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美術世界裏的“利來利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18 16:20:01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中國收藏界近幾年很火,甚至有人認為:繼北宋末年、康乾盛世、清末民初後的第四個收藏高峰,正在到來。

但很火的收藏圈子裏,並不是所有的藏品都火。人類的藏品名目繁多,單是當代的收藏品種就超過2000項。我們可以將所有藏品大致分為:陶器瓷器、中國書畫、西畫雕塑、雕品工藝、玉器玉雕、古典傢具、金銀珠寶、奇石化石、郵票郵品、古幣錢幣、工藝品、圖書報刊、收藏卡、標牌章、票證等10余項,其中瓷器、國畫、油畫最為熱門。因為熱鬧的收藏市場,其實就是“藝術品收藏市場”。藝術品的範疇很廣,並不是所有藝術門類都進入了紅火的藝術市場。

在中央美院王宏建的《藝術概論》中,藝術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攝影、影視、文學、建築、園林、曲藝等10類,其中“美術”包括繪畫、雕塑、書法、篆刻、工藝美術、現代設計等。國內幾大藝術網站所設的熱門與熱賣藏品,幾乎全部在美術之列。同樣,“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所設的書法、繪畫雕塑、玉器珠寶、金屬器、陶瓷、綜合藝術、工藝美術等7個專業,也全部在美術門下。

顯然,紅火的“藝術市場”幾乎被美術産品一統天下。

但在各類美術産品中,最火的又只是繪畫、瓷器兩項。中國藝術市場近幾年被稱為與房市、股市相並的第三大投資市場,繪畫與瓷器正好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部分。難怪,藏界的重要期刊都把“書畫鑒藏”、“説瓷賞陶”作為主打欄目。可見,最賺眼球的繪畫與瓷器,是解析整個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的要點。不過,解析還須從“人”著眼,因為藝術品收藏市場的火,火在人氣。

與熱鬧的股市比較,就可以發現藝術品收藏市場的這個特色。就總量而言,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強勁增長的2007年,年交易額為236.94億元;而同年5月的中國股市,僅日成交量就超過4000億元,前者比後者千不足一。但從參與者數量來看,在中國股市踴躍的2007年,滬深兩市股民總數為7000萬(其中包括空賬戶和休眠賬戶),而同年全國涉足收藏者同樣達7000萬人。顯然,在錢堆不是很大的收藏圈子裏,匯聚了非常大的人堆。

然而與藝術品有關的人,首先是創作者。古今美術家不計其數,但從業心態大概只有兩種:

一種可謂“瀟灑派”,以中國文人畫家最為典型。文人畫家是封建社會的文人、士大夫,他們一般回避社會現實,標舉士氣、講求情趣,多取材山水、花鳥、竹木,以抒發“性靈”或憤懣。但是,中國能成為文人或士大夫、有雅致作“文人畫”的,畢竟極少。他們在發達之前或敗落之後,以及更多永遠沒有機會發達者,則只能做很務實的“實務派”。

中國的“實務派”畫家走兩路:宮廷和民間。宮廷繪畫從唐代興起、延至清末,宋徽宗趙佶曾將科舉制度引入畫院,宮廷畫家不僅領取厚祿,得寵者還可穿四品、五品官服。宮廷畫家受制于皇命,其創作自然服從於帝王的政治需要和審美趣尚。民間繪畫源遠流長,從最早的岩畫、彩陶畫,到商周以降的壁畫、帛畫、漆畫、中堂、扇面等等,畫工或受雇于祠寺豪門、或鬻藝于鄉村市井,所作不外乎主顧命筆的“明勸誡、著升沉”或“成教化、助人倫”之類。其實,在宮廷畫家和民間畫家那裏,作畫就是一個“找飯”的工種或營生。

藝術品購藏者的心態,大致也可分為類似的兩派。

一曰“雅玩派”,主旨在於玩和顯富。帝王是最大的玩家:唐太宗以重金購求王羲之書跡,唐玄宗專設“集賢院”徵集書畫,清乾隆內府盡收民間佳品。其次的玩家是貴胄官紳、名儒大賈,元代江南三大藝術贊助人之一的倪瓚,專建三層“清秘閣”藏名畫法書;民國絲業巨富龐元濟,設藏畫室“虛齋”、編輯《虛齋藏畫錄》20余卷。

能擁有雄厚權力或財力拿藝術品“雅玩”的,當然稀少,更多親近藝術品的購藏者,意在取利,可謂“實利派”。唐代內府及私人庋藏成風,不惜高價搶購書畫,便催生了專業的書畫商們“手揣卷軸,定貴賤”。當時多數的民間書畫購藏,是用以進獻權貴獲取仕途。在皇室尚文、文臣當道的宋代,不僅出現了專門經紀書畫的“牙儈”,自覺投資書畫古玩、從中牟利者更加多。

很明顯,好玩的美術世界吸引著各色人等趨之若鶩,但真正能以藝術為“樂”當“玩”的,屈指可數。大多數時候,藝術是求利的商品,圍繞藝術的是求利的“經濟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本無可厚非,況且《史記·貨殖列傳》中説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或許,坦然地從“利”的角度去理解天下最好玩的美術世界,會是一件既好玩、又有利的事情。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