和周圍生活的景色,單就創作的油畫就有1264張,而這還不包括素描、水彩和版畫等其他形式。

莫蘭迪的藝術能給人以極溫柔的精神慰藉。西方評論界認為,莫蘭迪的畫關注的是一些細小的題材,反映的卻是整個宇宙的狀態。宋人的求“理”、元人的求“逸”、明清人的“復古”,在繪畫的作品上呈現得很明顯。“畫如其人”説得一點也沒有錯。在中國是這樣,在西方亦是。藝理相諧,殊途同歸。

誠如他自己所説:“我本質上只是那種畫靜物的畫家,只不過傳出一點寧靜和隱秘的氣息而已。”   

成立於2007的上海當代藝術是亞洲最好的藝術博覽會之一。今年由於ShContemporary正值世博會期間,所以2010年的9月將更為精彩。今年大展覽定9月8日開幕,9月9日,10日是貴賓日,11日,12日向公眾開放。近百家畫廊與機構將參加今年的上海當代。上海當代的幾個單元各自安排的精彩內容。其中, “頂級畫廊”單元將有來自亞洲與西方的國際畫廊參加,組委會特別注重對從亞洲當代藝術到國際當代藝術的一個完整體現。”發現”單元從學術高度探討價值重構,策展團隊將在不同價值體系的藝術家中作選擇,邀請的策展人有來自東京森美術館的總策展人,Mami Kataoka,和曾擔任2008年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威尼斯雙年展的國際評審徐文瑞。,本屆論壇名為”收藏亞洲當代藝術:收藏什麼,何時收藏,如何收藏?”由駐舊金山與巴黎的策展人及藝術評論家侯翰如先生聯合ShContemporary博覽會一起審視亞洲當代藝術收藏的未來。論壇的專家小組以紐約古根漢美術館以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專業人士組成。 “亞太區收藏家發展項目”自去年啟動以來,成為亞洲新興收藏家的平臺,該項目剛開始兩個月,就有了將近200多位銀行的頂級客戶。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