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在前兩回揭示過書畫“被動合製”的兩種具體作偽招術後,此次我們接著再來談談屬於“主動合製”的造假話題。提及“主動合製”,不妨先分析一下書畫作偽的一般性操作規律:如果由一個人獨立來贗造一件名家偽作,其難點就在於既要各個局部片斷相對的像;又要各構件之間筆墨造型風格的互為呼應統一,乃至整件成品的總體藝術氣息都要相對接近於真跡。因此我們常見的書畫偽作多半皆存在著有的局部相對較像,有的局部相對不像的現象。那麼現在我們回到書畫名家正常的創作角度來理解本文的關鍵問題:書畫作者每要完成一件作品,都必經歷“兩個過程”。一是相對最重要的作品“主題內容”部分,二是相對顯得次要一些的“題款署名”部分。可問題是,待到贗品的操作時雖説表面上好像也是同樣要經歷上述的“主題內容”和“題款署名”的不同步驟,但是作偽的實施在每一個環節上都不“允許”有什麼主、次內容之分,反正畫面任何一處露出破綻了,那都將面臨著原形畢露——這無疑是當局作偽者最害怕的事。因此,有造假策劃者便“發明”出能大大提高作偽像的程度及效率,實現作偽操作“優勢互補”理念的“主動合製”造假手法來了。
具體説,“主動合製”是先要由作偽策劃人進行總體策劃,然後採取“人盡其才”(假什麼像就專做什麼的假)的分工合作方式,由數人共同來贗制出一件偽作。比如,有造假策劃者要贗制傅抱石的山水畫作品,那他就去物色並策劃讓一位畫樹與山峰最像傅的人專畫偽作中的樹與山峰;同時再找一位模倣樓宇和點景人物最接近傅手筆的人只作假畫中的相關配景內容;最後再由一位偽造傅字跡最逼真的人來做假題款等,諸如此類。在我個人的見識中,似乎在名家大尺幅或組合型贗品的製作上,此種造假手法最能顯出奇效。也可以這麼理解,該作偽手法具有書畫造假從“手工作坊型”向“現代化”一條龍製作方式進化的意味。
記得在2004年春季南方某拍賣行舉辦的拍賣會上,一下子“登場”了具同一位書畫界名人上款(作品授者)的署名各位書畫名家的作品數十件,即時就引發了國內收藏界的一片質疑聲。我認真辨察過那些係“同一齣處”的署名各名家的作品,發現它們的筆墨造型狀態以及在某些細節上共性較多,我認為它們屬“主動合製”作偽的嫌疑極大,這些畫作很可能是從某一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地下加工廠批量生産出來似的。現隨機抽取它們其中的一件署名魏紫熙的四尺整紙大尺幅山水畫圖(1)供大家“觀摩”。此畫的畫面結構較為具體充實,各局部筆墨與造型包括題款似乎頗得整體感,表面上並無特別突出的破綻。但細品我總感覺該畫作的章法較勉強,總體韻致也顯得索然無味,虛實處理法度全無。與圖(2)該畫家的真跡相比,那就談不上具有豪爽暢達的氣勢與壯美遼遠之境象了。我分析過,這或許是疑偽成品的各位操作者在分工的過程中“界限”太明確了,故而畫不出山水畫作潛在的精、氣、神。這樣的“機械病態”,恐怕正是此種作偽手法的一個最顯著特徵。
從根本上説,“主動合製”充其量只能贗制“零部件”,而“生産”不出一件作品的“靈魂”。因此我們去辨識這類成品,關鍵就在於對當局作品透過筆墨造型所呈現出的藝術格調、韻味、氣勢與境界等這些內在的藝術特質要有精準的感知與評估能力。書畫創作領域極力倡導的“大象無形”理論,它同樣也是我們必須強化的“辨識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