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藝術市場

畫廊看誠信 誠信定畫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31 16:20:31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近兩年藝術市場的不景氣,使得人們對藝術品經營機構諸如畫廊、拍賣公司等的關注,似乎少了很多。10月23日,由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和浙江省文化廳主辦,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北京中文發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杭州市藝術品經營行業協會、杭州恒廬美術館承辦的“2009中國誠信畫廊精品巡迴展”在杭州的成功舉辦,將我們的視線再度拉回到對藝術品經營機構的關注上來。

目前國內藝術品市場的誠信狀況不夠理想,誠信畫廊的緣起,也正是為了促進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逐步建立藝術品市場的信用體系,樹立誠信經營的中國畫廊行業形象。雖然我國的藝術品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但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卻不容樂觀,如經紀人制度不完善,私人交易現象依然存在,制假、售假糾紛逐年上升,惡意炒作、哄抬畫價等不公平交易問題突出,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市場秩序,損害了市場信譽。而“誠信畫廊”這一活動自2004年啟動至今,文化部已經陸續開展了2批“中國誠信畫廊”的評選活動。

誠信需要畫廊用心去打造,而畫廊也需要用誠信打響自身的知名度。放眼望去,自改革開放以來,但凡在國內有著良好知名度的藝術品經營機構,除卻自身對藝術品門類與檔次的定位原因外,品牌的成就,很大意義上得益於誠信度的打造與鞏固。而這一誠信度的被認可,就需要經營機構對自身銷售藝術品做出“保真”。

藝術品市場本身便是一個“二手市場”,經過作者與藝術品經營機構、賣家與買家無數的迴圈往復,作品在收藏買賣過程中除了客觀上的存在外,可能遭到人為、主客觀的問題,這也增加了藝術品經營機構打造誠信、“保真”的難度。

在我國,自古以來民眾對藝術品就有著獨特的偏好,然而贗品偽作的出現,卻阻擋了眾多書畫愛好者的腳步。雖然,近年來不少藝術品經營機構都喊出了“保真”的口號,然而,在呼喊“保真”的背後,贗品偽作並沒有消失。

藝術品市場在我國不僅自古就有,並且這種買賣關係也極為有趣。比如同古玩行一樣,不少經營者都認同藝術品的經營,首先應當是一種“玩”的心態,其中便應該有假有真。很多時候,賣方對行內人士的態度更為寬容和直接,真假都是明瞭告知,而對於普通大眾對藝術品的購買,他們則認為“眼光”是第一位的,不懂就不要買,不懂買到假的更是天經地義。正是這種畸形的思路,使得中國藝術品經營行業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始終無法擺脫老祖宗的思路,真真假假,魚龍混雜。而相較于國外畫廊與拍賣公司那種釘是釘、鉚是鉚的買賣關係,國內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認可。

從某種意義上講,現代畫廊所起到的是藝術仲介和代理的作用。今天的畫廊,脫胎于19世紀歐洲流行的沙龍體制。當時的沙龍,一方面將對藝術品的欣賞發展為一種上流社會的時尚行為,一方面則是將這種欣賞行為轉變成為某種話語權或文化價值觀。而當下的畫廊,不僅在意藝術無限的拓展可能性,同時它也試圖通過多樣化的經營行為,擔負起推廣藝術品、藝術家並取得社會認同的責任。故而,發掘新的藝術資源,推薦有價值的藝術作品,往往是考量一個畫廊成功與否的另一項重要指標。一家成功的畫廊,不僅需要良好的信譽,同時也有著眾多知名的簽約藝術家在其誠信基礎上作品牌支撐。

中國藝術品經營行業開始在乎“誠信”的重要性,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由拍賣公司最先發起的“保真”口號,打出了中國藝術品市場中的首張“誠信牌”,而這張牌很快便如同蝴蝶效應般在業內震蕩開來。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曾指出,對誠信的呼喚,是中國文化産業發展越來越急切的聲音。贗品、假畫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而我們國家始終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和監督機制。

中國的藝術品經營行業,是一個經久不息的行業,有很多單位在競爭中被優勝劣汰,並且在持續幾年的發展中,我國畫廊業的情況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維護誠信畫廊的社會公信力,文化部也多次對已獲得“中國誠信畫廊”這一稱號的企業進行過復查。今年上半年,由文化部主導的中國誠信畫廊復查情況揭曉,此前評選的46家“誠信畫廊”有7家被取消資格,摘去“中國誠信牌”。

有關部門表示,“誠信畫廊”評選還包含復查環節,即在畫廊入選後,文化部門會不定期對其明察暗訪,入選畫廊名單將公示3個月,一旦有投訴,將進行核查,一齣現問題,就列入“黑名單”。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誠信危機是個頑疾,但並非絕症,它需要有志之士循序漸進,共同締造。中國藝術品市場能否健康成長,首先便要看如何打造誠信,這是立根之本。像“中國誠信畫廊”這一品牌,便是維護藝術品經營行業有序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相信,隨著國家文化部門的倡導維護,相關法規的逐步建立,一個真正繁榮的藝術市場依然是值得期待的。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呂澎:藝術市場化20年 喜憂參半
· 關於畫廊和畫店的問題
· 王璜生:美術館意識四談
·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走過50年征程
· 多元時代更需多樣發展——“新時代,新美術館”座談會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