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明清印章辨偽四要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21 09:56:39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識包漿質地 “包漿”是指器物長期接觸空氣而氧化所産生的一種光澤。明清印章少則也有近百年的歷史,其舊氣特徵包漿應十分明顯,俗稱舊氣包漿開門(“開門”是指器物真品特徵一目了然)。

  傳世明清印章,歷經摩挲,其局部自然使用特徵明顯,包漿自可一目了然。有些作偽者用氨水清洗,或用水煮、火烤、浸泡藤黃水等等製造舊氣。一般情況下,建議用溫水或牙膏塗抹清洗一下,待它晾幹後,再進行細緻觀察,比較容易識破。

  析刀法特徵 刀法是指鐫刻時用刀之方法。廣義的刀法包括執刀法(指法、腕法)和用刀法兩個方面,狹義的刀法即指用刀法。明清篆刻家很講究用刀法,強調“穩、準、狠”,儘量不修改和少修改,因為復刀猶如寫字之復筆,難臻自然之美。制偽者在偽造刀法特徵時常常露出馬腳,所以熟悉刀法特徵是鑒印的重要一環。

  在刀法的鑒定上,最佳的方法就是多觀摩博物館或藏家存世的真品實物,從其早期、中期、晚期較全面地歷史地來觀察、分析、把握某位篆刻家的刀法特徵。

  觀印紐體式 明清時代的印紐造型,大致可以分為紐頭雕和全面雕兩大類。紐頭雕指只限于印章頂上的雕刻,這類印章通常都有紐臺,造型包括肖形紐、花果紐、博古紐和平紐。全面雕類型包括圓雕紐、浮雕紐、薄意紐。明清時代的印紐雕刻特點是:刀法細、層次多、打磨細、地子平、線條爽、工整有序,能把自然界的山水、花鳥絲絲入扣地融入印紐之中。現在一些倣舊的印章,由於工具、材質、工藝的不同,往往造型呆板,雕刻流滑、破碎、繁亂,古樸典雅的藝術氣息蕩然無存。

  考邊款風格 篆刻家在印旁刻款,始於明代。印款除題年月姓名外,有時還加上其他詞句,類似跋語。內容多的,佔滿一面、兩面、三面、四面,甚至包括石頂刻上五面。有的書籍稱之“印跋”。

  石章刻邊款的始創者文彭,刻法如同刻碑,是先寫款字,然後依墨下刀,每一筆雙面著刀。繼之者何震則開創了不寫款字,操刀便刻,每一筆只刻一刀的單刀直刻法。雙刀法依筆跡而刻,比較能體現筆意;單刀直切,淋漓痛快,則比較容易表現出刀味與石味。明未清初一批印人,石章邊款不論篆隸真草,還是多用雙刀法。直到乾隆年間,丁敬開始全用單刀法,蔣仁、黃易以下群起效之,單刀法遂成氣候。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2009年文化藍皮書顯示——藝術品市場處於調整期
· 蔣兆和《耍猴圖》榮寶春拍392萬元成交
· 國畫:市場投資的理性選擇
· 翰海2009春拍:館藏級禦制稀見名瓷大放異彩
· 影像藝術的攝影收藏 關注高科技含量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