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印象派作品折射市場動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2-19 19:21:34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美術週刊》

                                 文/朱孝兵

經濟危機使得藝術品價格不斷被修正。最為顯著的指標就是拍賣成交價格的下跌,而流標率也在1年之內增長了兩倍多,截至2008年10月,已從25%升至54%。

藝術市場的調整已經不是第一次。印象派油畫作品的交易向來被視為藝術市場的晴雨錶,最能反映市場行情的基本走向。買入印象派作品的第一次熱潮出現在1965年至1971年,其間價格上漲了117%。之後的1973年到1975年間,即所謂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期,印象派作品下跌了54%,第二次購入熱潮更為瘋狂。1982年至1990年印象派作品價格上漲了602%,而接下來的3年又暴跌55%。2005年到2008年,印象派作品價格恢復並攀升到1989年至1990年間價格水準的兩倍。再接下來,就連印象派畫家的傑出代表,曾在2008年夏季拍賣打破個人作品成交紀錄的克勞德·莫奈,也沒能逃過經濟危機的影響。

在排行榜上,莫奈作品的拍賣成交總額常年位居前十,2007年的總成交額高達1.65億美元,2008年持續走高,升至1.75億美元。如此高的成交額與拍賣中成交的珍品是分不開的:《雲霧中的滑鐵盧橋》在佳士得拍賣中以1600萬英鎊(超過3160萬美元)成交,作品《睡蓮》則在蘇富比拍賣中落槌于1650萬英鎊(近3270萬美元)。

市場持續上揚至2008年9月份,這段時間佳士得和蘇富比也在以提供保證金的方式進行競爭,從而將一些重要作品吸引到自己的拍賣公司,其中就包括莫奈的《睡蓮》。該作品在2008年6月現身拍賣會,以高於最低估價兩倍的3650萬英鎊(近7200萬美元)成交。而在五個月之後,佳士得或蘇富比的拍賣會上沒有一件莫奈的作品達到拍前的最低估價。

不過,經濟危機的到來,也使得藝術品投機行為逐漸消失。收藏家現在更加謹慎和小心,以免在購買藝術品時支付更多的錢。2009年拍品的估價會更加低廉,同時也會提供更多的理性購買機會。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