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畫廊"路"在何方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16 16:14:41 | 文章來源: 文匯報

  由文化部主導的中國誠信畫廊復查結果日前揭曉,在此前評出的46家“誠信畫廊”中有7家被取消資格,他們是北京嘉瑞畫廊、北京華陽藝術畫廊、北京嘉維畫廊、上海典博畫廊、上海東海堂畫廊、上海海上山藝術中心、河北保定燕趙畫廊。

  正如文化部有關負責人所説,“誠信畫廊”推出的背後,直指的正是目前國內畫廊乃至整個藝術品市場的誠信狀況不夠理想的現象。

  現狀:只有炒家沒有終端消費者

  畫廊業的成熟,被認為是一級藝術市場成熟的關鍵,但是,在現有的5000家畫廊中,被業內認可為“正規畫廊”的只有50家左右,其他大部分被視為畫店、畫攤或藝術商品寄賣店。上海畫廊業目前有各類畫廊近千家,數量可與新加坡、漢城、台北、香港等地等量齊觀,但真正的畫廊少之又少。

  更糟糕的是,在中國當今美術市場中,多數經營者首先關心的是錢,而不是畫。一張名畫在畫商之間“擊鼓傳花”般地傳來傳去,最終的“得花者”被別人認為抓了“冤大頭”。網上有一種極端的説法,當代藝術品市場的投資者90%是在炒作藝術品,目的純粹是為了賺錢,“有人甚至畫k線圖,像炒股票一樣炒作藝術品”。一個沒有終端消費者、只有炒家的美術市場,還能稱之為市場嗎?

  在表面繁榮下早已埋下危機的種子,加之世界經濟金融危機的大背景,許多畫廊受到了很大衝擊:在五角場800號藝術空間內的海萊畫廊、聖東方畫廊撤回了北京,五千年畫廊搬到了租金更便宜的去處;藝術景畫廊也不擴張了,撤回了M50。地處市中心黃金地段的上海大劇院畫廊,與往年同期相比銷售額下降了七八成。

  前景:調整或許是一次機遇

  那麼,在誠信和市場的雙重危機下,國內畫廊業將走向何方?

  記者在上海莫幹山M50創意園區採訪時發現,在“莫幹山”經營的130多家商家中,畫廊只有30家左右且不時有卡車把包裝好的畫拉走。據畫廊工作人員介紹,如此熱鬧的情形,以前只有在布展的時候才會出現,而現在則是“倉皇撤退”。在北京798藝術區,畫廊的生存狀況更為慘澹,畫廊和藝術家工作室招租、轉讓的小廣告隨處可見。去年以來,“798”不停地傳出畫廊搬走的消息。“1/3,或許更多的畫廊撐不住了。”一家畫廊老闆這樣估計。

  然而,在這樣的頹勢下,上海依然有畫廊逆勢開張,比如思竹畫廊、延畫廊和Cart。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行業洗牌之後,投機、炒作開始減少,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真正的商家和藏家開始懂藝術和開始思考了。

  香格納畫廊負責人勞倫斯認為,藝術市場的“退潮”對於這家專營中國當代藝術品的畫廊來説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最近幾個月,畫作的銷量至少減少了六七成。”但他同時表示,市場泡沫破滅之後,可以使人們走出“價格決定品質”的誤區,一些畫廊也該將注意力從作品的價格轉移到作品本身上來。他指出,1990年前後,西方畫廊也曾十分火爆,拍賣市場上天價不斷。標誌性事件是,1990年梵谷的《加歇醫生像》在3分鐘內以8250萬美元拍出,創下了藝術品拍賣價格的世界最高紀錄並保持至今。隨後,藝術産業爆發了危機,那張梵谷的天價油畫再也無人接手,一大批畫廊倒閉,生存下來的畫廊由此踏實了許多。“他們記得教訓,教訓給了他們經驗和規範。”

  近期包括香格納畫廊在內的上海畫廊也正在出現一些變化:前兩年藝術品價格高漲時消失的一些藏家回來了,展廳裏看展的人雖然少了很多,但真正喜歡藝術的藏家多了起來。(記者 李婷)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