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護盤操縱博傻:藝術品市場也多黑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16 15:48:42 | 文章來源: 人民網

CFP圖

很多時候,只要把藝術品市場的話題往“深處”談,採訪就無法繼續下去了。藝術市場“怪門道”多,恐怕誰心裏都清楚。而真正敢站出來“説清楚”的,少之又少。近日,著名策展人、藝術評論家侯月琛卻“侃侃而談”,道出了那些“暗礁”。

“不知道多少次了,有人在我的部落格裏恐嚇我,讓我‘不要亂説話’。我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事實怎樣,我就得説出來。”他説。

畫家被迫“護盤”提價

他告訴記者,有些藏家知道自己買的書畫貴了,上當了。他就將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下一家。而下家又扔給下下家,不斷地找人給自己“墊背”。

而有一些拍賣公司,市場行情好時,市值漫天高喊,一旦碰到不景氣,立即“賤賣出場”。“這種沒有市場責任的做法,無異於把藝術品當成青菜蘿蔔叫賣。”他説。

這兩年來,有一種操作手段必須要提。如某個資歷較深的畫家在歐美市場總能“如魚得水”,受人追捧,某拍場人員就到一畫廊的展位上訂購此畫家展品,假設購買時一張油畫40萬元,過了半年,就將其作為自己拍賣場的拍品,估價竟一下子抬到70萬元。於是該拍賣場要求這個畫家“護盤作價”,也就是幫助畫家提升市價。此畫家不願意這麼做,而得罪了該拍賣場,從此他的作品就被“封殺”。

的確,這種“霸王”做法,讓不少藝術家“啞巴吃黃連”。

藝術炒家操縱畫價

這幾年,表面上看,藝術品市場買賣進行得如火如荼,無論是紐約蘇富比、香港佳士得等拍賣,還是國內各拍賣行,一片熱騰騰的局面。但其實真正的買家,都是國內人全世界跑,滿場跑。

侯月琛告訴記者,一些藝術炒作集團就跑到紐約、香港的國際著名拍賣行“做手腳”賺錢。

他們的做法是這樣的,某個炒作人,在圈內找一個有一定知名度、市場價格在8萬左右的畫家,跟他簽一個3年合同。這個畫家每年給他50張畫,3年就是150張,每張以40萬—50萬左右收買。

一年後,該炒作人開始在拍賣會上炒作,若每張40萬元收買來的畫,拍賣價標到幾百萬,兩年後,再把價格抬到500萬元甚至上千萬元。

可見,標這麼高的價,應該沒有多少人買。這個炒作人就找一些人,和真買家一起,假裝舉牌叫價,給人“很多人爭搶”的假像。

侯月琛表示,第一年,炒作人就能以高價賣掉3/10的作品,將成本收回。剩下的,看準實機,慢慢玩著“小貓釣魚”的遊戲。“他們會和拍賣公司談好,送過去的藝術品,將四五十萬元的畫,標到千萬元。這種‘假拍’不可能按照10%付佣金,因為1000萬元按5%的佣金算,至少要付100萬元,他們早就跟拍賣公司事先秘密談好一個固定佣金。”

在巨大利潤的誘惑下,部分畫廊、畫家、機構往往與仲介機構合作,聯手包裝畫家,用各種方式為畫家造勢,操縱畫家作品的價格。

一家外資投資公司的財務總監姜帆晤認為,很多私下的“炒作”可見一斑,將油畫從“這只手拎到那只手”,到了最後那只手上,“手感”早就變了。

“這種‘假拍’的好處是,不時能‘釣魚’。”她説,有時候不是一次拍賣會就能“釣魚”成功的,往往要在一年參加好幾場拍賣會,才會出現不了解行情的藏家,“一激動”就把高價作品買走了。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讓藝術與市場有機結合——文化部組織直屬院團負責人考察杭州宋城
· 藝術市場打響資産保值戰
· 中國的歐洲古典油畫市場正在逐漸建立?
· 日本版畫給中國版畫市場帶來借鑒
· 海內外市場熱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