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文化産業家底盤點 國家統計局權威解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17 11:04:35 |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2008年的第二次經濟普查中,進一步摸清了文化産業的“家底”:

單位數量增多。2008年,我國文化産業共有法人單位46.08萬個,與2004年相比,增長近45%;法人單位數增長最多的類別是“核心層”的新聞服務(增長216%)和“週邊層”的文化休閒娛樂服務(增長111%)。

資産總量增加。2008年,法人單位擁有資産總計27487億元,比2004年增長50%。資産規模擴大顯著的類別是網路文化服務(增長157%)和其他文化服務(增長115%)。

發展速度較快。從實現的增加值角度看,文化産業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同期GDP的增長速度。2004-2008年間文化産業增加值的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高於同期GDP的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3.6個百分點。

值得強調的是,文化産業的快速發展,對擴大就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其中“增加值”和“從業人員”兩個指標最能體現文化産業對經濟的貢獻。

“增加值”反映的是對整個經濟的影響和貢獻。2004年,文化産業中只有相關層的機制紙及紙板製造這一個行業小類的增加值超過200億元。而2008年,我國文化産業有10個行業小類的法人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超過200億元。再從文化産業法人單位的每人平均增加值上看, 2008 年為7.11 萬元,比2004 年的3.55 萬元增加一倍。這些都説明,文化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從業人員”反映的是對勞動力資源的實際利用程度和對就業的貢獻。文化産業從業總人數不斷增加,2008年文化産業從業人員達到1182萬人,比2004年增長18.6%,佔全國從業人員(77480萬人)的1.53%,佔城鎮從業人員(30210萬人)的3.91%。

據統計,工藝美術品製造業、玩具製造、家用視聽設備製造、文化用品製造四個行業,共計有從業人員339.8萬人,佔相關層全部就業人數的74.7%,僅玩具製造就創造了90.2萬人的就業機會。

文化産業動力哪來

在文化産業核心層和週邊層中,共有45個小行業是從事文化服務業的,這些行業的市場化程度從2004年的67.2%提高到2008年的74.5%。

統計顯示,近年來,文化産業發展速度加快、發展規模擴大。

每個行業經營性單位增加值所佔比重,反映了這一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也反映了這個行業的活力所在。

那麼,文化産業發展的動力何來?

馬京奎:可以看出,文化産業的發展依靠文化體制改革的強大動力。先行改革的行業,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産業發展進度也相對較快。比如,作為文化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出版發行行業是文化體制改革步伐較快、成效較大的領域,其市場化程度都較高——圖書出版84.7%,報紙出版71.7%,期刊出版67.1%,音像製品出版88.0%,電子出版物出版91.2%。在第二屆“文化産業30強”中,12家是出版發行業的龍頭企業。

這些數據和事實,充分體現了文化體制改革的成果。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産力,推動了文化産業的大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所界定的45個文化服務業中,每個行業均有經營性産業活動和公益性事業活動之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進行文化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核心層、週邊層中的文化産品生産和銷售企業以及相關層中的所有單位一般都已實現市場性經營。2008年,這45個文化服務業中,經營性單位實現增加值2710.45億元,公益性單位實現的增加值為928.62億元,而2004年的經營性單位增加值僅為861.36億元,公益性單位增加值僅為420.77億元。這説明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的文化體制改革,在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轉制方面成效明顯。

2008年,我國文化服務業中市場化程度較高(90%以上)的有14個行業,分別為攝影擴印服務、廣告業、其他電腦服務、旅行社、智慧財産權服務、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室內娛樂活動、圖書及音像製品出租、休閒健身娛樂活動、會議及展覽服務、電子出版物出版、遊樂園等。

市場化程度低於20%的有9個行業,分別為專業性社會團體、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社會人文科學研究、群眾文化活動、烈士陵園紀念館、文物及文化保護、廣播。這些行業也正是在文化體制改革中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保持其公益性特點的單位。

2008年,文藝創作與表演、藝術表演場館等行業的市場化程度比2004年有所提高,2004年均在20%以下,現在分別為23%和32.7%。這些數據反映了這些行業改革的進展和成效。

相信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這些領域的市場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對相關産業拉動作用會更大。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