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緩兵之計 秦思源瞄準收藏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22 08:32:29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秦思源

⊙本報記者 邱家和

“上海當代”(ShContemporary)2007年空降上海時曾被譽為“亞洲規格最高的藝術博覽會”,如今,已是第三屆的2009“上海當代”將在9月舉辦,展覽主辦方博洛尼亞集團將給我們帶來什麼?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專訪了展覽總監秦思源。

“亞洲之最”鹿死誰手?

儘管“上海當代”在2007年9月的首展就贏得了國際藝術圈的好評,被譽為“亞洲規格最高的藝術博覽會”,不過很快就遇到了挑戰:隔年5月,香港藝術博覽會就鳴鑼開張,成為“上海當代”的強勁對手。今年5月,第二屆香港藝術博覽會更是因其所吸引的全球畫廊、參展藝術品的品質以及成交狀況而獲得業內的好評。對照去年9月“上海當代”品質明顯滑坡的現象,有輿論認為,“亞洲藝博會之最”的桂冠已經被香港藝博會收入囊中。

對此,連秦思源也承認香港今年上半年的第二屆辦得很好,他承認“上海當代”一屆不如一屆,不過他辯稱:“上海當代”與香港不一樣,香港更標準化,沒有什麼特別的項目,就是畫廊的展位,而“上海當代”會讓觀眾有些驚喜,從態度來説不一樣。他還強調,從國際佈局上看,香港與上海相比更有國際性,“因為那是香港”。他又補充説,明年上海又有優勢了,因為會有上海世博會。

畫廊名單秘而不宣

至於今年“上海當代”的畫廊招商情況如何?秦思源卻表示因情況還沒有最後確定,參展畫廊名單目前還無法對外公佈。他還表示,今年招商的角度有所調整,原來博洛尼亞集團是義大利的展覽公司,請瑞士的博覽會展覽總監來運作,歐洲畫廊佔了一半,有泡沫,長期看是不現實的。不過他又説歐美的畫廊還是要佔一點的比例。他説,這個比例每年都不一樣,今年來得少些,最後的數字還沒定,應該是在1/3左右。他還強調,西方畫廊碰到了兩個問題:一、因市場泡沫破裂而對中國藝術市場産生懷疑;二、因經濟危機削減參加藝博會的經費,他們只選擇一個博覽會,去了香港就不會再來上海。

他還説,今年的巴塞爾很好,參展畫廊憋足了勁,把好的東西都拿出來了,品質明顯比去年高;而收藏家也是一年多沒買東西了,下手很快。他又説,這是一個很歐洲的博覽會:美國的畫廊很少,亞洲的極少。這説明經濟危機對美國的衝擊更大,而亞洲的問題則不同,日本影響較小,南韓影響較大,東南亞也明顯受影響,印度和中東則與亞洲市場有明顯區別。因此他強調,“上海當代”今年的定位是:藝術態度明確,市場探索明確。

新單元取代“驚喜發現”

他介紹,在藝術上將推出新的單元“發現:發現當代”,不同於以前的“驚喜發現”,改變很大:首先不再只針對年輕藝術家,因為他認為在新興市場中沒有必要強調年輕藝術家;展覽採用開放式的展覽空間,沒有博覽會常見的展位;策展團隊包括中國藝術家汪建偉、日本策展人片岡美,以及駐紐約與柏林的作家Anton Vidokle等;還要辦高端的論壇討論什麼是當代藝術。不過很遺憾,藝術家名單也尚未確定。

他強調,博覽會首先要有品質,因此用中央大廳這個最好的展示空間,視覺上要特別漂亮,觀眾在入場時要首先進入這個空間,提升觀眾的感覺。他説,記得第一次看“上海當代”,進入中央大廳時體驗到強烈的視覺震撼;而上一屆大廳裏的“驚喜的發現”做得不好,沒有感覺。這次則要再次強調藝術作品與空間的關係。

收藏家計劃擴展到博覽會外

至於市場探索,他強調新推的新藏家發展計劃。他説,根據他對市場的結構的判斷,他們的工作主要針對亞洲地區收藏群體;還有歐美藏家,但今年會少些,特別是受到經濟危機困擾的美國;最大、最重要是中國收藏家群體,現在還是很新的。

新的藏家計劃,目標是新的收藏家,他認為他們有錢、有購買力,但不清楚買什麼。博覽會可以整合資源幫他們;內容包括給藏家上美術史與藝術市場課程、組織收藏家赴歐美考察藝術收藏;組織收藏傢俱樂部舉辦藝術鑒賞活動等;不僅是博覽會期間要做工作,也要擴展到博覽會休會期間。他強調,這樣的收藏家計劃,是新的市場應該做的,也是全世界第一個這樣做的。

他還表示,去年“上海當代”與上海藝博會同時舉行,今年還是這樣安排,但會把開幕時間與受邀嘉賓錯開,避免去年“上海當代”與上海藝博會的誤會。他強調,今年的運作團隊與上海藝博會的關係較好,他本人又有中國背景,知道怎樣打交道,因此會協調好與上海藝博會的關係。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