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推介 > 金棕櫚+金酸梅:中國當代藝術2009

蔣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14 21:08:1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蔣志 0.7%的鹽

此作品是一部長為八分多鐘的錄影作品,演員是“艷照門”事件中的阿嬌(鐘欣桐),她在作品中演出了一個從微笑到流淚的過程,表情的微妙變化是此次演出的核心部分。

藝術家自述:我想找到一種東西,很簡單,但是看似又有很多“表現方式”(每個觀眾或道聽途説者都貢獻了自己的“方式”),於是它在人們的心目中變得很複雜。哭和不哭,都會帶來無窮的懷疑,我尊重這種懷疑的權利,但是更尊重懷疑之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疑心病一樣得出某個判決。拋棄我們熟悉的思維方式,用另外一種眼光觀察一個事物固然很好,但我們還可以試著站在更多的角度來觀察。現在看來,大家對這件作品的反應看來並沒有預想的那麼糟糕,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件“安迪•沃霍爾式”的作品,或是一件針對“具體事件”的作品。這是值得大家慶倖的,讓我們看到了“民主”的觀察。

鮑棟:蔣志巧妙地利用明星及傳媒事件,但避免了簡單的政治性正確的陷阱,而使作品自身獲得了注意力及意義的彈性。

杜曦雲:讓一個公眾形象與私密生活發生強烈衝突的大眾文化偶像,再次通過媒體渠道來迅速産生笑與哭的表情,“真實”與“虛假”經過媒體的多次不同定性,越來越難以辨析。在質疑傳媒世界的真實性時,作者的形而上思索與一個具體而灼熱的社會契機巧妙地結合起來。

康學儒:阿嬌流的不是淚,而是鹽。所以,只要扯上阿嬌,就有説不完的事。但我感興趣的是:首先,為什麼我們特別渴望看到阿嬌流淚?其次,阿嬌流的淚和死難者家屬、陳情者、戀人流的0.7%的鹽一樣嗎?再次,面對著勃起的鏡頭,阿嬌是自然而然的流淚還是假裝自然的表演?

盛葳:這既是一件關於社會事件的作品,也是一件關於人性和精神的作品。“0.7%的鹽”通過對微妙細節變化的把握,將藝術家強烈的主體性植入其中。相對於中國當代藝術中諸多直白的社會闡釋型作品,蔣志“0.7%的鹽”體現出更多的複雜性和感受性。

王春辰:人的感知變化過程同樣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以阿嬌這樣的爭議人物入鏡,顯然意味著雙重的戲劇性。

于洋: 這是一件難以歸類的作品,它既摻雜著新聞噱頭、八卦意識和明星效應,又在廳堂展示的當代藝術場域中讓觀者陷入沉思。這件作品的力量在於通過一組奇妙表情的展現,混淆了人們對於一個娛樂事件的關注與藝術本體性的創造,表演主角的選擇看似具有偶然性,看客們可以從中各取所需,出入于社會倫理的品評、娛樂新聞的視角,甚至僅僅對於一個美貌女郎的視覺消費。正如作品題目所提示的,這段十幾分鐘的影像,最為直觀地建構了對於“表演”的反思,表演可以是純粹的劇本再現,也可以是帶有策略性的炒作表像,因此,一切圍繞“表演”的批判、同情乃至揭露,都顯得蒼白無力。人類一表演,上帝就發笑。

朱小鈞:對於哭泣者周圍的人來説,眼淚的含義是強烈而真實的感情。這種純粹精準的表達了作品需要的效果。

蔣志 0.7%的鹽

蔣志 0.7%的鹽

蔣志 0.7%的鹽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周嘯虎
上一頁孫原&彭禹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