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世博會上,福建館將展出一對由福州脫胎漆器大師沈正鎬于100多年前手工製作的脫胎梅瓶。這對梅瓶自1903年被美國商人收購後就一直流落海外,直到去年才被福州一位收藏愛好者無意發現,從一家國外拍賣網站上拍得,讓它們回到了家鄉。本月中旬,這對梅瓶將被送抵上海。
1日,記者在烏山西路一小區見到了這對梅瓶。梅瓶高約31釐米,口徑6.5釐米,表面薄料,以金色為底色,周身描繪青綠山水,底座為鏤空根雕技法所制,十分精緻,經歷百年無絲毫褪色。
提及幾個月前與這對梅瓶“偶遇”的經歷,收藏愛好者林旭顯得十分興奮。他説,去年11月的一天,他幫一位朋友選購工藝品時無意中聽説美國某拍賣網當晚將公開拍賣一件漆器珍品,立即有了極大興趣,便馬不停蹄地回家登錄該網站。“我在網上一看見這對梅瓶的照片就非常欣喜,雖然當時我對那個國外的賣家還一無所知,還是決定冒險買下來。”林旭説。
當晚,經過一番網上“激戰”,林旭終於拍得了這對梅瓶。去年底,梅瓶從美國寄到福州,一起寄來的還有一個精美的金絲楠木箱子和兩張印製于100多年前的中英文證書。“福州脫胎漆器行業協會的幾名漆器研究專家告訴我,100多年前在福州出售漆器的店舖裏,只有非常昂貴的精品才用這種金絲楠木箱子包裝。”林旭説。
經過一番調查,林旭了解到,這對梅瓶採用的是福州脫胎漆器特有的薄料技法製成。上色時,匠人要先將金箔碾碎、過濾後混入漆料中,再由18歲以下、手部皮膚嬌嫩的少女用手輕輕拍打到瓶身上。如今這種工藝已經很罕見了。
這對梅瓶在福州製作出來後,于1903年被美國商人買走,從此就一直流落海外,還曾于1904年左右在國外一次大型博覽會上參展。一起寄給林旭的兩張中英文證書正是當時參展的宣傳品,上面清晰地註明了該梅瓶的製作者是福州脫胎漆器創造人沈紹安的第五代玄孫繼承人沈正鎬。
今年2月,福州脫胎漆器行業協會將這對梅瓶推薦給福建省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籌備委員會,立即獲得了籌委會專家的認可。今年5月1日至10月31日,這對梅瓶將在上海世博會福建館中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