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藝術市場

低端市場與文化建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15 10:21:35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2006年春,張曉剛的《血緣系列•同志》,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拍出97.92萬美元的高價之後,開了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在國際拍賣中的高價位行情,其後這種行情影響到中國的藝術市場,尤其經過媒體的渲染,甚至影響了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和心理,除了出現作品風格雷同之外,連年輕藝術家作品的開價,一開口也要幾萬甚至十幾萬了。2008年冬,隨著美國金融危機,中國當代藝術的歐美市場出現頹勢,媒體又大肆渲染,仿佛中國當代藝術面臨滅頂之災了。其實,天價與低谷,都是歐美市場的事情。1986年,我在《美元衝擊下的當代中國油畫》中提過,中國的藝術對於歐美的藝術市場只是原料意義上的“礦石”,即人家把中國藝術品當做“礦石”,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手,然後在人家市場的爐裏“百煉成鋼”,高價是人家在自己市場中運作的結果,那麼,美國金融危機影響到歐美藝術市場的波動,也是自然而然的了。所以對於我們:天價不必興奮,低谷不必沮喪,倒是該想想怎樣建立自己的藝術市場模式了。

2005年,我開始探討低端市場的問題,連續寫過《宋莊集市展序》《藝術集市2007》,又對媒體説過“三級市場制”的想法。畫廊和拍賣行體系,是西方成熟的兩級藝術市場機制,自然可供我們參考。我以為外加低端市場的機制,對於中國藝術市場甚至文化的建設,都是重要的環節。我在《藝術集市2007》中設想過:“……一幅作品上拍,動輒幾十萬,甚至上千萬。實質上,這個市場已經變成了一個由世界上一小撮人操縱的遊戲,它不但把大多數喜歡藝術的人拒斥在門外,就連大多數收藏家都難於問津,而且,這個市場也與絕大多數藝術家無關。探索低端藝術市場,或者説從建立低端市場開始,目標在於:逐漸建立和調整出一個既與絕大多數藝術家有關聯,又與中國老百姓有關聯的自主藝術市場。”現代社會是一個人人都有欣賞和擁有藝術品權利的社會結構,建立低端市場的根本目的,是想通過市場的行為把藝術新的變化普及到大眾,這是我所謂“低端市場是一種文化建設”的基本立場。不僅僅是提倡“大眾買的起藝術品”,也不僅僅是便宜地賣藝術家的作品。

其一,低端市場應該成為連接藝術新變化和社會審美變遷的橋梁。藝術品作者的社會地位,即所謂幾級畫師、某某名家、甚至學歷等這些外在標準,不能作為判斷今天藝術品好壞的尺度,只有能否反映今天人的生存感覺、心理氣氛,以及從藝術史角度看它所具有的語言創造性,才是判斷今天藝術品的尺度。但由於中國處在文化轉型期,使這一尺度顯出一種不確定的狀況,舊的審美尺度和欣賞習慣正在崩潰,新的尚未被社會所公認。但可以肯定的是,年輕藝術家無疑是一個時代審美觀念變化的先驅,自1979年始,三十年來中國藝術的新變化,大多蘊涵了這個時代人的生存感覺和心理變化,只是由於國家意識形態和各種社會原因的限制,在中國藝術的變化與整個社會現代化的變化之間,一直處於一種隔膜狀態。

每個人審美和藝術觀念,都是在接受過去審美經驗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大多數平民百姓,甚至包括很多文化人、白領、老闆,在沒有受過新的或者當代藝術的熏陶之前,更習慣於從過去的審美經驗來看今天新藝術,他們對當代藝術的不理解,非常自然。所以,在新藝術和審美觀念發展了三十年後的今天,解決整個社會的藝術和審美觀念落後於現代生活方式,成了今天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除了有意識的了解今天藝術家、評論家、美術史家有關今天藝術的論述之外,對於每一個個人,你要相信你自己的感覺,所謂自己的感覺,主要不是過去經驗告訴你有關藝術的知識,而是你生活在今天的人生感覺。我坐計程車的時候,常常被司機問“你是藝術家吧”,我點點頭“差不多吧”,他們總是問“我就看不懂抽象畫,看不明白畫的象什麼。”我回答“你為什麼一定要看畫的象什麼呢,你就把它當花布看行不行,你老婆買花布時候,一定是覺得這花布溫柔,那花布熱鬧,一定會挑適合自已性情的花布。”司機點點頭“敢情可以這樣看藝術哈!”,我説“是啊,畫的象什麼,畫上有故事有生活情節的現實,是中國一百年藝術的基本經驗,可你老婆挑選花布的時候,在乎的是她在真實現實中的自己,她會把各種花布往自己身上一比,説這個太火氣了,那個不夠雅致……”。當然,挑藝術比挑花布要複雜很多,但在審美觀念發生變遷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在新一輪的社會關係——即與你有切膚之感的生活中,重新建立著一種新的人格和個性,這是今天藝術産生及其判斷好壞的基本起點。藝術家尤其是年輕藝術家作為一個時代最敏感的人,他們用藝術表達著與他相關聯的真實人生感覺,那麼,對於真實地生活在今天的每一個人,哪些藝術品中的人生感覺你可以共用?選擇你喜歡的藝術品,行使你選擇藝術的權力,你就是評論家!用你的眼光來證實你參與了這個時代審美和藝術價值系統的建造。

其二,和藝術家一起探討為什麼“低端”。中國近代所有思想家都做過藝術通俗化的努力(通俗藝術不在此範圍,所有的消費文化諸如影視劇、流行音樂等本身就是通俗藝術,另當別論),包括毛澤東從四十年代就努力讓藝術家走到工農大眾中去,宣傳大眾並向大眾學習,他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談話》中的觀點,我想是很多藝術家所熟知的。雖然,限于中國近代國家危難的歷史原因,使許多思想家和政治家把藝術當成了政治工具,自當反省,但這不等於要藝術重新回到象牙之塔。今天藝術家的知識分子角色,不是傳統孤芳自賞的士,而應當是與平民百姓血脈相通的普通人,是超越了政府官員、富商、專家教授、工人、農民、民工等社會身份的“人”,是現代意識中人人平等意義上的“人”。

韓愈説好文章的産生從藝術家的角度是“不平則鳴”之鳴,從社會的角度是“假(借)善鳴之而鳴之”。藝術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依賴於藝術家個人的心靈自由,但這種心靈自由不是自言自語,而是源於藝術家個人和社會之間形成的生命張力。另一方面,藝術品一旦産生,就不再屬於個人,而成為全社會的精神財富,所以,不是每一個個體靈魂,都可以為社會所共用,我們不從藝術名利場的角度看所謂成功,那是這樣一種藝術——它負載了能夠為社會所共用的個人感覺。從這個角度説,中國三十年新藝術的發展,與社會和大多數人的欣賞沒有建立良好的聯繫,是不正常的。低端市場的文化目標是,探索藝術家如何把藝術近三十年來的新變化,通過低端市場的方式直接面對熱愛藝術的大眾,同時讓大眾來檢驗藝術的新變化。

有多少人擁有藝術品,是低端市場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我在《藝術集市2007》提出自創、自選、低門檻三條原則的想法,自創就是必須是自己創作的作品,體現近三十年藝術觀變化的基本價值,不是臨摹品,不是行畫。自選既是藝術家可以自由選送作品,也是大眾欣賞,或者購買——收藏乃至裝飾自己家庭,都可以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品。低門檻的首要原則是指藝術品,後面詳談。其次,低門檻就是低價位,無視西方高端市場創下的價格準則,是藝術家首先要確立的立場。國際市場的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不但隱含著西方人的話語霸權,連當事人的藝術家都始料不及和無能為力,其實,連2006年創造了國際拍賣記錄的張曉剛,其作品在1990年代初,一幅畫也只有幾百美金或幾千元人民幣而已。建議藝術家以切實可行的價格定位,所謂切實可行,就是買賣雙方相互磨合的結果,即買賣雙方今天現實的生活標準——即把藝術家維持創作生活和買方收入狀況作為切實可行的交易起點,這才是真實市場規則的基礎,然後隨著時間的延續,隨著整個社會畫廊、拍賣行、美術館收藏、學術討論等逐級的提升,一個藝術價值和價格的系統才能真正成熟。所以,每一個藝術家能不能“從我做起”,為自己作品作出切實可行的價格定位,也是衝破西方高端藝術市場的機制,為當代藝術走進平民視野,走進平民家庭所出的努力。

其三,在國際畫廊和拍賣行機制的基礎上,低端市場既是探討中國藝術市場的機制,也是探討整個社會審美機制的一種途徑。我在《藝術收藏也是一種文化建設》中提到“藝術欣賞是現代富裕國家所有人自幼年至終身的基本教養,而各種美術館和博物館的系統,作為現代文明大眾教育的社會環境,它幾乎伴隨著每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但遺憾的是中國沒有這樣的社會環境。在中國的古代,琴棋書畫是中國文人的基本教養,但那是一個非常有限的範圍,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卷軸、冊頁、扇面的展示形式,就是適應文人小圈子欣賞而産生的,展示方式局限于閒暇時邀幾位好友,焚香凈手,近距離細細的品味。但是,現代社會人人都有接受高雅審美教育的權利,於是,博物館、美術館、大規模場館的展出模式應運而生。中國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和文物博物館相對成規模,但按照藝術史線索陳列的藝術博物館完全沒有,完整的藝術審美教育之於我們的生活是缺席的!我想如果人們在藝術博物館看到整個藝術發展的線索和軌跡,不斷看到博物館陳列出的藝術新變化,理解現代和當代藝術也是自然而然的了”。我們不能等待中國在短時間內出現一個民間和政府藝術博物館的系統,除此之外,低端市場能不能成為藝術發展和社會審美之間的快捷和補充途徑,是我們探討的主要方向。

現代藝術有兩個著名的口號,“生活就是藝術”“人人都是藝術家”,它的原本意圖是重新尋找一條藝術和大眾之間的途徑,但事實上是,現代藝術的西方體制──美術館、藝術機構、畫廊、批評家、經紀人等所有藝術體制的各個環節,又把現代、當代藝術建成了一個新的象牙塔,尤其在消費社會,藝術市場成了商人尤其大商人一個高端遊戲。參考國際行規,建立中國的畫廊和拍賣行機制,也許是高端藝術産生的孵化機,但在中國,文化價值體系正處在激烈動蕩的時候,藝術價值體系面臨著國家體制、意識形態、舊有傳統勢力、畫種門派,官商勾結的藝術運作,藝術市場的黑箱操作等重重障礙,我們幾乎不能象西方那樣在藝術市場之上建立一個單純學術性的價值系統,所以,我們希望低端市場也能成為整個社會和大眾參與的第一輪藝術篩選和評論的機制。

低端市場絕不是深圳的大芬村,北京的潘家園和成都送仙橋那類的市場,那裏除了少量的真古董,充滿了模倣和劣質行畫。但是,也別指望低端市場的每件作品都是偉大的作品,當然,任何市場的目標都是鼓勵和發掘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問題是,再偉大的畫廊和拍賣行甚至批評家,都不能保證不出現平庸的藝術品,因為任何時代的藝術都有某種意義上的雷同性,即使中國文人畫最偉大的元明清三代,以及西方偉大的文藝復興,有創造力的藝術家,也不過數十人而已。但從另一個角度説,藝術上的整體新變化,對於一個時代也許更重要,事實上,我們正是通過這些少數有創造力的藝術家,看到他們引領的那個時代,並看到這個時代與過去時代在整體風格上的區別與變化。所以,低端市場能發現多少偉大的藝術家,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新的藝術價值的變化,是低端市場必須尊重的基本標準。

低端市場的目標,在乎連接藝術價值的上端——藝術家,以及社會審美變化的基礎——大眾這兩端。上端在於給每一個認真創作的藝術家以機會,哪怕他沒有太大的創造力,哪怕他只有一點點自己東西。因為,一個時代所有藝術家的共同努力,才能烘托出若干個大師來,才是一個時代藝術價值系統成熟的前提。同時,低端市場面對的是整個社會和大眾,通過低端市場的途徑,在藝術不斷的變化與整個社會審美變化之間,建立起一種良性的迴圈,這才是現代精神文明的標誌之一,這也是我所謂的文化建設,既是文化建設,低端市場就不僅僅是一種單純藝術品買賣的市場形態,而是通過低端市場把聚集在這裡的眾多藝術家,和大眾審美之間建立一種長期磨合的“社會形態”,即它不但是未來中國藝術市場金字塔的基座,也應該成為全社會介入藝術評價的社會機制。從市場的角度看,若干年下來,在低端市場廣泛形成的過程中,畫廊和拍賣行一級一級的參與,中國才能建立起自己藝術市場的金字塔。

栗憲庭 2009-10-10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印尼藝術家領銜 新加坡藝術市場反彈
· 法國第三大拍賣行Artcurial進入中東市場
· 佳士得“First Open” 拍賣給市場注入信心
· 蘇富比金秋盯上亞洲懷錶市場
· “中國當代”盤活亞洲藝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