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當代藝術在新加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09 09:48:5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作者:朱琦

在全球金融危機到來之前,中國當代藝術在新加坡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颳起了一股強勁的旋風,形成了一個關於藝術、時尚與財富的令人興奮的話題和嶄新的文化景象。這股藝術旋風是如何進入本地區的?何以會有這樣大的爆發力?金融危機過後會否出現新的變化?其在本地區的影響力能否得以持續?這些問題在目前寒意未消的市場境況下,引起了許多當代藝術愛好者和投資人的關注和思考。

中國當代藝術在東南亞的展示中心

從上世紀末開始,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藝術市場的蓬勃興起,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力迅速從西方擴展到了東南亞。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前夕,3個中國當代藝術聯展不約而同地出現在新加坡,為中國當代藝術進入該國乃至東南亞揭開了序幕。這3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展覽分別為:“紅與灰——來自中國的八位前衛藝術家”展,由新加坡斯民藝苑(2005年更名為斯民國際藝苑)主辦,參展藝術家有劉煒、毛旭輝、王廣義、魏光慶、葉永青等8人;“引號——中國當代藝術展”,由新加坡美術館從德國引進,參展藝術家包括丁方、方力鈞、方少華、郭晉、劉煒等27人,展出作品73件;“進與出——中澳華人當代藝術交流展”,由皇甫秉惠策劃、拉薩—新航藝術學院主辦,參展藝術家包括王廣義、汪建偉、王友身等10位生活在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當代藝術家。這3個聯展幾乎囊括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把中國當代藝術全面地帶入了新加坡觀眾的視線。

中國當代藝術在進入新加坡後的前五六年時間裏,並沒有很快發力,當地的藝術品收藏和投資者僅投以好奇的目光。據斯民藝苑的蔡斯民回憶,在舉辦“紅與灰”展覽時,所有32件展品無一被收購。這一慘澹的市場延續了數年,其原因與上世紀末東南亞金融風暴不無關聯,但更主要的還是認知上的問題。從1997年到2004年這段時間,堅持在新加坡開拓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主要是斯民藝苑,該畫廊在“紅與灰”之後,還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個展,包括:“紅土之夢——毛旭輝圭山系列作品”、“郭氏兄弟展”、“人生如泳·人生如雲——方力鈞作品展”、“蘇新平作品展”、“信仰的面孔——王廣義作品展”、“沐浴在傻笑中——岳敏君作品展”、“面——曾梵志的繪畫”、“‘艷俗’是中國社會的一張臉——俸正傑作品展”等。

對於中國當代藝術在新加坡的處境來説,2004年底可以説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那時,香港蘇富比首次在秋拍中增設了“中國當代藝術”專場,香港佳士得也在同一時間開拍“20世紀中國藝術及亞洲當代藝術”。這兩場拍賣會的業績過後看來並不算太好,但對於新加坡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投資者來説,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資訊。香港也因此而超越新加坡,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在亞洲的展示中心。

在接下來的2005年至2006年間,亞洲和歐美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高潮疊起,迅速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拍賣鏈。2006年,一位新加坡買家以97.92萬美元的創紀錄價,在紐約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拍下了張曉剛的《血緣同志第120號》。這個被畫家尚揚稱為“天價”的價位,加速了中國當代藝術品價格的漲勢。據另一位新加坡買家透露,他于2004年在當地畫廊購買了一幅曾梵志的油畫,當時的買入價為1萬美元左右,但兩年後,竟以約200萬人民幣的高價拋出,獲利之豐令他本人也難以置信。中國當代藝術在這幾年間勢如破竹,迅速從新加坡輻射到印尼等周邊國家。

從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中國當代藝術在新加坡的影響力,隨著一線當紅的曾梵志和俸正傑分別在新加坡美術館舉辦大型個人畫展,以及中國美術館與新加坡美術館聯合舉辦“向上——中國當代藝術展”而達到了高潮。

2007年4月,新加坡美術館舉辦了“理想主義——曾梵志個人畫展”,展出了畫家的“面具系列”、“偉人系列”、“亂筆風格”等各個時期的數十件作品,其中像《無題(夜)》等“亂筆風格”作品有“新繪畫”之稱,與盛極一時的“政治波普”和“玩世現實主義”有明顯不同,表現出畫家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前瞻性思考及對繪畫性問題的有益探索。2008年1月,新加坡美術館再舉辦“本色——俸正傑個人畫展”,共展出畫家自1992年以來各個不同時期的25件作品,這些被批評家視為消費文化經典的作品,以粉紅基調的美女肖像為題材,亦真亦幻、艷光四射。在這兩個畫展期間,畫家本人得到了國際明星的待遇,開幕式吸引了大批本地和周邊國家與地區的政商文化精英,名流豪車一時間蜂擁而至。在曾梵志畫展開幕式後的宴飲中,新加坡電視機構高管兼投資人私下提出了邀請畫家參與拍攝電影的構想;在俸正傑畫展開幕式上,熱衷於當代藝術品收藏的印尼前總統梅加瓦蒂也前來捧場,而展覽的大幅廣告則像國際名牌奢侈品廣告那樣,包裹在豪華的巴士外,往返于繁華的烏節路上。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保證金制,拍賣行的賭博行為?
· 不一樣的收藏
· 藝術價值重估:珍品頻創高價 當代藝術下滑
· 名家精品行情堅挺 書法與繪畫身價漸行漸近(圖)
· 當代藝術最艱難時期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